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在又糙又細中,欲罷不能。

長江裡摸魚、西山裡做餅、城郊拔野菜、將豬肉捧上大眾美食桌……

乍一看,以為這是個美食紀錄片,看完之後又不禁疑問這是個什麼鬼?這就是“一集騙進大會員系列”紀錄片:《歷史那些事》。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10月24日,由北京無奇不有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與B站聯合出品的《歷史那些事》在B站上架,單集時長在半小時左右,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講述相對嚴肅的歷史故事;年輕化的小劇場講解;名人名言昇華主題。在B站上獲得9.7的評分,與接檔的《人生一串》相比稍有遜色,但這依舊是一部有意思又受歡迎的作品。

故事的開始,在北宋元豐初年的湖北黃州。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已享譽文壇的蘇軾,在三年前調任湖州知州中,作《湖州謝上表》謝恩。本是例行公事上表感念皇恩浩蕩,卻不想成了政派對手的好機會。蘇軾未曾想到,被有心人安上存在暗諷意味字詞的莫須有罪名後,竟發展成為借詩諷新政的大案件,並嚴重到被關押至落滿烏鴉的御史臺,造就了著名的歷史事件——烏臺詩案。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基於北宋不殺士大夫的祖訓,蘇軾僥倖逃過一命,在近四個月的關押之後,被貶至湖北黃州任毫無實權的團練副使。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人到中年被貶謫,胸懷著的“治國、平天下”的文人理想遭受了重大打擊。陷入人生重大轉折期的蘇軾,苦悶和不甘在源源不斷折磨著這個可憐的中年人。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為排解苦悶,像歷史潮流中眾多被貶謫的人一樣,他遊歷大自然風光、瞻仰名勝古蹟懷古傷今,然後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文學著作。不過與此同時,蘇軾還解鎖了他的新天賦——吃。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美食家蘇軾並不讓人陌生,例如大名鼎鼎的東坡肉:二寸豬肉,半肥半瘦,慢火、少水、多酒,燒至一小時肉塊熟爛,肥而不膩的東坡肉便已制好。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而如今所熟知的東坡肉,與當時可是大相徑庭。“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簡單來說,蘇軾所創的東坡肉最初就是清水燉肉。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從製作東坡肉的《豬肉頌》,到料理江鮮的《煮魚法》、調製菜羹的《東坡羹頌》……在留下大量蘇軾菜譜之外,蘇軾在新食材的開發上也不可小覷,海上的生蠔、市場上棄之不用的羊脊髓骨等等,在這些新食材中蘇軾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截至目前,共8集的《歷史那些事》已播出4集,其豆瓣評分達7.6。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有人評其“表面荒誕無節操,內心高潔學問高”,也有人說它“形式大於內容,博人眼球之拙作”。一樣的是那些歷史真人真事,不一樣的是年輕化的講述令人耳目一新,而對這不熟悉的歷史還有了新的認知。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荒誕嗎?

為了講清楚溥儀與故宮文物丟失的故事,溥儀、莊士敦、溥傑三人上演了一場破案片。以發現市場中出現大量珍貴的宮中文物為案發點,莊士敦上表皇帝立案調查,義憤填膺的溥儀當即賊喊捉賊。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破案路上總是充滿艱難險阻,比如第一步:莊士敦剛走到建福宮準備清點文物,就不得不面對眼前熊熊大火包圍的建福宮。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蜜汁自信的名偵探莊士敦,在宮中不斷走訪調查並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後,將目標鎖定在了皇弟溥傑的身上。在對線索抽絲剝繭後,一莊宮中密辛被莊士敦挖出:為籌集前往英國留學的學費生活費,溥儀不惜聯合弟弟倒賣宮中文物。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挺荒誕的。

有趣嗎?

歷史上第一個“離宮出走”的皇帝背後故事是這樣的:宣揚一夫一妻制的隋文帝楊堅,是個“妻管嚴”,雖然有不少妃嬪,但礙於獨孤皇后,隋文帝幾乎從不臨幸。最近楊堅竟然有勇氣的寵幸了一位宮人,還自以為不算大事,卻不想隨後佳人就變成了新屍。憤怒沒有人身自由的楊堅,為報妻子處死小三一仇,賭氣離宮出走。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出走後隋文帝楊堅被發現在城門口乞討混吃,記者隨手來了一場落單皇帝專訪。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面對媒體,這位痛失愛妾的皇帝,倒盡了肚子裡的苦水。發出一系列不回宮、不退位、不可原諒的豪言壯志,在下一秒得知皇后已經不計前嫌時,就立馬握手言和。讓人不禁感嘆是道德的滑坡,還是人性的缺失。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怪有趣的。

又荒誕又有趣,還是紀錄片嗎?

對歷史進行風趣解讀,向來是津津樂道的。而歷史影視化以來,對輕鬆化表達的探索也未間斷過。近些年來,歷史紀錄片嘗試年輕化也成為潮流。正如監製金鐵木所講:“歷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過去,它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兒。”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從《大明宮》《圓明園》到《歷史那些事》,回顧20多年的創作之路,面對“畫風大變”的Z世代年輕受眾,金鐵木表示:“誰都年輕過,但是每一代年輕人有他們自己成長的土壤,要了解他們的土壤,去了解他們,去認知他們,像標本一樣去解剖他們,解剖他們的精神世界,要非常平等的瞭解他們。”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於是,與其說《歷史那些事》是與B站聯合出品,倒不如說是面對B站定製的擁有濃厚B站風的作品。漫畫宮格、高歌一曲rap、“死宅”、“00後”、“世界並不是很大,可隋文帝楊堅為什麼偏偏想出去看看呢?”等等,這些流行在b站的年輕文化被融入到歷史講述中,完成了“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去講故事”的理念,並帶來了“另類”“形式大於內容”“惡搞”等否定。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從傳統意義上,《歷史那些事》或許不算是紀錄片。但作為對歷史充滿好奇心的Z世代年輕人,一定喜歡這部“不正經”作品。

《歷史那些事》值得一看,並且在看完之後,還時刻惦記著它將在下一集中如何作妖。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END-

作者丨拖沓鬼

《歷史那些事》:玩過頭的“紀錄片”,倒值得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