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區,應該如何面對焦慮

你的職責是平整土地,而非焦慮時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時間之書

01

畢業之後,每逢好友聚會,最常見的畫面,不外乎是互相吐槽工作上的壓力和遇到的不順心的事和,聊到最後都變成了對未來的擔憂和怕不能有所成就的焦慮。

這種焦慮的情緒,其實不僅僅出現在聚會吐槽的時候,而是潛藏在我們生活中。每當遭受挫折和打擊,就會引起我們的情緒波動,嚴重的會導致夜不能寐,並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徹底爆發出來。

首先我們要明白,焦慮是一種很常見的情緒,德國精神病學家Gebsattel說:

"沒有焦慮的生活和沒有恐懼的生活一樣,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可見焦慮,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02

我們之所以會焦慮,是因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太快了。

我們的大腦,是非常喜歡穩定不變的狀態的,當我們身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時,大腦為了適應環境,而被迫做出改變,我們能感受到的,是陣陣擔憂和害怕。

我們常說,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而走出舒適區之後,最先要面對的,就是焦慮情緒。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自己的舒適區之中,所有的事情盡在掌握,我們還會感到焦慮嗎?

而當我們走出舒適區,進入學習區,有些事情,雖說不至於完全脫離掌握,但有些預想之外的突發狀況,會給我們帶來焦慮感,同時也會提供學習的動力。

而當事情完全脫離掌控,我們就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強大的焦慮感最終會轉變成焦慮症。

走出舒適區,應該如何面對焦慮

03

我們要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焦慮:

1、增強安全感

正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想要增強安全感,就是要少做一些"危險"的事。是少做,而不是不做。適當的做一些冒險的事,可以打破那些"思維之牆"。

2、增加自信心

在做冒險的事之前,通過學習,讓自己的能力高過這件事。當你把它變成了一件不再冒險的事時,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自信心。當然,通過量化目標,從而一步步完成它的時候,也是一樣。

3、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說到底就是找事做,比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者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忘卻痛苦的事情。

4、心理放鬆

不管是、恐懼、煩躁,還是其它的,心理放鬆都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調整。心理放鬆有很多的方法,運動、看電影、聽音樂等等,都可以讓我們放鬆。

總之呢,焦慮的時候,不能只是在焦慮,既然對現狀不滿意,那就想辦法打破現狀,不行動什麼都是空談。

當然,也不能太過著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立馬就看見效果的,給自己一定的緩衝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