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聯合天貓“數據造機” 雙11增幅跑贏華為、小米

“對用戶需求的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品牌在市場上的生存能力。”

vivo聯合天貓“數據造機” 雙11增幅跑贏華為、小米

雙11榜單就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的是品牌的產品力、終端營銷能力,和在消費者心中的江湖地位。

作為新品首發之外最重要的銷售節點,雙11是手機領域搏殺最為激烈的戰場之一。

打開2018年天貓手機排行榜,單機均價和利潤率都領先同行的蘋果奪冠,華為位列第二,小米、榮耀、vivo緊隨其後。


vivo聯合天貓“數據造機” 雙11增幅跑贏華為、小米


在智能手機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已經很少有人記得,如今在業內穩坐第一梯隊的“藍廠”vivo,在幾年前還夠不到智能手機行業的前五。

今年雙11,vivo線上的增長幅度超過80%,新品Z3銷量突破30萬臺,對比頗顯萎靡的行業大盤,vivo整體業績逆勢上漲,增長幅度戰勝蘋果、華為,成為了手機行業的一匹“黑馬”。

表象背後,往往隱藏著被外界忽略的本質。

vivo雙11負責人張鵬飛接受了「電商在線」專訪,講述了vivo互聯網戰略不為外界所知的一面。

1

雙11前夜,各個品牌都悄然來到了阿里西溪園區附近,為一年一度的激戰做著最後的準備。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接近11月11號零點時分,「電商在線」所駐紮的各路商家紛紛敲起大鼓,“成交!” “大賣!”的喊聲此起彼伏。

作為一年一度的全球消費狂歡,雙11就像一場年終考試,各個手機廠商交出的年度答卷:GMV和行業排名,直接決定了自己品牌在行業的地位以及明年可以得到的資源。

而今年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形勢尤其嚴峻,競爭更為激烈。

根據賽諾數據,2018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滑,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1.96億部,同比下降17.8%,而且隨著智能手機領域的創新乏力,消費者換機時間已經延長至兩年,智能手機整體市場份額正在萎縮。

vivo聯合天貓“數據造機” 雙11增幅跑贏華為、小米

回顧今年雙11,有7家頭部品牌選擇在雙11期間進行新品首發,包括蘋果Xr、華為Mate20系列、小米mix3、榮耀Magic2、vivo Z3、OPPO k1、魅族Note8。

對於手機行業來講,每年的發新都是重頭戲,新品首發戰況將直接影響品牌本年度的市場份額,而頭部品牌都選擇在雙11這一節點進行首發,足以看出品牌對於線上渠道的重視。

5年前,線下渠道是中國手機渠道的絕對主角,OPPO、vivo、華為、金立等老牌廠商都依靠強大的線下渠道,獲得了巨大的業績增長。而如今,形勢已然改變,線下的增速明顯放緩,而線上渠道仍可看到較大的增長空間。

HIS Markit智能手機預調研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兩個季度呈現下滑態勢。18年Q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總量為3億5480萬臺,同比下滑3.3%。而vivo在2018年Q3出貨2062萬部,雄踞第三季度榜首,比去年同期增長15%,其中線上市場增速更為迅猛,同比增長80%。

是什麼讓vivo的線上規模有如此大幅度的上漲?

答案是:vivo Z系列。


vivo聯合天貓“數據造機” 雙11增幅跑贏華為、小米


“vivo Z3全網銷量,破30萬臺!”這是雙11結束後,vivo發出的第一份戰報。

Z系列是vivo今年佈局線上渠道的新產品,也是vivo電商厚積薄發的結果。在這款產品之前,vivo電商團隊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和耕耘。

2

今年是vivo電商高級運營總監張鵬飛入職的第8年。作為vivo電商的“元老”之一,他跟著vivo經歷了手機市場的兩個時代週期。

第一個週期是功能機轉向智能機,第二個週期是互聯網手機的崛起。

2012年,手機市場由2G功能機向3G智能機切換,原來定價兩千左右的功能機,一夜之間都變成了售價幾百元的“老年機”。在功能機時代佔盡市場紅利的vivo,此時因為庫存壓力,一度面臨關門的境地。

當年3月,vivo召開了全國省級代理商會議。會議現場,品牌創始人沈煒開門見山地說:“今天開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開始關門倒計時了,關門與否就看庫存削減和新產品的銷售情況。從現在開始,倒計時6個月。”

為了有更多的渠道清理庫存,vivo組建了最初只有3人的電商團隊,開始嘗試線上銷售。張鵬飛就是其中一位。在巨大的庫存壓力下,整個集團還完全沒有人意識到,電商在未來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業務增長渠道。

這年,線上市場風雲初綻。

定位互聯網手機品牌的小米,已經形成了可觀的市場規模,2012年小米發佈了重磅新品MI 2,財年總出貨量達到719萬臺,幾百萬米粉在互聯網新平臺上“為發燒而生”;而2013年的華為,則推出了線上品牌榮耀,憑藉3C和3X兩款核心機型,劍指小米全系產品,一步踏上了互聯網品牌的風口,品牌年收入達到1.09億美元。

而在vivo,張鵬飛所在的3個人團隊,還在學習究竟什麼是電商,還在折騰物流和倉儲,在和公司協調財務制度和供應鏈體系,因為vivo多年深耕的線下經銷商模式已經形成了極其成熟的公司架構和流程,卻完全不適合線上的發展模式。

2012-2014年是埋頭苦幹的三年,彼時手機行業還是一片藍海,vivo電商團隊規模從3個人發展到接近50人,業績穩步增長。

到了2015年, vivo逐漸意識到,線下產品可能並不完全適合線上的人群。

於是,他們有針對性地做了大量的用戶調研,找到1、2線城市中主流購機的人群,針對用戶的購物路徑、品牌預設、對手機功能的需求,做了大量的深度調研。他們發現,線上線下人群的屬性、對手機的功能需求、媒介觸達習慣,都存在明顯的差異,線上人群對價格更敏感,對服務更挑剔。

在調研數據的支持下,他們向集團內提出建議,想要做更符合線上用戶需求的產品。

直到2017年,宏觀手機市場整體開始放緩。線上此時已經佔據手機市場的20%,成為行業的重要人群市場,而這20%的市場中,vivo還沒有形成可觀的份額。

對於深耕線下多年的vivo來說,這20%的蛋糕,是要還是不要呢?

