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武廟,與文廟對應,是祭祀武聖的廟宇。在唐朝開元間首次設置,並封姜太公為武成王(武聖),供奉於廟內。至明朝洪武年間,廢武廟。但到了民國後至今武廟又興,其供奉人物變為了關羽和岳飛。

所謂武廟十哲,則是特指洪武之前武廟內除姜太公之外的另外十位兵學大家或者歷代名將。

1、“殺神”白起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以坑殺趙國軍人45萬雄震戰國,除此之外還有伊闕之戰殺敵24萬。在整個戰國時期因戰爭死亡人數大約200萬,只白起所殺就將近100萬。無愧其殺神稱號!

至於其為何弒殺,這主要在於其軍事思想是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不再是佔一城,掠一地。如此才有了長平之戰坑殺趙國軍人45萬這樣的殘暴之舉。自此之後趙國便徹底衰落,再無爭雄之力。為秦國統一六國除去了最大障礙。

2、“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司馬穰苴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對於司馬穰苴,歷史中關於其事蹟最多的並不是行軍打仗,勝績如何,也不似白起一般殺人如麻。而是治軍!司馬穰苴堅持從嚴治軍、以法治軍。

自從其被授命帶軍之日起,便以誅殺齊景公寵臣莊賈確立了其治軍嚴肅的地位。在此基礎上一舉打敗晉燕聯軍,並收復失地。之後被任命為齊國大司馬,掌管齊國軍政大權。著有軍事著作《司馬法》,其軍事思想影響深遠。

3、“兵家至聖”孫武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孫武,不用多講。我覺得一句:“《孫子兵法》作者”就夠了。

其書《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其人為春秋吳國重臣,帥軍三萬,五戰五捷;直抵郢都,幾滅其國。後又帥兵與伍子胥大敗越國,勾踐從此臥薪嚐膽。

4、“全才”吳起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吳起歷侍魯、魏、楚三國。

先是在魯國,擔任軍隊主帥,大敗攻魯之軍,保住魯國。後因魯穆公對吳起不信,免去了官職,遠投魏國。在魏國時期擔任軍隊主將,打造了戰國最強步兵—魏武卒,橫行戰國,一舉奪取秦國河西之地,使得秦國百年不敢東進!可惜魏國國君聽信讒言,致使吳起再次轉戰他國,而至仕楚國。如果說在魯國、魏國,吳起展現的是帶兵打仗的才能,那麼在楚國則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治國才能。

吳起奔楚之後,歷任宛城太守、楚國令尹。在擔任令尹之時,他對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吳起變法”。與“商鞅變法”、“申不害變法”著稱於世,為中國變革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變法之後,楚國稱強。南打百越,北擊魏國,拓地千里。但也因變法觸怒楚國貴族,終致被殺。楚國變法再也沒有如秦國一般持續下去,從此失去與秦抗衡的機會。

5、“以弱勝強”樂毅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以弱燕之力,合縱連橫趙、楚、韓、魏,連下齊國50城,打的齊國只剩即墨和莒,苟延殘喘,稱霸一時。讓東方諸國不敢再小覷北燕。齊國自此之後也就失去了爭霸戰國的機會,一直到秦滅六國。

可以說樂毅以一己之力扭轉弱燕之勢。

6、“兵仙”韓信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若無韓信,便無大漢四百年。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可以說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我國曆史上最為卓越的軍事家,其用兵靈活多變,為歷代兵家所推崇。而在戰略上他為劉邦東出漢中,與大楚爭雄制定根本的軍事戰略。

劉邦東出漢中後,韓信幾無敗仗,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之後又平定魏國,北定代、趙、燕三國。東出攻下齊國,並在濰水全殲龍且援齊二十萬楚軍。漢五年,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逼得項王自刎。一舉奠定漢朝基業。

著有《韓信》兵法三篇,可惜已佚。

7、“留侯”張良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與韓信、蕭何並稱漢初三傑。劉邦之智將,若說韓信善於帶兵打仗,那麼張良便是善於出謀劃策,所謂“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

劉邦封為漢中王,張良出謀“明燒棧道”,積蓄實力,為期東出漢中奠定物質基礎。之後又出謀“暗度陳倉”,打敗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奪取三秦之地,問鼎漢中。在之後又諫阻分封,避免了劉邦在全國統一過程中的一次重大戰略錯誤。所以張良是漢朝初年最為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

太史公曰“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

8、“智者化身”諸葛亮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智者化身”多少有點三國演義中的印象。但是演義畢竟是七分事實三分演繹。所以也算是可信,但還要結合正史文獻。

隆中對,為劉備確立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思想。劉備弱小在正史中也是一樣,真可謂身無立錐之地。在諸葛亮的幫助下聯合孫吳大敗曹魏,並站定荊州。而後又徐圖巴蜀之地,最終確立蜀漢政權。在此時期,諸葛亮可以說是劉備的“張良”。但是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之於蜀漢乃國之樑柱,“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

諸葛亮不謀位於皇帝,只因其忠。

9、“南平吳會,北定沙漠”公李靖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以八百壯士截殺肇則,並俘獲其軍五千,奠定了其在李淵心軍中地位,統帥三軍,一舉評定蕭銑。一路南下,越過南嶺,安撫嶺南諸州。

唐朝初年,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與李勣等合擊東突厥,終致其滅。年事雖高,亦身有腳疾,卻西破吐谷渾,穩定邊疆。

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著有《六軍鏡》、《陰符機》、《玉帳經》、《霸國箴》等多部兵書,均遺失。

10、“國家長城”李勣

武廟十哲,都有哪些歷代名將位列其中

李勣,原名徐懋功。後賜姓李,故後世稱之為李勣。與李靖並稱,同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與李靖共同擊敗東突厥,肅清北患。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方邊關防禦,在此期間多次縱兵擊破薛延陀,最終滅掉薛延陀政權。其最大功績在於其帶兵東征高句麗,並將唐朝如鯁在喉多年不下的高句麗平定。

李世民評價其曰:“隋煬帝勞百姓,築長城以備突厥,卒無所益。朕唯置李世勣於晉陽而邊塵不驚,其為長城,豈不壯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