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涇川人

我的名字叫涇川人。在涇川這塊古老而神聖的地方,住居著勤勞勇敢的一方人。這方人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起早貪黑,風雨無阻,磕磕絆絆,坎坎坷坷,安居樂業,繁衍生息。從古到今,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他們把這塊神聖的土地打扮的如此美麗讓人陶醉於心,總是依依不捨多少年來他們總是固守著這塊肥沃的土地。

我的名字叫涇川人。追溯到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把這裡文明的傳播於世與世界接軌。西王母的文化與神話的天然交融,洋洋灑灑,沸沸揚揚,幾千年來越演越烈,傳至今日,已經形成了家鄉西王母文化與神話的古樸神明,不,是走向全國的西王母文化與神話的古樸神明。她的存在讓海峽兩岸的民眾相會溝通追尊問祖飲水思源增進情感。西王母的形象,不正是中華大地上心地善良,仁愛又加的中華民族的慈母的形象嗎?西王母的生活習俗探究,不正是涇川人的民間生活,不,不是中華大地上民眾生活的真實寫照嗎?在西王母文化的積澱和博大精深的引領下,南石窟的佛學文化得以傳頌而久經不衰,鳳凰山民間故事與日飆升,美好的家鄉文化與時光同映,與日月生輝,競相開放。高峰寺的靜靜注視,讓涇川城市和鄉村處處迎來鼎盛的激盪時代讓人無時無刻不努力回放。大雲寺的梵音與王母宮石窟的遙遙相應不正是述說著,這裡古老而深奧的古樸文明,不正是涇川這塊大地上民心所向的虔誠競相奔騰永不停止的腳步聲嗎?夸父追日所留蹤跡——夸父峰讓這裡的人們對於這塊土地,從內心裡更加產生感念的神情,而深深靜愛著這裡的肥沃土地更加熱愛這裡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人情風味。

我的名字叫涇川人。中國大地上的時代之音,在涇川和涇川人的心目中都有回應。涇川愚公移山的奮鬥精神,涇川的山川河流可以作證。涇川人興修水利宏大工程,涇川人植樹造林宏偉壯舉,涇川人興修梯田,旱澇保收睿智風格,涇川人防止水土流失,配合偉人的指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所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勞作而一聲不吭從不張揚。涇川人為了激勵後人艱苦奮鬥的精神把綠化第一縣的石碑與王母宮山對應,其目的就是警示後人,要防止水土流失,要防止空氣汙染,要牢記淨化空氣,要注意保護自己生存的環境。

我的名字叫涇川人。我們用勤勞的雙手架起一座座橋樑。西王母的文化和神話,架起了海峽兩岸人民的連心橋。黨的富民政策——農業稅減免,低保發放,精準扶貧,整村搬遷,棚戶改造,糧食直補,學雜減免,營養餐補上等等政策的層層落實架起了黨和民眾之間的連心橋。住宿環境不斷優化,生產條件不斷完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架起了民眾滿意的連心橋。這些橋如同涇川涇河上的安定橋一樣,白天她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服務精神,度成千上萬的民眾通過滿意真情,奉獻自己的誠信,晚上燈火輝煌的照明,讓山川與日月天地同輝。修路修的是涇川人的心上路,這條路是康莊大道。架橋架的是涇川人心上的連心橋,這座橋如楊再春的四個大字一樣,遒勁挺拔屹立在涇川的大地上讓人聯想。這路,一直通向了北京城,這橋一直通向了民眾心。

我的名字叫涇川人,我們就是因為勤勞,養殖豬肥牛壯羊滿圈;種植五穀豐登瓜果飄香有果園。我們金秋有豐收相伴所以我們歡樂無邊。

我的名字叫涇川人。我為涇川的的文明而歌唱,我為涇川的發展而高興,我為涇川繁榮而興奮,我,不枉做回涇川人,所以我把涇川來歌頌。

涇川生活網特約作者·史新生

2017年9月23日寫於涇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