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李忠鑫:勇做敢為天下先的“排頭兵”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李忠鑫:勇做敢為天下先的“排頭兵”

為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由甘肅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聯合主辦,財富甘肅欄目製作播出的《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系列節目以四十年來我省湧現出的優秀民營企業家為切入點,在40年的跨度下追問歷史見證人,通過四十人親述,再現他們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財富擁有者的精彩創業和人生軌跡,再現一幕幕精彩的奮鬥之路,展示時代背景和歷史成就,呈獻甘肅經濟社會取得的巨大成就,見證發展,弘揚企業家精神。

40年•40人第七期採訪嘉賓

李忠鑫

——甘肅華利實業集團董事長

錄製甘肅華利實業集團董事長李忠鑫節目時,李總專門抽出兩天時間來配合我們拍攝,這對於每天從睜開眼睛就要忙碌到深夜的企業家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更能看出李總做任何事都追求卓越品質,當然這只是他做事風格的一個小縮影。

從傳統印刷業轉型到科技創新型企業,從進軍房地產行業到打造城市泛藝術文化綜合體,這位在甘肅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浙商回憶起他與“改革開放的故事”首先是感恩:“我特別感恩偉大的時代,感恩黨的英明領導,讓我們農民的孩子脫貧致富,讓我們農村的孩子能過上城市生活,讓我們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有發揮的機會,一步一步成長起來,我到甘肅35年了,我始終認為黃河水哺育我成長,能有到今天,我感覺到非常榮幸”。

1、踏上經商之路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李忠鑫:勇做敢為天下先的“排頭兵”

李忠鑫出生在浙江溫州,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每天為了填飽肚子發愁,“溫州地區人口多,土地少,糧食供應緊張,經常看到很多人吃不飽飯,餓得半死半活。我上高中時,家裡人捨不得吃大米,把細糧賣出去,換回更多的地瓜,一家人的吃飯問題才能解決。在那個年代能有地瓜吃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沉重的生活壓力在他內心埋下“要改變命運,走出‘吃不飽’困境”的種子。

1978年12月,我國正式拉開了一個偉大時代的序幕——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1979年,李忠鑫的命運因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發生了根本改變。身處改革開放前沿城市溫州,他被老鄉們踴躍做生意的勁頭所感染,放棄了學業,毅然背起行囊,走上了經商之路。回憶起第一次掙錢,他動情的講到:“我走出校門後,辦了當時第一本手工業從業人員外出許可證,拿到這證書,我非常高興,我跟著老鄉到福建山區收購農副產品,拿到我們當地銷售,用了四個多月時間,掙了不到300塊錢,雖然很辛苦,但心裡還是很暖的,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掙錢”。

此後,李忠鑫憑著“敢為人先”的闖勁在四川也留下了他做貿易的奮鬥身影。

2、結緣蘭州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李忠鑫:勇做敢為天下先的“排頭兵”

80年代中期,溫州千家萬戶搞家庭工業,李忠鑫的老家就是靠印刷興起的一座城鎮,有“中國印刷城”之稱,受家鄉發展印刷業這一趨勢感染,他在老家與同學創辦了印刷廠。

談到如何與蘭州結緣,李忠鑫坦言:“我們印出來的產品當時在溫州周邊,乃至全國各地都開始拓展市場,由於後面印刷業越來越發達,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就到了蘭州拓展市場。對於蘭州這座城市我很有感情,第一次來就拿了一個5萬元的大訂單。”

這個訂單成為他拓展西北市場的第一步,為了讓客戶滿意並能按時交貨,他與工人們白天黑夜加班生產,距離過春節還有十天時,他轉了兩趟車把貨運往蘭州,在等待交貨時,已到春節,“我就在蘭州過了第一個春節,非常的想家,因為回家路費很貴,是要增加成本的,我想為了公司以後的發展節約費用。”憑著吃苦耐勞、誠信務實的優秀品質,他完成了在蘭州的第一個訂單,也奠定了他在甘肅站穩腳跟的基礎。

