此中将把坦克开上城墙,结果开不下来了,多年后还被人耻笑

功德林,1922年由杭州城隍山常寂寺维均法师的弟子赵云韶创立于上海,是一家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著名老字号品牌企业,享有素食鼻祖之称。其著名的菜肴有黄油素蟹粉、素鸡、素鸭、素火腿等两百余种。

错了错了。我们要说的功德林,全名叫功德林一号战犯管理所,位于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路一号,从清朝末年起,这地方就是监狱。

今天讲的就是功德林里那帮人殊途同归的故事

一、敌军将军被俘之后

敌军将军们被俘以后,最后的归宿是功德林。但是条条大路通功德林,道路总是不一样的,比如沈醉就住过白公馆。沈醉是被抓的比较晚的,比较早的就不如他们了,宋瑞珂被送到了华北、康泽好像也是华北,马励武比较幸福给海运送到了东北,稍晚些的韩浚就略微差了点,直接在潍坊进了学习班。

马励武被海运东北的时候,遇到了国民党海军的拦截,马励武以为自己得救了,没想到海军看了看这条破船没什么油水,用探照灯照了照,就放过去了,放过去了……气得马励武后来在功德林一提这事就痛骂海军。后来有人调侃他:海军不拦截装自己人的船,和陆军把坦克开到城墙上作战,都是一样严重的错误啊!峄县之战,马大师长看着京剧被解放军包围,又把坦克开到城墙上,结果坦克下不来了。所以被人耻笑,一点机械化作战的常识都没有。马励武,中将,整编26师师长。

二、功德林待遇太差了

此中将把坦克开上城墙,结果开不下来了,多年后还被人耻笑

邱行湘,少将,整编206师师长。他被俘之后,送到华北关押,起初他自己住一间房子,后来他住一个小院,再后来可以在村子里小范围自由活动。看守他的解放军先是在门外,后来在院外,再后来干脆去村口站岗了。老邱日子过得很是惬意舒服的。

可进了功德林以后就惨了,住集体宿舍不说,睡觉还不准关灯,外面是高墙电网,警卫森严。邱行湘暗地琢磨起来了,自己做错什么事情了啊?怎么待遇这么差了。这功德林没法待,待遇太差了。

三、咋个叫起义,咋个叫投诚,咋个叫投降

潘朔端的184师是海城起义,但是实际上他这个起义就占了个时间早,当时的概念不怎么清楚,解放军又需要千金买马骨,就稀里糊涂成起义了。其实他当时起义就带了师直和一个团,另外两个团一个先被韩先楚给灭了,另一个没起义随后又被韩先楚给灭了。所以啊,入市要早。

此中将把坦克开上城墙,结果开不下来了,多年后还被人耻笑

(郑洞国)

郑洞国在长春那会,要不是平时为人好,手下兄弟们关键时候想着他,也就是个战犯的命,应该进功德林,而不是投诚了。所以现在说到郑洞国,叫做“在辽沈战役重要时刻,脱离国民党队伍”,可见人品好,非常关键。

在功德林待过的王耀武后来曾在多个场合说过,如果济南战役时解放军也做他的工作,他一定会像吴化文一样投诚。他曾经写信给吴化文:“你当初起义时应当对我说一下,咱们一起起义不好吗?”吴化文却不以为然:“呸,他不杀了我才怪呢!”四、明语通话者,很容易当俘虏

此中将把坦克开上城墙,结果开不下来了,多年后还被人耻笑

(赵锡田剧照,白白嫩嫩的,可真实的赵锡田是这样的)

此中将把坦克开上城墙,结果开不下来了,多年后还被人耻笑

帅?好像跟这个字没关系)

赵锡田是整编第三师的师长,他没进功德林,他只能算被俘后表现优异。他和顾祝同的关系非同一般。有人说他和张灵甫一样帅,这话不合适。首先张灵甫除了那张照片以外并不帅,其次赵锡田是个胖子,帅也帅不起来。赵锡田既是顾祝同的外甥,又是顾祝同的连襟,只能说他很像黄飞鸿。

赵锡田在进攻刘邓时,因为太过狂妄,上司刘峙用密语和他在无线电里通话,他满不在乎的用明语回答,结果都被刘邓这边听到了。等到围攻他到了最艰苦的时候,王近山已经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了。结果他用无线电明语呼叫求救,说自己就能坚持15分钟了。刘伯承立即把这个情报告诉给了前面的王近山,这可比什么动员令都好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