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是否开小差,看橡皮擦就知道了!但孩子为什么会开小差?

1

想知道孩子在学校里上课是否认真,注意力是否集中,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是什么?问老师,还是看孩子写作业的用时长度?还是最后看考试成绩?当然是看橡皮擦。

比如下面这张图↓↓

孩子上课是否开小差,看橡皮擦就知道了!但孩子为什么会开小差?


最近,一位从事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网友,总结出了这样一条非常重要的定律,可以帮助家长清晰了解自家孩子上课情况,据说准确率高达99%。而这位网友的总结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高度认可。


其实,孩子上课认不认真,确实是能够从这些小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因为孩子在上课时,桌面上能玩的东西有限,除了课本,也就剩下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品了。

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这些学习用品就成了孩子手中的玩具。因为橡皮磨损比较厉害,所以最容易观察出来。

图1到图5,可以看出橡皮的形状大不相同,甚至干脆没有。

图1:不开小差,认真听讲(橡皮干净规整,说明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很少开小差去玩别的东西。)

图2:偶尔无聊,开个小差(橡皮四角被摩的圆润,虽然没有图1规整,但相比其它还算可以,有这种橡皮的孩子上课时偶尔会开小差,搓搓手中的小橡皮。)

图3:经常走神,容易分心(橡皮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形状,说明孩子经常拿小刀、尺子切它或用手掰着玩。这种孩子上课时应该经常开小差,拿手中的学习用品玩。)

图4:整节课都没好好听(橡皮被铅笔戳了无数个小洞洞,说明孩子的心早已飘走)

图5:打开文具盒,连铅笔都找不到了,呵呵哒~当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通常会怒从心起:又把橡皮弄丢了?!你怎么不把自己弄丢啊?!

而这一波分析也引起了很多人对于自己小时候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景回忆。


孩子上课是否开小差,看橡皮擦就知道了!但孩子为什么会开小差?



看到这里,估计已经有很多家长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翻一翻孩子的文具盒,看看孩子的橡皮擦了。

2

当然,对于这位网友的“用橡皮擦检验孩子的专注力一步到位”的结论,有老师有不同的意见。

一位杭州卖鱼桥小学的戚老师就认为,“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还是以调侃为主,用橡皮受损程度来确定孩子开小差程度,这并不是绝对可靠的。家长快速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直接的就是跟老师沟通,打电话、当面聊都可以。”

也有家长认为,橡皮的质量有好坏,质量坏的橡皮就容易折断磨损,不能就凭此认定孩子在学校不认真听课。

孩子上课是否开小差,看橡皮擦就知道了!但孩子为什么会开小差?


用橡皮来判断学生上课情况,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实则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复旦大学博士、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表示:学习专注的孩子确实不会边玩橡皮边上课,但是玩橡皮的孩子也未必就没听课。不能将之绝对化,作为判断孩子学习状态的依据。

一般来说,低年级、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很正常,男孩更是占了大多数。因为小学阶段的男孩是高活动力的,比较好动,但是学校和家长为了安全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运动,这对男孩来说是个大问题。


孩子上课是否开小差,看橡皮擦就知道了!但孩子为什么会开小差?


如果孩子的能量没被消耗,他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在课堂上就会想方设法地动,比如坐姿东倒西歪或者玩玩橡皮弄弄笔。等孩子到了高年级,他的自控力增强,同时参加的运动项目更多,能够释放能量,相关情况会好转。

当然,虽然用观察孩子橡皮擦使用情况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并不能作为评价标准,但是很多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上课开小差、写作业拖拖拉拉等情况也着实令很多家长头疼。

妈妈们在一起聊天,经常会听到有妈妈这样吐槽:“明明半个小时就可以做完的作业,我家那瓜娃子东摸摸,西瞧瞧,硬是搞了两三个钟头都还没写完,真是气得我要吐血!”

家长们陪孩子写作业时,嘴里经常会蹦出来的几句话可能是这样的:

「你到底要写到几点?」

「你动作能不能快一点?」

「你看起来没那么笨啊!到底是哪根筋不对?」

「认真写、认真写!这句话你讲了多少遍?」

…………


结果是,家长没了好脾气,孩子也会不耐烦。渐渐地,学习对于孩子而言,便变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3

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专注力不行的时候,父母到底该怎么办?

搞清楚孩子的分心状况。

当我们知道孩子的专注力水平不好时,第一个关键是让他自我觉察,了解到自己的专注力状态。必须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当下应该要做什么、是否已经被不相关的事物吸引、能否马上掉头回来等。

如果孩子的专注状态回不去了,那么该做的事情就会一直被搁置在原地,所以父母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专注力水平与让他受干扰的分心原因。其中,可能造成孩子分心的,分别是来自视觉与听觉的干扰。


孩子上课是否开小差,看橡皮擦就知道了!但孩子为什么会开小差?


