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前構思清楚,考場作文就成功了一半:高考滿分議論文構思技巧

議論文寫作是高考作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頭戲。不少學生在平時已積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練筆文章也寫了不少,但到了中考、高考時還是寫不出文字通順、條理清晰的議論文來。

究其原因,除了文字基本功外,思路不對頭是其主要癥結所在。

主要所謂思路,對於寫記敘文來,就叫“線索”,而對於寫議論文來說,就叫說理的“層次”。在審好題之後,接著就要確定文章的思路,也就是為全文展開定一個大致框架。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文章勢必會陷入雜亂無章或無話可寫的境地。


一、議論文如何確定思路

那麼,如何確定思路?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設置問題。

事實上,我們寫議論文的過程就是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的過程。白居易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說明寫作的本質就是提出問題,闡述事理並解決問題。從這一點出發,如果你覺得文章不好寫,或者寫不下去了,那麼你不妨考慮設置問題,藉助問題打開你的思路。

落筆前構思清楚,考場作文就成功了一半:高考滿分議論文構思技巧

通常用得最多的問題是:“這個詞的含義是什麼?”“這個材料的本質說明了什麼?”“有哪些例子可以用來佐證呢?”“有哪些名言講述了這個道理呢?”“如果不這樣會是怎樣呢?” “這件事會產生怎樣的危害(好處)或影響呢?”,“我們應該怎麼辦?”如此等等。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推動你的思路向前發展。

所以,寫議論文完全可當作自問自答題。只是要把握好問題與問題間的邏輯聯繫和邏輯順序。我們就舉個作文題例來看看:世間萬物皆有源,請以“源”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般來說,字數越少的題目,寫作空間越大。比如,從實的方面來審題,可寫成“河流之源”,“地名之源”;從虛的方面來審,可寫成“文化之源”,“精神之源”等等。“任你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寫文章忌空泛,有必要將題目化大為小,使題目具體化。假定我們將“源”的“點”審為:石——人的靈性之源。接著我們就可嘗試用設置一系列問題的辦法展開快速構思:

(1)人對石頭有著怎樣的感情?

(提示語:人類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都與石有不解之緣,總起。)

(2)石在物質上給人類哪些幫助?

(提示語:從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到礦產開發利用,低賤到鋪路石造房,高貴到金銀鑽石,無一不與石有關。)

(3)石在精神上給予人類哪些啟示?

(提示語:神話—女媧練五色石補天;小說—《西遊記》孫悟空由頑石而化,《紅樓夢》賈寶玉銜玉而誕;篆刻—石印;雕塑—石雕玉雕,人類創造精神的源泉)

(4)將來石還會給人類帶來什麼?

(提示語:我們不要只是向石頭無限索取,泥流石,山洪,植被破壞,已經向我們提出警告。)

實際上,當有了一系列的問題,啟動了我們的思維,激發了靈感後,也許後面的行文不一定按著預設問題展開。但通過設置問題推動寫作思路的拓展已經顯示出很大的效應。慢慢你的思維就會縱橫馳騁起來,達到如劉勰所描述的那種寫作化境:“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文心雕龍。卷六》)

通常不少學生對寫議論文感到難度最大的就是缺少材料。實際上,每提出一個問題,等於就是在提示有關的材料。也就是說提出問題與獲取材料在相伴而行。這裡再提出一個獲取材料的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變換角度。例如說,對於一個問題我們有了一個正例之後,接下來要不要選一個反而例子呢?當例子找好了,能不能找些名言錦句之類佐證一下呢?還有能不能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

論證呢?作為一箇中學生,多少看過一些書,也有了一定的人生經歷,材料不會沒有的。即使生活圈子有限,但從書本上得到的材料也應該有了一些積累。說缺少材料還不如說一時想不起來。那麼,變換角度可以打開思路,可以成為獲取材料的一個最好的方法。

綜上所述,通過設置問題拓展思路大致有三個步驟:一。將題目(或寫作材料)中的關鍵字眼拓展成表達中心論點(或論題)的一句話。二。層層設置問題,依此拓展內容。三。變換角度獲取材料,使文章內容更充實。下面我們選一道作文題用以上方法進行寫作構思演練並計算大致時間。文題為:以“寬容”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第一步:拓詞成句定中心

試將題目“寬容”一詞拓展為“寬容可以使人博大”作為觀點。(可以就將此句定為正式題目。)

第二步:設置問題明思路

試設置以下問題:

(1) 是什麼觸發了我寫寬容這個話題?(說明:一般寫作都有一個由頭或起因。本文就從講一個小故事說起,小故事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用一百字以內概述。)

(2)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說明:既引述了故事,當然要順此揭示本質,這也就點了題,便於下一步展開論述。)

(3) 現實生活中有哪些缺少寬容的現象呢?(說明:寫文章的目的就是為披露現實問題,有的放矢。)

(4) 缺少寬容會帶來哪些後果?(說明:講缺少寬容的嚴重後果,也是突出寬容的必要。)

