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不要讓老師們忙到“懷疑人生”!

一線教師忙到沒有請假,最有力的佐證是什麼?

今天看到一個數據:老師平均每週工作52.5小時。


即便是這樣,老師們的手頭仍有一大堆工作沒做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午餐,以及處理班內日常事。


夠不夠?不夠!各種會議要參加、各類評比要準備材料、各種來訪要接待、各類微信群要回復…


拜託,不要讓老師們忙到“懷疑人生”!


拜託,不要讓老師們忙到“懷疑人生”!


老師們忙到“懷疑人生”

“這幾年,我校一學期最多曾接待過50個訪問團,有上級有關部門推薦的,也有同行介紹的,或是友好學校,還有好多慕名而來的。”

杭州某知名公辦小學校表示,“每年有兩個訪問高峰,一個在四月和五月,另一個在十月和十一月。在高峰期,我校曾有過一週接待5個團,甚至一天接待3個團的經歷,負責接待的老師簡直忙到懷疑人生。”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杭州某區教育局內各種和教育無關的臨時任務多達188件。

隨便舉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一下:

《關於保護耕地節約用地徵文比賽的通知》

《關於開展“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的通知》

《關於報送優秀家規家訓和家風家教故事暨廉政文化微作品的通知》

《關於區“學法明理進校園”主題培訓活動暨青少年普法志願者“尚法騎、築夢行”活動的通知》

《關於開展“反邪教志願者講好故事”活動的通知》

……

甚至還有《關於警鐘微信號吸粉的通知》

連公眾號吸粉都可以如此地轟轟烈烈,霸氣側漏!

僅這個學期,掃黑除惡、禁毒、反邪教、國防教育、人防工作、扶貧走訪、語言文字規範、文明單位、平安城區建設……各種的檢查、評比已讓老師不堪其擾。


拜託,不要讓老師們忙到“懷疑人生”!


拜託,不要讓老師們忙到“懷疑人生”!


教師負擔過重在國內是普遍問題

2016年2月,世界經合組織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上海初中教師每週工作39.7小時,其中用於課堂教學的時間是13.8小時,佔工作時間的1/3,遠低於國際平均值19.2小時。

2017年6月,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做了一項“關於減少教師非教學工作”調查,結果顯示佔用教師時間的四大因素分別是:完成各級各類檢查(68.4%)、參與臨時交辦的非教學類任務(54.1%)、完成各類網上學習(41.1%)、參與各級各類會議培訓(33.1%)。這些跟日常教學工作並無直接關係,真正用於教學及相關準備的時間佔比不足1/4。

2018年3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全國兩會答記者問時特別呼籲:我們給學生減輕負擔,也要給老師減輕負擔,現在老師的負擔很重,壓得有些老師喘不過氣來。

拜託,不要讓老師們忙到“懷疑人生”!


拜託,不要讓老師們忙到“懷疑人生”!


減負“六大行動”

近日,為減輕教師負擔,讓老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學、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打造“有溫度”的教育,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研究決定,實施區教育系統“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育品質”六大行動:

1.精簡會議。

區教育局每學期集中召開校長園長會議不超過3次(上級部門規定召集會議除外),機關各科室、直屬單位召開中小學、幼兒園各條線分管校長會議每學期1次,科室間會議整合,嚴控會議時間。

2.任務篩選。

上級各單位、各部門佈置的工作任務,由相應職能科室、直屬單位先行甄別,根據工作任務性質、類別,篩選後下發學校,主動“過濾”對學校不必要的工作佈置。

3.簡化考核。

除個別學校參加的省市相關考核評比外,區內各項評比考核都以過程性評價和電子臺賬為主,減少紙質報送。嚴格控制優質課、案例、徵文等評比活動,各學科只允許每年1次的相應區級教師業務技能評比。降低對教師課題參與率、獲獎率的要求。

4.規範建群。

局層面設立校長(書記)釘釘(微信)工作群、日常交流群各1個,各科室、直屬單位原則上各設立相應業務釘釘(微信)群1個,個別科室因工作需要,確需增加的,不超過2個。臨時工作群待任務完成後即行解散。各類通知除緊急通知和重大活動通知,原則上通過教育內網發佈。

5.電子政務。

10月底前開通視頻會議系統和教研視頻系統,鼓勵各類會議可以通過視頻會議形式佈置的由視頻會議落實,可以通過視頻教研開展的,由視頻形式多渠道便捷教師研訓模式。開通電子請假系統,系統校級幹部外出請假報批實現網上報批。

6.精準培訓。

完善教師培訓制度,精準教師培訓內容,進一步提升信息化培訓和教研培訓實效,篩除不必要的培訓內容。融合教研訓活動,不重複組織。教師學分培訓嚴格控制次數,相同等次只需參加1次,無需重複參加。


拜託,不要讓老師們忙到“懷疑人生”!


給老師減負,就是給學生和家長減負

“家長群”此前曾被網友詬病為家長的“負擔”,可如今又有許多老師抱怨其成為他們的“隱形負擔”,原本為方便家校溝通的“家長群”,緣何事與願違、成為兩邊不討好的“負擔群”?

這幾天,拱墅區一些學校已經出臺了相應的細則。紛紛給家長微信群定了群規:

賣魚橋小學就定了24條群規,其中包括微信群只用於家校溝通交流,不做聊天使用。家長有個別突出問題建議私信交流。

群內互動時間為7:00-21:00,過早和過晚都不宜在群裡發佈消息。

此外,家長在群裡不能發佈炫富和吐槽有損孩子身心健康的內容。

文暉中學則要求每個班級只能建一個家長微信群,反對各科任老師建立各學科家長群。

群裡以發重要通知、事項為主,家長不用排隊說“收到”或是點贊。

這些群規發佈後,立刻收到了老師和家長的一片支持聲,還有老師家長笑稱“家長微信群裡的清流來了”。

文暉中學還提出,嚴格控制老師非教學型工作任務,包括“各類涉教部門佈置的與教學無關的工作,各類社會性評比、競賽、匯演、徵文、發動投票、調查等,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無特別要求的前提下,教師有權拒絕參加,學校各部門不得硬性佈置。

紅纓學前教育集團園長黃靜就在此次減負行動中定了個小目標。“幼兒園經常需要佈置環境,還需要老師創新。如今我們減少了每年環境創設中不必要的更新、求新,應該能為老師們節省大量的精力。”黃靜說。

文津小學則將兩週一次的行政例會改為每月一次,每次會議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同時,取消青年教師手寫教案,以年級組集體備課為主,青年教師再進行個性化修改。

......

“教育最重要的兩個主體,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這次推出的活動初衷只有一個,減輕老師非專業的負擔,儘可能讓他們把時間花在教學和必要的教育管理上,把時間還給學生。”

拱墅區教育局局長趙群筠說,這不僅是簡單“瘦身”,更是一次質量“塑形”。作為特級教師,她最懷念的就是自己當一線老師時,有很多時間跟孩子相處、跟同伴探討解決專業問題,去感受工作的幸福和快樂。

所以,只有給老師減負,讓老師從紛繁複雜的非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一門心思地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因為把時間還給老師,就是把老師的時間還給孩子。

從這個意義上說,給老師減負,其實就是給學生減負,給家長減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