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文成公主长眠的地方

看看文成公主长眠的地方

冬季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双饱经风霜的鞋子,驮着我一颗不安的灵魂,一步一步向藏王墓走来。

藏王墓是自吐蕃王朝第二十九代赞普赤年松赞至末代朗达玛等历代赞普们的陵墓群。墓冢座落在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县城的西南侧,三面环山,一侧傍水,环境优美。

出县城向西南不远,就看到山脚下、平川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荒凉的土丘,由于千百年来雨水的冲刷,土丘边缘多有坍塌,掩饰不住历史的沧桑。这些土丘就是藏王墓。

据历史记载,藏王墓共有墓陵22座,如今能够看到的有16座,这里除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墓冢,周围还分布着较为出名的班禅以及喇嘛的墓冢。

我背着背包,沿着乡村公路慢慢向前走去,就像一个人走在回忆的路上。

看看文成公主长眠的地方

走不远,就看见前方路的右边矗立着一座庞大的土丘,土丘上面有一小排矮矮的平屋,平屋周围的上空飞扬着彩色的经幡。我马上在心里想,这就是我在心里想像过无数次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墓了。

墓志记载,松赞干布陵位于钦普沟壑口(琼结县县城西南),是平川上的大方丘,呈四方形。墓志上还说,墓室内分九格,主室为佛殿,中央有珊瑚长明灯,四角殿堂储珍宝。墓壁以方石砌成,其外筑厚土墙,墓门西向,墓外复以碎石,形成土丘,每边宽百步,高六丈余。

我来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墓前,仔细看去,可以看到当年建藏王墓时夯实土层的清晰痕迹,有一层层的岩片整齐地排列着。我长时间地面对着它,它肃穆地静静地面对着我,仿佛在向讲述着当年逝去的辉煌。墓墙上刻有“藏王墓”三个大字。旁边有“之”字形的台阶,台阶两边是紫红色的矮墙,护卫着这条“之”字形的台阶一直通向墓的上面。

顶着高原的阳光,享受着缺氧的特殊待遇,我气喘吁吁地拾级而上。

上面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建有一座小庙,庙门的上方写着“平安寺庙”四个字。踩着历史的落尘,轻轻走进去,有两位僧人迎出来,经过简单的沟通,他们向我介绍了平安寺庙的情况,说这是为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而建,里面有他们的塑像。

僧人说,在过去,这里有一座很大的祭祠,内有明楼二十余间,东南西北各有小殿一座。由于年代久远,原有建筑早已损毁,我们现在见到的,是前几年才恢复的祠宇和塑像。

在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迟尊公主的塑像前,我闻到的是浓浓的藏香的气息,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历史文化的气息。

看看文成公主长眠的地方

出了寺庙,我来到平台的后面,发现这里有人在用仪器向着远处测量着什么,我走上前去。那人告诉我,他们是某科学院的,在这里为藏王墓作地质测量工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藏王墓群。我朝着仪器指向的方向望去,远处有人在旷野上竖着标杆。我不懂他们的科学原理,但我知道一点,有人在认真地保护藏王墓了。

在心里感到欣慰的同时,我问:“如此有历史价值的藏王墓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被开发?”问这句话时,我心里在想,以前我所见到的帝王陵墓都是有着苍松翠柏、琼楼玉宇的。

那人把头从仪器前抬起来,面对着我:“这里的人们不希望藏王墓被开发成景点,他们喜欢现在这种原始、沧桑的样子。”

我朝他点点头,若有所悟。

站在这里,放眼远眺,远处的山坡上、更远处的山脚下,散落着一个个土丘,一个土丘就是一座藏王墓。有几个土丘旁边还有破损的小建筑,那就是现存的藏王祠寺。

原始、纯朴、自然。

我的心忽然滑落到历史的深处,禁不住叹道:这里就是藏族的发源地啊……

看看文成公主长眠的地方

伴随着漫漫思绪,望着眼前的山,望着眼前的水,想像着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纵横驰骋的松赞干布,想像着跋山涉水从长安一直走到这里的文成公主,想像着亿万年前的大海如何变成现在的高原……

我真切地感觉到,岁月在一点一点的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