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两军混战 听口音才知道是敌是友?

历史剧或是以古代为背景的电影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两军交战的情形。往往是黄沙漫天、战鼓吹擂,将军一声大喝就带着大部队冲上去了。可是仔细想想,真正当两股势力拼杀在一起,一时之间场面肯定十分混乱,那么士兵都是怎么分清楚自己人的?

古代打仗两军混战 听口音才知道是敌是友?

与现代战争不同,古代打仗往往是短兵相接,大规模冲锋作战为主,不可能出现超视距作战的情形。那么当两军人马对向冲杀,那些所谓的阵型也很难再保持。古人很聪明,我们考虑到的问题他们也考虑到了,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交战时想分清是敌是友,是有特别的方法和讲究的。

一.军旗

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打仗军旗可是比命还重要的,他不仅用来传达信息,更象征着一支队伍的精气神,只要旗帜不倒,将士们就不会停止冲杀的步伐。谈到旗帜的基本功能,其中最基本的一个作用就是辨别敌我,更准确地说是辨别敌我将领的身份。混乱的战场上,自家的旗帜就像海上的灯塔,这样就不至于太过脱离己方队伍。

古代打仗两军混战 听口音才知道是敌是友?

二.服饰和记号

关于服饰不难理解,最直接的判定就是盔甲样式和盔缨颜色,不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精锐部队才有统一制式铠甲,普通士兵一般情况买不起铠甲,那么只能用身上衣服的颜色来辨认敌我。东汉末年著名的黄巾军即是如此。而记号一般用于剿反、起义之类的战争,例如事前约定好比如在左臂绑红绳,头戴红色头巾等来区别,这样就不会杀错人了。

古代打仗两军混战 听口音才知道是敌是友?

三.兵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古代战争并非单单影视剧中的步兵互砍,骑兵对冲,很多情况下排兵布阵就是田忌赛马,骑兵迂回袭击步兵或者弓箭手、长枪兵攻打骑兵、重装步兵攻打普通步兵等,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方能百战百胜。所以这样很难误伤友军。

古代打仗两军混战 听口音才知道是敌是友?

四.阵型和武器

古代作战非常讲究阵法,运用得当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通过合理排兵布阵发挥最佳效能,克敌制胜。常见的用于急行军追击的长蛇阵、防御性极强的方圆阵、攻守兼备的鹤翼阵。这些阵型都是士兵自己日常所学习的阵法,那么阵里友军、阵外敌军即便一目了然。但一旦阵法被破,想要分辨敌我就要靠手中的武器和军服了。

古代打仗两军混战 听口音才知道是敌是友?

五.口音

口音就是最后一环了,如果前面的都无法区分只要靠口音了。古代人流动性不强,也没有如今已经普及的普通话,他们语言不统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语言。那么两个地方人打仗,一发声音,便可区别敌我,不过这个适用范围就比较狭窄。

古代打仗两军混战 听口音才知道是敌是友?

有了以上5点,就不用担心是否会分不清敌我了。战场上的误伤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刀剑无眼,但是打着打着分不清哪个是自己人的情况还是少有发生的。大家以后在看影视剧的时候可以多加留意军服、记号这些细节,如果都比较完备,那么这部剧应该算得上较为严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