最後vivo經營管理團隊決定,要。

3

一年後,2018年6月4日,vivo推出了第一款線上產品Z1。

Z1在2018年618大促首發,連續三個月線上在1.5-2k價位段行業第一,直逼小米、榮耀的存量市場。

“我們可以看到,Z系列的大部分用戶都是新用戶,這和之前線上2K以內主要購買Y系列的都是vivo老用戶情況大不相同。正如我們對Z系列的期待,更多的互聯網人群在購買我們的產品。”張鵬飛說。

今年,vivo和阿里巴巴還進行了一項深度合作:數據造機。


vivo聯合天貓“數據造機” 雙11增幅跑贏華為、小米


Z1問世之後,vivo通過阿里巴巴的新品創新研究所,基於Z1所覆蓋的用戶群,預測出了潛在用戶規模、預計轉化、以及這款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狀態。

基於這樣的研究,vivo發現,購買Z1的用戶有接近60%是第一次購買vivo、使用vivo,他們對於Z1的外觀相當驚喜,認為Z1運行速度快,系統也很流暢。

但是通過對用戶的持續跟蹤,vivo很快就發現由於他們是一群互聯網滲透率非常高的消費者,從出行到娛樂,從日常購物到信息查詢,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手機,每天手機平均使用時間遠高於之前調研的Y系列機型。

由於Z1未搭載閃充功能,給這部分消費者帶來了不便,未能很好地滿足他們對電池耐用和充電快的需求。所以vivo在Z系列的第二款產品Z3上,加入了“雙引擎閃充“功能,並採用了3k+旗艦機型同款的水滴全面屏。

今年Z3主打“性能實力派”的slogan,也是源於數據中發現的目標群體對手機性能的顯著需求。

“這是一套比較完整的數據模型,阿里幫我們發出需求問卷,結合阿里的大數據分析,對用戶的喜好進行了多方位全鏈路的洞察瞭解。

“從產品的定位、開發、生產,到供應鏈、備貨,都有詳盡的數據支撐。經過測算,平臺甚至能夠精準預測我們宏觀的流量和受眾人群規模情況,手機是高客單價的產品,備貨週期非常長,對手機廠商來說,提前預測市場狀態可以節省很多的隱形成本,提升經營效率。”張鵬飛說。

“對用戶需求的理解程度,直接決定了品牌在市場上的生存能力。”天貓消費電子事業部手機數碼3C總經理何春雷認為,數據加上手機廠商的技術儲備,是佔據手機存量市場的關鍵。

“電商的好處在於馬上能看到數據。比如說雙11結束後,我們立刻能看到賣出去的這30萬臺手機,在市場上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用戶會第一時間給你評價,舉個例子,評價裡用戶說Z3和同類競品相比,升級配備了“雙引擎閃充”功能,那麼我們會圍繞這個功能點去做定性定量的調研,用戶實際體驗如何,滿意程度怎麼樣,如果不滿意是因為什麼原因?

“這個數據確實能讓我們得出更加客觀量化的結論。以前在線下,我們需要通過經銷商、導購或者調研機構來和用戶進行交流的,這樣一來是效率不高,二來公司無法直接面對C端的用戶,無法第一時間知道用戶真實的想法感受。”張鵬飛說。

Z系列,是vivo承接線上消費者的載體,也是vivo進軍線上增量市場的武器。

“Z系列是vivo線上戰略升級後打響的第一槍,只為更好的滿足線上眾多互聯網用戶對於手機的需求,他們年輕、率真、熱血,渴望成為英雄,是一群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互聯網原著民,我們稱為“Z世代”的一群人。”張鵬飛說。

4

作為傳統廠商轉型互聯網的代表,vivo對比其他品牌又有什麼優勢呢?

在手機行業耕耘多年,vivo無疑是業內老牌手機廠商之一,在生產製造和品質管控上,都有成熟的體系和大量經驗積累。

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產品的同時,vivo並不甘於做“元器件的搬運工”,而是在包含硅谷在內的全球六大地區設立了技術研發中心,不斷突破行業技術瓶頸,這其中,有在X20 Plus、X21、NEX、X23四代產品上不斷迭代優化的屏幕指紋識別技術,也有在NEX系列上突破創新做出的零界全面屏和升降式攝像頭。

顯性地,遍佈全國的線下門店和售後中心、專業的線上客服系統,覆蓋了用戶購機鏈路的每一個節點,構建了完善的服務體系。

一位手機行業資深專家說:“今年的國產品牌,有兩個品牌非常積極,一個是華為,一個是vivo。華為側重對女性消費者的拉力,而vivo想要佔領的是線上人群。小米還是按照自己的步調,以固定的節奏每年發一款旗艦產品。”

今年是vivo正式發力線上的第一年,也是vivo電商元年。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手機行業,對於其他線上品牌來說,戰場上又多了一個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

未來,互聯網手機格局會有什麼樣的變化,vivo在線上市場會有什麼樣的表現,還需要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