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城市10月房價漲幅快 香港樓市大地震:房企逃離 購房者違約

10月份房價呈現三大變化 三四線城市漲幅較快

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總體穩定——

10月份房價呈現三大變化:

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持平,二手住宅環比下降;二線城市環比漲幅均回落;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微擴,二手住宅漲幅回落。

從數據中不難發現,房價漲幅居前的不再是過去傳統熱點城市,不少三四線城市漲幅較快

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8年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數據顯示,10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總體穩定。從具體城市看,不同城市漲跌互現,一二手商品住宅情況也略有差異。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分析認為,10月份房價三大變化值得關注: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持平,二手住宅環比下降;二線城市環比漲幅均回落;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微擴,二手住宅漲幅回落。

北上廣深4座一線城市一直被視為樓市風向標,專家分析認為,與上月相比,4座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總體持平。具體來說,北京、上海、廣州三座城市分別上漲0.2%、0.1%、0.2%,深圳則下降了0.5%。

專家還介紹,31座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漲1.0%和0.3%,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1個和0.5個百分點。

35座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1.1%,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上漲0.5%,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

15座熱點城市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無錫、杭州、合肥、福州、廈門、濟南、鄭州、武漢、廣州、深圳、成都。10月份,15座熱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的有2個,分別是廈門和深圳,分別下降0.1%和0.5%,上漲的有13個,最高漲幅為武漢上漲2.5%。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城市有3個,分別是上海、南京和深圳,最大降幅為南京1.0%;上漲的12座城市中,漲幅最高的是濟南,上漲13.3%。

記者還觀察到,70個大中城市中,與上月相比,二手房價格下降的城市多於新房。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城市僅有3個,但二手住宅下降城市有14個。

總體而言,10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總體穩定,這是各地繼續堅持因城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強化地方調控主體責任,促進房地產市場逐步迴歸理性的結果。

香港樓市"大地震":開發商逃離 購房者違約

三四線城市10月房價漲幅快 香港樓市大地震:房企逃離 購房者違約

房地產市場泡沫積聚,多個標杆性城市房價紛紛掉頭向下之際,以高房價著稱的香港則迎來了一場“大地震”。

“如果誠心想要,還可以和業主談價格。”業內某地產香港的中介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稱,該套位於香港九龍區的豪宅,去年年底開盤時業主以總價約1650萬港元買入。現在這套豪宅以1398萬港元掛在了中原地產的網站上準備出手,一年不到的時間,下跌超15%。

11月13日,仲量聯行最新住宅市場展望指出,香港住宅市場正進入調整期,2019年年底前住宅均價將下跌15%。

從美聯物業官網發佈的數據得知,香港二手房10月均價為13269港元/呎(約138000港元/平方米),環比下降了2.2%;其中,港島區環比下降2.1%、九龍區環比下降2.3%、新界區環比下降2.3%。同時,10月香港新建住宅銷售交易額跌至112億港元,剔除假日因素後,已降至16個月最低水平;10月新屋交易數量僅為1130宗,為9月份的一半左右。

不僅如此,記者採訪到的比房價下降含金量更高的信息是:頗具代表性的香港樓市,“準地王”出現流拍,豪宅紛紛打折出售,投資客拋售,就連開發商也在逃離轉向別的市場了。

10月降房價

香港房子太貴,是香港多年以來最直觀的感受。

《華夏時報》記者近日採訪瞭解到,除香港九龍區皓畋二手房較一手房價格下降較多外,香港港島區東區怡海的二手房議價空間也很大。

位於香港港島區東區的一套二手兩居室,中原地產官方網站上面顯示的總價是950萬港元,面積為475呎(約45.5平方米),樓齡達6年。當記者就該房源諮詢負責該房源的地產中介黃玲(化名)時,她表示,該房已經以838萬港元售出了。同時,黃玲介紹道,相隔不遠的逸星閣有一套面積為536呎(約51.5平方米)的兩居室,現在售價900萬港元,但是可以和業主談到800多萬港元,具體多少要看業主,如果可以以支票支付的話,業主看到你的誠意,可以談得更深入一些。

而針對近期香港房價回落,黃玲表示,之前叫價過高,近期香港房價有一些回落。

根據香港《星島日報》11月13日的報道:綜合市場消息,大屋苑週末預約看樓量整體下跌約4%,並連跌5周,隨著準買家入市態度轉趨觀望,本月首3日多個大型屋苑包括鰂魚湧太古城、天水圍嘉湖山莊、沙田第一城等均沒有成交,業內人士預期,料二手交易將在低位徘徊,令議幅空間增加。

另據10月中旬香港研究協會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六成受訪者都對香港未來6個月的經濟持悲觀立場,四成受訪者預計房價將下跌。

購房違約案例大增

香港房價在近月來一直持續下跌的事實,對於此前已購置房屋的業主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香港房地產信息網站Dataelements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來香港已經出現36起購房違約案例,而去年全年僅出現9起。根據香港法律,這些買家將因此損失已經交付的定金,也就是房屋價值的5%。

上述數據顯示,這36起購房總共違約大約200萬港元。購房違約涉及的新房價格範圍差距很大,低至490萬港元,高至3980萬港元,36套房屋累計總值24700萬港元。不過,約66%的購房違約案例涉及的房屋價格低於800萬港元。

里昂證券發佈的研報表示,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正經歷15年來最差的宏觀環境,利率上升、經濟放緩和人民幣貶值正衝擊著香港樓市,預計未來一年房價會出現15%的回調。此外,瑞銀此前發表的研究報告也稱,預測香港樓價自現在到明年年底將跌5%-10%,這還並未完全算入貿易摩擦對香港經濟的影響。

房地產巨頭逃離

香港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獨特的國際經濟貿易口岸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天選之子。港元匯率直接對標美元,也讓港元資產多了“美元資產”標識,香港樓市自然成為內地,乃至全球投機者口邊的香餑餑。

然而,今年8月以來,香港銀行業開始加息,香港樓市出現了降溫的跡象。香港樓市持續低迷,在未來很可能賺不到錢的情況下,香港房地產巨頭——南豐集團馬上用腳投票,轉向新市場。

據悉,南豐集團10月初完成收購倫敦開發商EnduranceLand大多數股權,將通過這一方式大舉進軍英國房地產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南豐這次的大動作,距離香港第一大開發商——新鴻基於9月27日買進倫敦金絲雀碼頭超高層住宅開發項目MillharbourQuarter,僅過去10天。

據瞭解,以紡織起家的南豐集團是香港老牌地產巨頭,成立於1954年,開發的地產項目超過130個,是最早進入內地的港資房企之一。2017年5月,南豐以246億港元拿下香港最貴的商業地塊——九龍啟德地塊,成為新香港地王。

而受樓市降溫影響,據EGI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香港投資者在香港當地賣掉了價值175億英鎊的房產(接盤的多為內地買家),其中南豐賣掉了9億英鎊的香港房產,排名前五。而排名第一的是李嘉誠旗下的長實,賣了約40億英鎊的香港房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