(5) 寬容會給人和社會帶來什麼好處?(說明:講寬容的好處也就是倡導寬容,提示寫作本文的最終目的,從而完成最後一步。)

第三步:變換角度找材料

在問題設置的同時,相應的材料也自然出現。有了古代之例,就對應找現實之例,有正例,最好就找一個反例。一是使論述有所涵蓋面,二是使文章更充實飽滿。

二、具體行文方法

落筆前構思清楚,考場作文就成功了一半:高考滿分議論文構思技巧

詳細來說就是:

1、總分開路。

開頭總提問題,然後話分兩頭剖析,結尾歸納論點,全文構成總分總的關係。中間分說依據一分為二、矛盾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

2、縱深開路。

根據論點逐層論述,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步步深入,體現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思考。一般用於需要深層剖析事理的文章。

3、橫向開路。

圍繞論點向橫的方向思索,把論述的廣度逐步擴大,最後再收攏來。一般用於議論文的事實列舉。要注意的是:一則必須緊扣論點展開,一則不能堆砌,展開的各面務必分屬不同角度。上舉佳作《我們》即是這一思路。

4、縱橫交錯開路。

一般用於比較複雜的論述,主要體現在全文的間架上,在一個段落內極少見到。

5、對比開路。

其中一個方面是正面的,一個是反面的。往往是用反面的來突出正面的。行文過程,一般是先正後反;但如果是用正面的來論證反面是錯誤的,行文過程又往往是先反後正。

6、類比開路。

通過講故事、打比方或引用成語典故,對某些屬性相同的事物進行比較,闡明問題,論證論點。行文結構,一般總是先概述用來類比的故事、寓言、成語典故,再引申到要說明的道理上來,進行類比闡發。最關鍵之點是藉以類比的事物和所要說明的道理之間要有共同的屬性,要類比得合乎邏輯,要準確把握兩者之間的辯證關係。材料作文基本採用這種思路。

7、逆轉開路。

先從一個方面論述問題,後面忽然來個逆轉,否定前面的看法,論述另一種看法,思路發生了大轉折。一般常用於對某些錯誤認識的分析批判。

8、生髮開路。

有些議論文,上文從正面立論,直接闡明瞭作者的主張或見解,下文針對某些人不同意作者主張的看法進行駁斥,從而間接論證作者的主張,我們把這種思路稱之為生髮開路,或叫“生髮開,駁異論”。這種辯證開路不但使正面立論更充分更周詳,而且有妙筆生花之效果。

三、高考經典滿分議論文範文

落筆前構思清楚,考場作文就成功了一半:高考滿分議論文構思技巧

首先小編就給大家來個超級“硬核”的《赤兔之死》。這篇文章在當年用“名震天下”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哪怕是十年後,其餘威仍在。究竟多精彩,大家可以好好欣賞下。

1 2001年江蘇高考作文題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湧,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度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不捨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裡。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請以“誠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誠信”的範圍之內。【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

考場作文

赤兔之死

南京考生 蔣昕捷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關羽走麥城,兵敗遭擒,拒降,為孫權所害。其坐騎赤兔馬為孫權賜予馬忠。

一日,馬忠上表:赤兔馬絕食數日,不久將亡。孫權大驚,急訪江東名士伯喜。此人乃伯樂之後,人言其精通馬語。

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間,但見赤兔馬伏於地,哀嘶不止。眾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諸人,撫其背嘆道:“昔日曹操做《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吾深知君念關將軍之恩義,欲從之於地下。然當日呂奉先白門樓殞命,亦未見君如此相依,為何今日這等輕生,豈不負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馬哀嘶一聲,嘆道:“予嘗聞,‘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將肺腑之言相告。吾生於西涼,後為董卓所獲,此人飛揚跋扈,殺少帝,臥龍床,實為漢賊,吾深恨之。”

伯喜點頭,曰:“後聞李儒獻計,將君贈予呂布,呂布乃天下第一勇將,眾皆言,‘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想來當不負君之志也。”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紹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後吾歸於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雲,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後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於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不敢不以死相報乎?”伯喜聞之,嘆曰:“人皆言關將軍乃誠信之士,今日所聞,果真如此。”

赤兔馬泣曰:“吾嘗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齊之高義。玉可碎而不可損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毀其節。士為知已而死,人因誠信而存,吾安肯食吳粟而苟活於世間?”言罷,伏地而亡。

伯喜放聲痛哭,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後奏於孫權。權聞之亦泣:“吾不知雲長誠信如此,今此忠義之士為吾所害,吾何面目見天下蒼生?”

