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而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那麼,為什麼閱讀對於孩子來說如此重要,閱讀與孩子的智力發展之間又存在著怎樣必然的聯繫呢?仔細看看這篇文章來解答心中的疑惑吧。
1.閱讀為何對智力有很大的影響?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青少年閱讀有很多研究,他對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係闡述得很多也很清晰。
他說:“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
他指出缺乏閱讀的壞處:“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奮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
相比之下,“有些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這些學生有過人的才能。這常常是因為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
“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並且把全部負擔都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由於家庭作業負擔過重,他們就沒有時間閱讀科學書刊,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現代心理學對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證實。我們梳理一下心理學代表人物皮亞傑、布魯納、奧蘇貝爾等人的學習理論,可以看到關鍵的兩點:一是思維發展與語言系統的發育有密切關係,二是學習新知識依賴已有的智力背景。
“閱讀”是一種以語言符號為媒介,包含豐富的、超越現實生活內容的活動,會讓閱讀者的“語言系統”發育得更好,同時可以讓他的“智力背景”更為豐富,從而使得他們的思維能力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更強。
做個形象的比喻:學習能力的構建好比蓋房子,“語言系統”就相當於工具,“智力背景”相當於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設計水平、工人技術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無形但重要的內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個蓋房子過程就是件比較輕鬆的事,也能保證質量;如果工具和工程背景都差,施工質量就可想而知了。
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麼地幸運!
2.小學乃至初中,沒有絕對的好成績
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或是用功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這正如簡單的建築工程對工具及工程背景條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對工具及工程背景條件要求越高一樣。
我見過幾位非常苦惱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原本學習成績不錯,學習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越來越不如人意。每當這種時候,我總會問一下孩子從小到大的課外閱讀情況。不出所料,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課外閱讀。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時候成績可能並不出色,但由於他們有較好的課外閱讀,卻能做到後來者居上,到真正想學的時候,潛力就不可阻擋了。
小學乃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來越顯示出不可思議的力量。
3.為何有的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人們容易看到孩子變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來越喜歡學習,成績越來越好,就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就覺得孩子怎麼越來越不懂事,越來越不自覺。人們很少能看到這種表象背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課外閱讀。
閱讀多的孩子,學習能力強,當他有意識地主動去學習的時候,豐富的語言和智力背景就來幫忙了,他較好的學習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動積極地去學習;而閱讀少的孩子,語言和智力背景的蒼白使他學習能力羸弱,在越來越難的知識面前,在越來越多的競爭面前,他更多地體會到力不從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對學習就越沒有興趣。
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撐很長時間的,他們很快表現出一路下滑,並開始有意無意地逃避學習——這可能就是家長感覺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來越不愛學習了”。
為了讓孩子聰明又學習好,父母們都在傾盡全力,從懷孕開始就忙著吃這個補那個。物質營養對兒童大腦發育肯定有用,但無論吃多少好東西,都只是一種“加法”手段。除極個別的超常兒童,所有出生後身體健康正常的孩子,他們最後在智力上的差異並不在於這種物理手段和生理因素,而在於啟蒙教育上。智力啟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閱讀,它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聰慧以幾何級數遞增。
一些教師和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是因為他們心裡總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孩子光是應付學校的課程就已經夠忙了,考試考出好成績是最要緊的,讀課外書既浪費時間又影響學習,不合算。這樣的想法就好比一個人說:我急於從哈爾濱趕到廣州開會,哪裡有時間等四個小時的飛機,火車馬上要開了,我得趕快去坐火車——乍一聽好像說的挺有道理,但實際上全錯了。
一把相同的種子,撒到地裡,有的得到了合適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乾旱又曬不著太陽,最後的收成差異會很大。
閱讀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陽光,會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
4.不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人和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的差異,就像人和人在身高長相方面有差異一樣;但智力的塑造,其差異比身體相貌的塑造要大得多。智力上後天的發展和塑造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就是閱讀,這一點已被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
第一,人是用語言來思維的。而獲得良好語言的最佳途徑就是閱讀。
第二,學習新知識依賴已有的知識背景。任何閱讀都可拓寬一個人的見識,讓他獲得超越日常生活範圍的知識,背景知識越豐富的人,越容易吸納新知識。
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與他的閱讀量呈正相關。這一點,只要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人,或瞭解一下古今中外那些“聰明”的人,如那些大科學家、大思想家就可得到驗證。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這是他在教學一線多年研究和觀察後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是讓其智力不單以加法增長,而是以乘法遞增的最好、最簡單的辦法。如果你的孩子從小培養起了閱讀興趣,長大後博覽群書,那麼父母對孩子的智力啟蒙就不僅是合格,而是令人羨慕了。
5.如何解釋韓寒們?
中小學生中有一種叫“偏科”的現象,似乎對我們這裡談到的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係提出挑戰。
一種是,語文學得很好,作文寫得漂亮,數理化很差,閱讀對他們的考試成績似乎並沒有成全,如少年作家韓寒。
這個問題要這樣理解:造成他不喜歡數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師、家庭、天賦、同學等都可能成為影響因素。閱讀當然不能強大到解決所有的問題、補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理科成績差,絕不是閱讀造成的。這樣的孩子,所幸他們喜歡閱讀,無論上不上大學,他們都是聰慧的,都可以取得相應的成就。這樣看,閱讀於他們仍然是件幸運的事。
另一種是偏愛數理化,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數理科目成績很好,但對語文、英語等文科類科目不感興趣,也很少閱讀。
我見過一位初中生的家長,她甚至為她的孩子數學、物理學得好,特別不愛語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覺得這表示她的孩子聰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歡語文課本身,但讀過很多課外書的話,她可以驕傲,說明孩子的潛力還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閱讀,對語文的厭倦是基於一直以來的語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恐怕總會有一天數理科目要受到拖累。
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閱讀都是重要的,它對孩子的學習有的只是幫助和成全。
更多精彩,盡在卜克貓
bukemao402
聯繫電話:0316—5853703
閱讀陪伴成長 體驗領創未來
地址:銀河灣青少年成長基地三樓(北歐小鎮南門對面)
閱讀更多 卜克貓閱讀體驗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