1视觉干扰

有些孩子的弱点,在于容易受到视觉刺激的干扰,眼前太多非相关事物,往往会令孩子的专注力被拉走。这时,请把不相关的事物移除,让桌面与学习空间保持简单、清爽,除了必要物品外,没有多余的东西。

有家长可能会说,凌乱的桌面是不是会更能诱发孩子的创造力呢?当然,如果孩子在平时能在这种凌乱的空间发明创造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且能准时完成自己学业上的任务,当然桌面凌乱一点没关系。

否则,还是不要了吧,桌面凌乱只会对孩子引来更多分心与拖延。

2听觉干扰

另外还有些孩子大脑对听觉刺激的控制力相对薄弱,只要有些微不相干的声音干扰,比如旁人说话的声音、窗外的热闹声等,他就凑过去看热闹去了,很容易中断正在进行的事情,该完成的事也就越拖越久。

对于这类孩子,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处在适度安静氛围内,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将不相干的刺激排除,将会有助于他们把专注力持续在该做的事情上。

营造适当情境

与其不断抱怨孩子不专心,不如花点时间,好好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合专注学习的情境。

而这个适当情境得因人而异,也会因事情不同而有差异。

关于情境的营造,如果爸爸妈妈一时没有头绪,可以先从自己的经验开始剖析,观察自己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可以维持较好的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再从中提取出关键元素,套用在孩子身上。

能让人专注的情境一般都是这些元素:好的隔音效果、干净的桌面、有限的文具用品、角落学习等。不妨把这些元素放入小孩的学习情境中,再观察其专注力表现。当专注力水平获得提升,孩子拖延的毛病也将会有所改善。

用「非语言」提醒孩子专注

我们可能常常抱怨:「孩子的心又飞走了。」「他的注意力又涣散了。」

这时,到底该不该在一旁提醒孩子?

当我们决定提醒孩子时,我们可以采取「非语言」的提醒。也就是说减少用说的方式,特别是太模糊的说词,比如:“你专心一点!你在干么!发什么呆!”这些话对于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产生反效果。

当孩子分心时,可以试着在桌面上轻轻敲一下示意,或者发出一声「嗯」作为提示。

留意孩子注意力持续状况

观察孩子在每一项活动上所花的时间,了解他的注意力持续状况——专注力差的孩子,停留在一项活动上的时间总是相当短暂的。

孩子三分钟热度,往往东碰一下、西摸一下,事情做到一半,又跑去做其他事情,许多事情半途而废,没有具体的成果。

请家长留意了,这往往是孩子注意力出了问题的初步症状。

这时,不妨让孩子试着专心做一件事情,并且持续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孩子的注意力持续状况,一开始可以先设定为十五分钟,之后再视孩子的表现与状况,以十五分钟为一单位慢慢延长。

留意转换性注意力

所谓转换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是指将专注力从一项活动顺利转移至另一项活动的能力。例如,孩子写作业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想要休息下,玩下游戏,十分钟游戏时间过去后,他能不能让自己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写作业这件事情上来。

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很容易从手头上的事情跳开,被吸引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就像我们大人有时候事情做到一半,又会去玩下手机,刷下朋友圈,点个赞什么的,然后再回去工作。


孩子上课是否开小差,看橡皮擦就知道了!但孩子为什么会开小差?


像这样的中途切换很自然,但要快速顺利切换回来却不容易。

其实即便是大人,遇到困难时也会很自然地暂停一下。偶尔从某个情境跳脱出来无伤大雅,也有其必要,重点是,孩子的专注力是否能够顺利回来?每次转换需要花多久时间?而这些问题都关系到「转换性注意力」

只要多一件事,就得面临在不同工作之间转换所带来的心理耗损,往往容易看似忙碌,实际上却毫无生产力。

请留意孩子在事情与事情之间的转换是否流畅、干净利落。

每一次转换,对于孩子的专注力而言都是一种多余的耗损。当孩子转换过去的事物太具吸引力,要想把孩子拉回到原先进行的活动上(例如写作业),难度就会相对增加,拖延的习性又将固化一层。

转换的次数多了,心就容易疲惫。要再回到之前的活动中来,孩子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调适。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转换性注意力不佳时,请给予必要的限制,告诉孩子一次只能进行一项活动。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因为本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上课或是写作业时遇到听不懂的知识或是不会做的题目时,也是容易分神的。这个时候与其让他不断浪费时间,不如试着教会他。

家长在教导的过程中,需要慢慢去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是孩子是因为在学习上有些限制(比如学习障碍、阅读障碍等),不管怎么提升能力都只能停在某个地方,我们也必须坦然接受。

育儿路上,总不平坦,迷茫、焦虑、沮丧、烦躁围绕着我们。在博沃思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博沃思定时分享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用方法,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