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真的扶不上牆?只因《三國志》一個成語,劉禪被黑了1800多年

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劉禪是蜀國的亡國君,被塑造成了一個沒有政治遠見,沒心沒肺,貪圖享樂的人。於是,後人也常常用《三國志》中的"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劉禪。

劉禪真的扶不上牆?只因《三國志》一個成語,劉禪被黑了1800多年

《三國演義》將中塑造的劉禪,不但軟弱無能,而且貪圖逸樂,可謂"扶不起的阿斗"。但是在歷史上,劉禪並非如此,史書記載劉禪聰明機智,而且善於韜晦,所謂的"樂不思蜀"只不過是為了保全大局不得已的行為。

劉禪真的扶不上牆?只因《三國志》一個成語,劉禪被黑了1800多年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作者難免會根據寫作目的去改變歷史事實。根據陳壽的《三國志》記載,劉禪在年少的時候,諸葛亮就常常誇讚他,劉備得知此事非常高興,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可見,劉禪在小的時候還是不錯的。

劉禪真的扶不上牆?只因《三國志》一個成語,劉禪被黑了1800多年

即使在劉禪當皇帝后,他也能牢記父親劉備和諸葛亮的教誨,劉備告誡他:"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徵求諸葛亮的意見之後才作決定。劉禪一直以相父稱呼諸葛亮,他深知君臣失和的後果,所以處處尊敬諸葛亮。

不僅如此,他還是一位很大度的國君。史書記載,當年叛將魏延謀反,結果被殺,劉禪不計前嫌,念及魏延先前所立功勞,下旨將其厚葬。可見劉禪的德行也不錯。、

劉禪真的扶不上牆?只因《三國志》一個成語,劉禪被黑了1800多年

劉禪一生沒有多大的作為,但是也絕對不是一個昏君。就是因為在投降西晉後的一句"不思蜀",結果導致劉禪在很多人的眼中成為了沒用的昏君。但其實,這背後其實隱藏著很多不得已的原因。

首先,在關羽丟失荊州、夷陵之戰戰敗後,蜀國的實力已經遠遠的落後於曹魏和孫吳,到後期魏軍包圍成都的時候,蜀漢氣數已盡,諸葛亮都不能完成的壯志,劉禪靠姜維等人苦苦支撐已經毫無意義,就算劉禪死扛到底,也改變不了被滅國的命運。但是一旦成都被攻破,蜀國的百姓都會跟著遭殃。所以劉禪投降魏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的明智之舉。

劉禪真的扶不上牆?只因《三國志》一個成語,劉禪被黑了1800多年

投降之後,劉禪還要處處面對司馬昭的測試,他只能選擇韜光養晦。有一次,司馬昭設宴招待蜀國君臣,在席上演奏了蜀地音樂。聽到故地的音樂,蜀漢的大臣都盡顯悲慼之容。但是劉禪作為亡國君,不能暴露自己的情感,只能將胸無大志的一面展示給司馬昭。否則自己生命難保,而且很可能為百姓招致大禍。

劉禪真的扶不上牆?只因《三國志》一個成語,劉禪被黑了1800多年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223年劉禪登基,到263年蜀國被滅國,期間41年的執政期

在三國所有國君中是最長的。諸葛亮死後,後來的二十九年全靠他自己親政。當時蜀國兵微將寡,內憂外患,能堅持這麼久,可見劉禪還是有能力的。

劉禪真的扶不上牆?只因《三國志》一個成語,劉禪被黑了1800多年

亂世征戰,靠的不僅僅是窮兵黷武的殺伐,領導者的決斷和智謀才是決定成敗走向的關鍵因素,這一點在三國手遊《率土之濱》中體現的尤為明顯。

《率土之濱》是網易的一款以三國為背景的遊戲。遊戲不能購買資源,沒有VIP系統,相對更公平。在遊戲中,玩家的計謀和決策才是影響遊戲走向的關鍵因素。

劉禪真的扶不上牆?只因《三國志》一個成語,劉禪被黑了1800多年

比如:在佔領洛陽統一十三州前夕,一個同盟收編了敵方降將,原以為是收穫了重要的戰力,結果這位降將在醞釀了幾個星期後,找到盟主的座標,帶領著一眾輕騎兵兄弟,連夜把盟主的老巢端了。

可見劉禪為人慈善,待人寬厚,全因為一個成語被黑1800多年,也是挺可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