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七哥柳三变为谁“衣带渐宽终不悔”?

都说唐代是中国朝代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曾经也是“满眼笙歌满眼花”,然而,在唐之后的北宋,却被人称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那在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达官贵人,遛狗逗鸟的时期,有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曾被宋仁宗评为“浅吟低唱,缺乏稳重大气”,他就是北宋婉约派创始人——柳永。

唐代七哥柳三变为谁“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在他十八岁时(1002年)离家,流转于杭州,苏州等地,沉醉于买醉听歌的浪漫之事,这也是为他后来的所从婉约派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十四岁时(1008年)进京赶考,三次被宋仁宗判下殿试后投身市井。脱下儒生的长袍,改名柳永。手里还是那只毛笔,在青楼,柳永在歌姬的歌词里复生:“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也是感谢仁宗的高明,没有用官场将当时意气风发的柳永困住。

唐代七哥柳三变为谁“衣带渐宽终不悔”?

从“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柳永意识上的改变,官场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摆脱当时人人想入的仕途,笔锋一转,他的词为青楼歌姬所写。

七哥是歌姬们对柳永亲昵的称谓,或许是因为柳永的词平易近人、感情真挚,或许是柳永深知她们的苦楚,自古被言为“轻薄”的歌姬,对待柳永却是重情重义。柳永也是在自己的诗词中屡屡表达对歌姬的感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首《雨霖铃》更是叫人觉得他对于那位不知名的女子的爱惜与在乎。

唐代七哥柳三变为谁“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的词到底流行到什么地步呢?据说当北宋夜幕降临时,全国各地的青楼便响起了柳永的歌声,可谓是万人空巷。当时盛传“有井水处,皆歌柳词”,那就相当于现在大热的歌手明星,青楼就像是粉丝群,又像是大型的选秀场所,选取的标准就是柳永的诗词。

虽然在当时的风月场所,七哥很受欢迎,但在当世诗坛,却是不雅的代表,难以让大众接受,这也是柳永流连青楼却仍不富有的原因,晚年时,柳永及第后曾任县令、判官等职务,并无官场仕途顺畅,晚年也是凄苦。

唐代七哥柳三变为谁“衣带渐宽终不悔”?

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隆冬,柳永客死在湖北襄阳的一座青楼里,不过几日,刘永的死讯传遍全国各大青楼欢场,全国的歌姬齐聚襄阳城下,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一支特别的送葬队伍动静非凡地走出了襄阳古城的南门:这支队伍里没有吹奏唢呐的哀乐,而是一路传唱缠绵悱恻的情歌;送葬歌妓们也不像通常的那样高举白幡、披麻戴孝,而是浓妆艳抹,穿红戴绿,打扮得花枝招展……

柳永去世后,他的词慢慢被世人接受,也慢慢被世人所推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