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雛到家最容易出現的錯誤,你知道嗎?

肉雞在育雛期的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雛雞出生後的前三天,管理環節中任何失誤都會影響雞隻遺傳潛力的正常發揮。在實際生產中,有很多飼養 管理上的誤區,對肉雞後期的生長造成了巨大損失。

1、預溫時間不足

大家都知道育雛前要預溫,但是提前預溫時間不足。雞舍溫度計顯示達到了要求溫度,但是四周牆壁、地面都偏涼,溫度不勻使雛雞受涼。發生感冒、下痢,進而影響消化系統、免疫系統、心血管系統發育,育雛第一週內,最好在籠內鋪上消毒過的牛皮紙,這樣可以防止腹部受涼,減少腹瀉或其他疾病的發生。

2、開水開料時間過晚

很多養殖戶根據書上寫的開食時間,在雞雛來後還要控水控料。殊不知雞苗從出殼到養殖戶家中是個漫長的過程。最早的雞苗不到20日齡就已經出殼,要在孵化器裡面等1天多才開始裝車運輸,等雞苗到家時大部分雞苗都已經出殼了12h,有的甚至更長,所以雞苗到家後我們就不要再去控幾個小時的水或料,而必須要趕緊的開食開水。 ,立即開食促進了卵黃的吸收,增加了腸道絨毛長度和腸道重量,加速了免疫器官的發育,節約了母源抗體和脂肪——既提高了雛雞的抗病力,又增加了雛雞的成活率。

3、小雞“怕冷不怕熱”標題

傳統的育雛是高溫育雛,養戶在小雞來之前就把舍內溫度燒到了30多℃,小雞在運雛車上的溫度偏低,突然進入高溫的育雛室,造成小雞的熱應激。小雞當時不死,但是到了二三十天的時候隨著體重的增加,受損傷的肺、心、腎等內臟就不能滿足小雞的需要了,這時候解剖開就是肺炎還有的心包積液、腎出血,這些都是在育雛期間留下的後遺症,不好根除,投什麼藥都不好使。那麼育雛期間的溫度到底多少才合適呢?育雛溫度應該是25℃左右,卸完雞開始慢慢提溫,一直到小雞散開群、不張口喘氣就是合適的育雛溫度。

4、只重溫度忽略溼度

養戶都知道嚴格監控溫度,但極易忽視溼度,前三天雛雞感受的溼度應達到70%左右,早期易發生溼度較低的現象。若溼度過低雞水分散失帶走部分熱量,從而體感溫度也較低,在34℃情況下也可引起扎堆現象,而且雛雞體內水分消耗過大,體內剩餘蛋黃吸收不良。早期可以通過向地面灑水或加熱蒸發水蒸氣來增加溼度。

5、育雛期間不通風

很多養殖戶認為小雞千萬不能通風,一通就壞,或者為了保溫省煤,在育雛期把雞舍封的嚴嚴實實的,就怕哪裡漏風了。其實這是錯誤的,如果育雛期間雞舍不開通風口或開小了通風口,一方面會使雞舍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迅速升高,造成小雞的呼吸性酸中毒,表現為打蔫,站著不動彈,不散群,形成弱雛,另一方面會使小雞缺氧,小雞要不斷的使勁喘,這樣心肺的運動量就會過大,造成心肺損傷,解剖表現為心內膜出血、心室肥大、心包積液、肺水腫、肺出血。所以說,小雞一日齡就要開始通風,但同時也要注意把握通風量,既不能通小了,也不能讓風直吹到雞身上,而且要循序漸進。否則後期雞很難養,因為心肺在前期功能沒得到很好的保護。

6、不能做好合適的預防保健

育雛期間雞子的胃腸比較弱,尤其是肉仔雞生產速度快,肝腎負擔重,所以前期的胃腸調理就十分的重要。一般建議雛雞來到育雛舍的第二天就用加強型胃康靈(預防腺胃炎,肌胃炎,調理胃腸功能)拌料5-7天,並用磷杆清六代或者磷杆清四代(預防大腸桿菌,白痢,糊肛,臍炎)飲水4天,根據客戶反映這樣整個肉雞的生長期採食和腸道都很好,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

雞雛到家最容易出現的錯誤,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