後孫權傳旨,將關羽父子並赤兔馬厚葬。

【點評】讀罷此篇臨場作文,令人拍案稱奇。

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諳三國故事為基礎,編撰了赤兔馬為誠信而殞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實在豐富。

二是立意高遠。文章將赤兔馬擬人化,讓它在同伯喜的對話中,顯示對關羽與董卓、呂布兩類人物的褒貶,實現了“真英雄必講誠信”的主題;且以“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一聯,“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寫了人生當擇善而從、唯誠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層樓。

三是語言老到。通篇遣用純熟的古白話,散整錯綜,明白暢曉,文采飛揚,這種老到的語言功夫,是眾多考生無法企及的。

2 2003年北京高考作文題

無論在個人經歷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常常會出現令人難忘的轉折。對此,你一定會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請以“轉折”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考場作文

轉折

北京考生 耿亮

嘗聞一說曰:鷹鷲之屬,本為同族,其名曰隼,日獵於蒼野之間。歲逢大旱,草木盡枯,獐兔競死,群隼枵腹。或搏蒼穹,徙鴻蒙,求索於重巒之巔;或斂翅羽,撲塵埃,偏安於腐屍殍肉。則前者傲而化鷹,後者鄙而稱鷲也。

餘聞此而有言曰:大旱之歲,乃隼族轉折之秋也。逢此時,志不同則前途殊也。歸屬若何,唯志所謀。

夫天地萬物,轉折之奧非僅此一案,廣袤乾坤,何處不有。君曾見清泉流塞於大石者乎?此泉之轉也。擇退者,蔽於石陰,遁於林窪,而不名於世,久之腐臭;擇進者,遇阻無畏,旋而復擊百萬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見清風之阻於絕壁者乎?此風之轉也。擇趨避者,散於群巒外,須臾而無形,頃刻而泯滅;擇挺進者,繼往削磨千億載,乃得赤漠飛沙之掩白日。然則物之形貌,每決於何擇於轉折也。

而青史之上,舉大業者亦莫不有擇於轉折也。百里奚之舉,孫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輟於逆境之苦。而史遷之心,篤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餒,於大辱之重摺下毅然擇生,終有絕唱之史、無韻之騷,令後世文客撫卷喟嘆。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盡報國之忠,劍指中原,不勝不休。雖夭大計於街亭,義不擇退,再四出師,終塑盡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嘆。

由此觀之,轉折者,多為困阻也。唯懷大志不言敗者,可轉而為人傑。其逢小挫輒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載之間不可計數,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驊騮騁於浩野,必有跌撲塵泥者,擇偃志者死,擇奮起者得利足;猿猱攀於絕壁,必有失手摺臂者,擇灰心者亡,擇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躓踣於疾風驟雨者,擇苟安者尋一穴而居,閉塞而昧昧一生;擇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霽虹如畫,而後登坦途,沐清風。不為鬥米折腰,陶潛擇歸隱,棄榮華,於是《歸去來兮》傳誦千古;臨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擇死國,棄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餘由是嘆曰:適轉折之地,擇何方而往,人各有願,未可強加;然播義於四海,流芳於後世,則非不畏困險、篤志憤發者莫屬也!

【點評】從具體內容和寫作技巧來說,本文可謂引用傳說,開篇不凡;以“志”立論,意義深遠;縱橫捭闔,開掘非淺;巧妙收束,題旨畢見。“文言是我作為一個現代人對古代人懷著敬仰的回顧,是對他們精神的繼承。”本文作者——北京考生耿亮如是說。學理科的又有如此之志趣,“全才”乎?“怪才”乎?

3 2003年陝西高考作文題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裡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有沒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試題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於800字。⑥不得抄襲。

考場作文

吊屈原賦

陝西考生 柳存定

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鬱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嘆,其悲嘆人才之不為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於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終於鬱郁而沉於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復被用,雖心繫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

餘嘆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為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於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戳於伶人之手,其沉溺於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道,以美色誘之,絲竹樂之,財 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於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幹餘載矣,夫兩千餘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餘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於冥冥之中,定當後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為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點評】立意切題,分析政治與感情的關係精闢;全篇用文言文寫就,且文筆流暢,標點準確,顯示出雄厚的古漢語基礎知識;熟悉中國歷史,把古代人物與現代人物結合起來對比,提升了主題;將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自然結合進文章,生動感人,乃歷年來很好的文章。

《史記》裡,司馬遷為屈原和賈誼合寫一傳,可見這兩位歷史人物相似之處頗多,此文作者即以“賈公”開頭,貼切而自然;而“我”的作賦,則順理成章。主體部分緊緊圍繞“以感情親疏作為用人的標準,必將造成歷史悲劇”這一中心,縱論歷史,深入剖析,很具說服力。嫻熟的文言筆法,讀來韻味十足。

文中可見《屈原列傳》《諫太宗十思疏》《伶官傳序》等課文的影子,足見考生對語文課本是熟悉的,文言基礎知識掌握牢固,運用靈活,相關歷史知識掌握也很不錯。

從對“賦”這種文體的要求來說,且不說漢賦,就是唐宋的賦,句式和聲韻都應該“合律”——即多用駢句並講究平仄。而這首賦在形式上還不大像,因為作賦太難,考生在考場上能作到這個程度就難能可貴了。不過後來者的借鑑宜審慎一些。


關於本號:專注語文作文提分,有作文提高的需要請關注我

本號將每日更新【作文提分技巧】以及

【精選作文素材】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