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已被中国厂商变成了“白菜价”,下一个降价的会是芯片么?

白如果大家在10年前关注过液晶显示器,或者说液晶电视,那真的是死贵死贵的。但在10年后的今天,这些液晶产品相对于以前,真算是白菜价了。

以42寸的液晶电视为例,10年前大约在4000元左右,现在1000多就可以买到了,至于55寸的液晶电视,在10年前是天价,现在2000多。

屏幕已被中国厂商变成了“白菜价”,下一个降价的会是芯片么?

而之所以这10年以来降价这么狠,除了技术进步,自动化程度变高,导致成本降低之外,中国显示屏厂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10多年以来,中国厂商发力液晶显示屏,建立了N条生产线,生产出了大量的屏幕,甚至一度产能过剩,所以大家都拼价格抢市场,导致屏幕价格一降再降,最终变成了“白菜价”。甚至逼得三星、LG这样的屏幕大厂都慢慢放弃了LCD屏。

于是有网友表示,基本上这些暴利的高科技产品,只要中国厂商扎堆进入,马上就会变成“白菜价”,屏幕之后,接下来可能就是芯片。

屏幕已被中国厂商变成了“白菜价”,下一个降价的会是芯片么?

那么芯片会不会是下一个被中国厂商变成白菜价的高科技产品?目前来看,有这个可能,但会是先从周边再到核心芯片,并且不会很快,会一步一步的去实现。

首先变成白菜价的,可能会是相对技术难度较低的产品,比如晶圆。

按照SEMI的《2018年中国半导体硅晶圆展望报告》,2017年至2020年间全球计划投产半导体晶圆厂62座,其中26座设于中国大陆,占全球总数的42%,而产能方面,预计中国每年有1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速全球第一。而当产能扩大之后,像晶圆降价是必然的。

屏幕已被中国厂商变成了“白菜价”,下一个降价的会是芯片么?

而像成品芯片,估计则没有这么快了,因为目前中国并没有真正掌握高端芯片制造技术,这会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

按照之前的计划,中国首先要实现的是芯片自给,计划到2020年将达40%,2025年要达70%,而目前中国市场消耗占了全球一半多的芯片,而只要真的实现了70%的自给率,芯片铁定是会降价的,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