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1論壇|商務部研究院張建平:四川區位優勢明顯 未來可輻射南亞東南亞

封面新聞記者 殷航 攝影 雷遠東 楊濤 陳羽嘯

“我們要把’一帶一路’倡議理解成是一個發展、合作的平臺,我想它是個跨大洲、跨大陸的一個經濟合作平臺。大家千萬不要把他想成是’一條路’和’一條帶’,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8月30日,在第九屆C21論壇上,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在主題演講時稱,在“一帶一路”這個巨大的平臺上,每個省份、每個城市都要發揮自己的作用,一方面做好產業、城市的發展,“另一方面,如果你有足夠的實力,可輻射周邊夥伴和世界的市場,就可以做出更高層次的貢獻”。

C21论坛|商务部研究院张建平:四川区位优势明显 未来可辐射南亚东南亚

落腳到四川時他表示,早在百年前,四川就已經有很多人走向了世界。如今,在全球化的發展進程中,四川要融入到全世界,這個過程需要進行所有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和重組。張建平告訴記者,“一帶一路”倡議為四川提供了這樣的深度融入機會,除了基礎設施建設可走出去外,四川還擁有非常深厚的歷史人文積累,“四川區位優勢明顯,有大量直飛航班飛往南亞和東南亞,未來四川是要輻射這些地區的”。

張建平舉了個例子。他說,印度現在有13億人,未來其人口峰值將會達到15-16億人,巴基斯坦現在也有兩億人口,孟加拉國是1.8億人口,東盟是7億人口。“這些國家的總人口足夠四川找到市場空間和未來的增長動力。”他說,“一帶一路”的覆蓋範圍是橫跨歐亞大陸,還要延伸到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在這個過程當中,希望四川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做好自己的過程當中,也去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廣泛的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同時也找到新的增長動力。

此前,四川省委全會提出,四川將實施“一干多支 五區協同”發展戰略。對此,張建平認為,四川在發展“一干多支”的過程中,要繼續改善營商環境,因為改善已經成為了全國性的浪潮。在此過程中,地方官員要繼續轉變思路,服務企業、吸引人才。此外,四川還要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和新動力。他說,中國現在民營經濟佔了GDP的60%,但稅收只貢獻了一半,現在中國70%的技術創新來源是來自於民營企業,超過80%的就業是由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來提供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就是在新的經濟轉型時期,尤其是在那些充分競爭的行業,比如說現在四川加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新材料、IT以及醫藥等等。”他認為,所有這些行業將來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才能產生出有競爭力的品牌,以及全球新的競爭力。在此過程當中,四川各個城市應建立更多的孵化器,讓青年人有孵化新技術的場所,以此吸引VC和PE,為這些創業企業提供足夠的資金和足夠好的創新營商環境,“最終,讓小微企業成為為中小型企業,再進一步成長為中國的跨國公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