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文 | 令狐伯光

邓伦、周一围的《上新了故宫》是一部中国原创的文化综艺,虽然已经够好了,但还是不够好到众口称赞的地步。

《上新了故宫》,从去年11月9日开播,目前已经播出9期,节目已经来到了尾声,几乎可以定论了。

《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这档综艺节目 ,豆瓣评分保持在8.2,相信直到结束应该不会有多大变化。这个评分在国产剧,已经属于经典范畴。

但在豆瓣评分里面,动不分数就破9分的综艺和记录片的领域,《上新了故宫》的评分只能说偏优秀,谈不多么的经典,下面大致分析一下。

这次的综艺《上新了故宫》,顾名思义,当然就是与故宫有关的综艺节目。

《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中国展示和关于故宫的综艺和记录片,实际上并不少。

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2第一期》等等。

但除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2第一期》第一期只是展示故宫传统建筑,虽然有元素,但是并不深入。

《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伯光孤陋寡闻,了解到《上新了故宫》,确实是首部全面展示故宫的综艺节目。这个节目,从节目形式,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有着很大的不同。

《我在故宫修文物》,主要展现的是故宫工匠,对于故宫文物的传承精神,再到工匠精神。让人佩服,感叹,有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梳理感。

《上新了故宫》的节目形式,更像是旅游综艺,就是由请来的明星,在镜头的移动下,带着观众一同进入故宫,中间夹杂了大量的故宫历史文化,还有古董建筑的知识。

《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联想一下,是否有一种导游在带团的感觉。

《上新了故宫》在故宫古董建筑,再到历史文化的展现方面,做得确实相当的不错。但这个综艺节目,还公开的加了一个形式。

每一期,明星不但进入故宫,还要与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学生,每期都弄一个文化创意衍生产品。

《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官方宣传是:既零距离的带着观众进入故宫,了解古董建筑和历史文化知识。又能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

据伯光观察,豆瓣评分之所以不高的地方,正在于这一点,商业化摆到明面上来了。

《上新了故宫》这种镜头带物的模式,摆在台面上来。说得宏观点是了解故宫历史文化,但有些人就要联想,你这是故意在卖产品。

《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故宫在中国人民当中,本来就有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精神,像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众会赞叹中国的所谓“工匠精神”,但《上新了故宫》直接贩卖产品,明摆出来的商业化,有些人就认为破坏掉了这种精神。

即使在现实当中,故宫一直都在卖衍生品的事实,也只能忽略不见。

其它平台不讲,其实在豆瓣这个平台,大量聚集的文青心态,可以说很好理解。先不提外国主旋律,中国主旋律稍稍表现,你就是在谄媚统治者。相反,反应现实黑暗的作品,就能获得高分。

《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正如上面所言,《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精神值得赞叹,它分数就高。《上新了故宫》的了解历史文化就罢了,你公然卖货商业化就是俗气,当然分数要打低。

根据伯光了解,《上新了故宫》这个节目,如果这样稍稍改动一下。现实火爆与否不讲,但豆瓣肯定评分爆棚。

那就是形式仍然不变,仍然是明星带着镜头,进入故宫了解外在的古董建筑,内在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公然贩卖衍生品的形式拿掉,而是非常隐晦的表现出来。

《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现在豆瓣类文青,最爱的那些电影,都在什么各种隐喻,什么各种彩蛋。他们为此会挖得乐此不疲,争相讨论传送,视为趣味和逼格,真正有经济的用户,还会为此消费。

伯光觉得,《上新了故宫》就该这么拍,不但口碑评分爆棚,而且绝对能吸引大量的文青消费者。

《上新了故宫》与《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卖产品与工匠精神的区别

​有人表示质疑,为了吸引文青那么拍,那普通观众就看不懂不了解了,怎么能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傻孩子,故宫古董文物衍生这种产品,有多少普通人会去消费呢。

更多关于《上新了故宫》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