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期率”有感

守仁君对“历史周期率”这个问题,是想了很长时间的,也在以前的文章中偶尔提过几句。在守仁君看来,黄炎培先生的“历史周期率”,不如说成“人类社会周期率”。

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非常相似的经历,前朝发展到末期,财富极端集中,国家政治腐败,绝大部分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然后爆发起义,推翻前朝,均土地,分财富,使社会达到一个相对的公平。然后继续走前朝的老路。中国数千年历史,其实就是这么周而复始滚过来的。

“历史周期率”真的是一个怪圈,就像一头饥饿的老虎看见一个装满鲜肉的陷阱,明知向前是死,但是现实逼的你不得不向前走。

随着动乱的结束,一个新王朝建立,新王朝建立第一件事就是全国分田,为什么前朝土地就不够分,新王朝土地就够分了呢?

很简单,因为人少了,大地主少了。都说二战死亡人数多,对世界经济影响大,但是如果要把他换算成比例对比,二战的损失放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改朝换代的动荡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历史上哪一次起义不死一半以上的人?

秦朝人口两千万,汉初不足千万,西汉末年人口差不多六千万,东汉初年人口只有两千万,东汉后期,人口高达五千万,西晋建立的时候,人口加起来不够一千万,如此高的伤亡率,空下的土地能不够分吗?

地分好了,新王朝要干的第二件事就是鼓励生育,人多力量大,只有人多了,才能提高生产力,才能组建强大的军队。好不容易人多了,但是每个人地却少了。为了一大家子人生活,为了活的更好,有钱有势的人就坑蒙拐骗,从比自己弱小的人手里抢地,买地。新一茬的地主就又出现了。每个王朝的中期都有过自救行为,抑制兼并,更改税法,丈量土地等等。但是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为什么,因为那些地主们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就成了你这个王朝的中坚力量。

说是科举不论贫寒,可是那些连饭都吃不起的老百姓,又有几家有能力送自己孩子去读书。那些冠冕皇皇出入庙堂的人,又有多少是寒门出身,两成都算高的!这些地主们早就和官场,朝廷缠得是盘根错节。

其二,一个王朝对国家的控制力,影响力主要靠谁?靠饭都吃不起的老百姓?靠的恰恰就是那些地主!你要把他们都动了,整个国家就乱套了。这是一个死结,用温柔的手段去解,是解不开的。

再往后就不需要多说了。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达,法度的完善,平等社会的逐步建立,看似这个“历史周期率”已经消失。实则不然。这个周期率只是被我们撑大了。从国家升级到了世界。

土地变成了资源,以前“富者土地跨州连郡,贫者无立锥之地。”变成了现在国家之间对资源的争夺。有的越多,想要的越多,有的越多,必要的更多。

这种情况已经有过一次周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情况有所缓解,但是并没有改变。而且随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这种周期也会变得越来越彻底。要想避免,人类需要的就是要在下次周期的境界点之前走出地球。但是“历史周期率”这个怪圈还是不会消失,只是被撑得更大的了,人类只不过有了更多辗转腾挪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