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临其境》在清华大学“文新论坛”宣布:第二季明年一月回归

昨晚,在清华大学"文新论坛"《声临其境》专场,总导演徐晴透露:《声临其境》第二季明年一月回归

。本次论坛,讲述了《声临其境》的前世今生,并围绕"探寻新时代工匠精神,提升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互动。

《声临其境》在清华大学“文新论坛”宣布:第二季明年一月回归

湖南卫视《声临其境》总导演徐晴发表主题演讲

徐晴总导演做了"初心永系,'爱痴'到底"为为主题的演讲,讲述了《声临其境》节目的来龙去脉。她解释了"爱痴"的内涵:这是一句长沙话,本意是"笨",就是不计成本、舍得钻研,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地盯着节目的每一个环节,去创作、去创新。用我们今天的"行话"就是"工匠精神"的意思。同时她表示"爱痴"这个词,是台长对"徐晴工作室"的评价。

针对《声临其境》第一季的实际播出效果,徐晴坦言,节目无疑是"现象级节目"。累计上热搜榜有96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对它好评如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实力派担当的清流综艺"。今年4月份获得由中国电视家协会主办的"全网最具口碑指数电视综艺"大奖,并和《国家宝藏》在内的其他几个原创节目,一起登上戛纳电视节的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原创实力! 今年10月份,又作为中国电视60周年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登上了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开幕式盛典。

总结起来,《声临其境》取得成功的经验有两点:第一是立意高。节目最开始只是《书香中国》的是一个朗读剧环节,就是最早版本的《三国演义》的配音演员,合配了其中的两个桥段。这个桥段播出后在网上广受欢迎,包括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共青团中央,还有财新网这些主流官方微博,都自发转载和点赞。播完一个多月之后,这个桥段还在网上时不时的上了热搜。从"源头"来说,紧紧抓住了文化的热点。第二是带有影视行业的揭秘性。大众都看过电影、电视剧,但不太了解影视剧的制作过程,尤其是幕后配音。更令人惊讶的是,实力派演员那些不为人知的却又令人惊叹的才华。把这些搬到舞台上,并加以放大,带给观众是全新的一种体验。

徐晴透露,一言以蔽之,在节目创作和播出过程中,她和整个团队在面对原创节目的冒险与尝试时常常感到十分纠结,但最终取得了收视率第一和"零差评"口碑双丰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节目中呈现出"初心永记,匠心创作"的负责态度和节目组敢于做吃螃蟹的先行者精神。

《声临其境》在清华大学“文新论坛”宣布:第二季明年一月回归

与会嘉宾互动

随后,与会嘉宾范明老师讲述了参加《声临其境》的真实感受,节目让嘉宾演员们都如临大考,每个人都不敢懈怠,来不得半点马虎。著名配音人边江为我们分享了他求学北京电影学院、最终成为配音演员的曲折经历以及参加《声临其境》的心路历程。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对这档节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还充分肯定了湖南卫视"纪实与剧情相结合"的传统特色,同时他还提出国内外在声音表现力方面的差异,这档节目一定意义上可推动我们国民语言表达能力、声音感染力的提高。清华2000级校友崔志刚,分享了他在九三大阅兵176分钟的解说中的零失误经历,让师生们倍感骄傲,同时分享了语言和声音表达的见解,并对《声临其境》节目提出了宝贵意见。湖南卫视频道声丁文山为现场学生讲述了《声临其境》收官大秀从第一天下午一直录制到第二天早上八点的真实经历,节目组、导演、嘉宾、甚至是观众都诠释了何谓工匠精神。

《声临其境》在清华大学“文新论坛”宣布:第二季明年一月回归

大学生提问

在论坛的最后,嘉宾和到场观众们进行了提问互动。现场观众提问积极而热烈,嘉宾回答从容而真诚。在热烈而深入的互动交流中,整场论坛结束。本场论坛让大家领略到《声临其境》这一档原创文化节目的魅力与灵魂,也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到这些具有工匠精神、在自己的职业上锐意进取、不断精进的文艺工作者。他们用匠心树立了文化自信、传递了艺术的正能量,也激励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踏踏实实、不断奋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