3、轉型科技企業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李忠鑫:勇做敢為天下先的“排頭兵”

1992年,改革的春風吹來,李忠鑫受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鼓舞,決定將企業轉型發展,走出一條創新之路。“我們對市場又做了很大的挖掘,感覺西部地區在城市交通這方面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就開始生產城市的交通設施,比如道路交通標誌牌、交通信號燈”。李忠鑫帶領公司轉型走出的這條創新路,成為蘭州城市交通應用史上的一次巨大提升。

2000年是李忠鑫人生的另一個轉折點,他創辦的甘肅迪科交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為了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探索到城市交通要往智能交通方向去發展,所以又介入了軟件開發,系統性集成解決城市智能化交通問題”。李忠鑫帶領資深專家團隊,運用領先的技術平臺,突破了蘭州、西寧、酒泉、武威、天水、白銀等地城市交通智能化發展滯後的難題,為西部城市智能化交通做出很大貢獻。這些成績通過科技成果鑑定,榮獲了一個科技成果進步一等獎,兩個科技進步三等獎,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獲得國家專利。

4、 進軍房地產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李忠鑫:勇做敢為天下先的“排頭兵”

隨著企業發展,他精心規劃轉型之路,最終將目光投向房地產行業。“我們在轉型之際考慮了很多,充分考慮了在甘肅發展的優勢,第一是城市建設,2007年的時候蘭州跟沿海城市對比還是相差較遠,我感覺城市規劃建設的空間會很大。第二,甘肅省是一個礦產資源大省,我們對隴南、酒泉這些地方的礦山資源做了充分了解,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地產。”李忠鑫向我們講述了轉型房地產的原因。

在2007年的一次土地拍賣會上,他以2.86億元的天價逐鹿群雄,拍得蘭州七里河區一宗土地開發權,成為當年蘭州的“地王”。

然而,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使我國房地產業遭受了重創,李忠鑫的普天地產公司也不例外,巨大的壓力隨之而來,“在土地拍回來交完款後,我們解散了團隊,期待著市場好轉的時候再啟動”。

進入2009年,金融危機的寒冰逐漸消融,我國經濟開始穩步回升。李忠鑫搶抓機遇,迅速組成團隊,啟動格蘭綠都項目開發建設。2010年,總投資超過10億元,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的格蘭綠都開始銷售,對李忠鑫而言這僅僅是與城市共生,締造人居精品征程的開始。

5、打造泛藝術文化綜合體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李忠鑫:勇做敢為天下先的“排頭兵”

“我們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首先要擔當得起城市建設者的責任,對產品的打造中,如何服務於市民,又服務於經濟發展,這是我們企業家必須要考慮的內容”。以打造城市名片的理想高度,李忠鑫又一力作——東湖廣場,用“不以千湖同色”的豪邁氣勢崛起於蘭州城東,項目集聚智能商務寫字樓與五星級酒店,融合泛藝術文化內容,首創迴廊式藝術天街、室內主題文創商業街等業態,將成為蘭州新的城市會客廳。

6、搭建智庫平臺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李忠鑫:勇做敢為天下先的“排頭兵”

企業在不同時期都會遇到各種發展的問題與瓶頸,為了尋找企業發展定位,捕捉更好的商機,從而實現健康、持續發展,李忠鑫有了為甘肅浙商搭建智庫平臺的想法。“2017年,我們經過充分考慮,與在甘23家浙商企業聯合發起,與蘭州大學形成校企聯動,成立了蘭州大學企業創新研究中心,我們這個舉措主要是解決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幫助引領企業更好的發展”。

蘭州大學企業創新研究中心依託蘭州大學的科研資源、師資力量,為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指導和支持,搭建起“產學研”溝通的橋樑。

「我與改革開放的故事」——李忠鑫:勇做敢為天下先的“排頭兵”

“只要你踴躍去做,每一個人都能為社會貢獻力量。我們浙商靠“敢為人先”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所以我們才有今天。 ”

——李忠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