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熱帶病相關入侵媒介生物及其病原傳播規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隨著跨國貿易、交通運輸、國際旅行、物種引進和國家交流的發展,外來有害生物跨境傳播與擴散的頻率劇增,不僅破壞我國的生態平衡,還造成某些疾病特別是熱帶病的傳播與暴發。圍繞諾氏瘧疾、美洲錐蟲病、巴貝蟲病、曼氏血吸蟲病和廣州管圓線蟲病等5種熱帶病入侵媒介及其病原的傳播規律、風險評估、精準溯源、資源庫及其共享平臺建設等技術瓶頸,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重要熱帶病相關入侵媒介生物及其病原的動態分佈與資源庫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16YFC1202000)的支持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等項目參研單位,針對上述入侵熱帶病的病原及其媒介的傳播規律及其防控技術開展了研究攻關。

目前,該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一是確認了上述5種熱帶病“媒介-病原”所處的入侵階段,建立相應的風險評估、預警模型、干預措施和調查方法;二是建立了上述5種不同入侵階段的熱帶病鑑定和溯源技術,為入侵媒介及病原的變異與鑑定的快速篩檢提供了技術支撐;三是揭示了這些熱帶病病原變異與致病機制;四是建立了入侵媒介及病原的實物標本庫、數據庫及共享平臺。

此外,項目研發的監測預警技術,分別在廣西、上海、江西、福建、廣州、雲南、海南、貴州等省(市、自治區)開展了推廣應用試點,並通過資源庫和共享平臺,及時診斷、治療了2例非洲錐蟲病、2例曼氏血吸蟲病和數千例輸入性瘧疾病例;相關成果分別獲得省部級科技一等獎1項和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53篇(其中SCI論文28篇),申請專利8項(已授權1項),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項,出版專著4部,發佈衛生行業標準4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