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色目人旅行家筆下的宋末元初亞洲歷史以及讀後感

宋末到元初的亞洲大陸的歷史,是以亞洲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導演的宏大歷史 對於這段歷史進程中的 文明的鬥爭、毀滅、新生和變化,身在其中的亞洲各民族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

當時亞洲的遊牧民族,以蒙古韃靼部(韃靼部為靠近長城的東蒙古部落)為核心,網羅了薩拉森人和突厥人主體的盟友,並少量基督教徒,這些盟友被統稱為色目人,受到韃靼人和色目人統治的主體民族則是在馬氏遊記中稱為契丹人和南人的北方漢人和南宋人。

閱讀中,要有以下三個理解

1. 多數現代中國人認為馬可波羅遊記是說的中國的故事其實是不完全對的,在遊記中,涉及中國的只是四卷中的半卷部分,完整的來說,應該是一個關於亞洲的遊記,寫的是歐洲人對希臘人治下的柏贊帝國以東地區的認識,包括:非洲、薩拉森、印度、韃靼、中國、日本等等。而且馬可來中國的時候正是元宋戰爭白熱化之時,所以在這本書中,對於漢族的描寫僅僅是作為被韃靼征服並統治的民族之一來描寫的,完全沒有以前在許多書中看到所謂對漢文明的讚美,相反,從書中,我們更應該感受到當時在漢地的天下之外。



2.很多人認為漢族的文化具有很強大的包容性,所以當蒙元和滿清征服chathy的時候最終都被漢人同化,可是,馬可波羅遊記給我展示的是一個個民族的興起與融合、征服與被征服、文化與地理、宗教與信仰的紛繁雜亂的畫卷。以前總覺得回教是落後的,可是當書中說道信仰伊斯蘭的統治者廢除印度教寡婦跳火堆殉夫的惡習的時候,就又不禁覺得這是進步。以前總覺得蒙古人是愚昧的,可是當書中提及大汗要廢止古代哈密人將家作為變相的妓院的行為而最終讓當地人集體上告要求恢復的時候,以及不知道是該褒揚還是貶黜的,有關大宋皇帝仁德軟弱和杭州居民沒見過兵器的段落的時候,突然又覺得這個色目人對當時南人的評價確實是不高。

3.與徐霞客遊記著重於山水不同的是,馬可波羅著重的是商業與經濟,兼談宗教和人文。馬氏是出生在所謂民主國家“威尼斯共和國”的天主教徒,在元朝屬於色目人,固然有其宗教、種族和政治侷限性,所以他的政治和種族觀點只能作為以為當時的人類社會科學水準去理解。



現在看看做為半個旁觀者的,天主教色目人馬氏的《東方見聞錄》記錄的元代歷史事件:

第一譚 色目人評價日本民族

第二譚 天主教徒記錄的永安文永之役

第三譚 馬氏眼中的常州屠城

第四譚 色目人道聽途說的元宋戰爭

第五譚 威尼斯共和國公民馬氏協助元軍攻克襄樊


閱讀提示:

對馬可。波羅遊記原文中的種族和地理名稱,註釋如下:

黎凡特:中東和近東,尤指東地中海地區

契丹人:即元朝4等人中的第三等北方漢人,原文為chathy,因西遼在薩拉森和西域民族中的影響之大,泰西各民族誤以為契丹就是中原人,有的版本採用東歐和俄羅斯民族的語義將chathy翻譯為中國

薩拉森人:即元朝4等人中的第二等色目人,漢人稱之回教徒,薩拉森人是中世紀歐人對以阿拉伯人為主體的北非到中亞廣大地區上的回教徒的稱謂,包括摩爾人、突厥、波斯、亞伯拉罕哈里發==,具體可參考美國遊戲《帝國時代2》中表述

有鬍鬚的人:胡人

薩拉森教派:即回教勢力

蠻子行省:契丹、韃靼以及薩拉森人對華南行省的稱呼,馬氏在這裡大概採用了音譯

第五譚 威尼斯共和國公民馬氏協助元軍攻克襄樊

靠尼可羅和馬飛阿的計謀攻取的襄陽城(襄陽於公元一二七二年被蒙古佔領,而此時波羅一家正在來中國的路上)

襄陽府是蠻子省的一個大城,在司法上管轄著十二個富庶的大市鎮。這裡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商業重鎮,居民是偶像崇拜者,對死者實行火葬。他們是大汗的百姓,使用紙幣。生絲的產量很高,用金線織成的最精美的綢緞也產於此城。所有種類的獵物都很豐富。凡是一個大城所應有的東西,它都能夠充分自給,所以它的抵抗力非常強大,可以抵禦圍攻達三年之久,甚至於在大汗奪取蠻子省之後,它仍不肯投降。

這個城市三面環水,僅有北面是陸地。因此,圍攻的難題就在於,除了北面,軍隊簡直不能靠近城牆。當人們把這個情況報告給大汗後,他看到在全國其它部分都已降服之後,這裡仍獨自頑強抵抗,於是心中不勝傷感。

攻城用的投石機

尼可羅和馬飛阿兄弟當時正好居留在帝廷。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覲見皇帝,請求允許他們製造一種西方的機器。這種機器可以投射三百磅的石頭。使用它,可以擊毀城中的建築物,並殺死居民。大汗允許了他們的要求並熱情讚揚了他們的計劃,下令將最優秀的工匠集中起來,讓他們兄弟指揮。這些人中有些是聶斯托利派的基督教徒,是一群十分能幹的工匠。

幾天之內,他們按照波羅兄弟的設計,造出了投石機。並且在大汗和他的全體朝臣面前進行了實驗,當場表演了用機器投石三百磅的奇蹟。然後將它們裝船運至軍中使用。

當這種機器在襄陽府前架好後,其中一架投出了第一塊石頭,打在一座建築物上,由於其沉重猛烈,以致這個建築物的大部分都被砸塌。居民對這種攻擊感到非常害怕,他們以為這和天雷的效力一樣,所以馬上決定投降。於是他們派出代表,表示願意歸順,他們所提的條件和其它投降的各城完全相同。

威尼斯兩兄弟的妙計,取得了這樣的奇效,使得他們在大汗和其它朝臣的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註釋和讀感:拉丁作者吹噓自己在元宋戰爭中的貢獻,與歷史時間不符

漢文明在馬氏遊記中的篇幅、地位和重要性都沒有近代中國學者吹噓得那麼高

多數現代中國人認為馬可波羅遊記是說的中國的故事其實是不完全對的,在遊記中,涉及中國的只是四卷中的半卷部分,完整的來說,應該

是一個關於亞洲的遊記,寫的是歐洲人對希臘人治下的柏贊帝國以東地區的認識,包括:非洲、薩拉森、印度、韃靼、中國、日本等等。而且

馬可來中國的時候正是元宋戰爭白熱化之時,所以在這本書中,對於漢族的描寫僅僅是作為被韃靼征服並統治的民族之一來描寫的,完全沒有

以前在許多書中看到所謂對漢文明的讚美,相反,從書中,我們更應該感受到當時在漢地的天下之外的其他偉大文明,比如拉丁、薩拉森、日本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