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诞节,剖析一下究竟为什么闹到了要被抵制的地步

关于圣诞节,剖析一下究竟为什么闹到了要被抵制的地步

先说说圣诞节的起源,百科给出的说法是: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是西方传统节日,起源于基督教,在每年公历12月25日。

至于圣诞节何时传入到中国的,并没有明确记载,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但说法并不可信,也没有史料作为证据,最为被大众接受的,就是在鸦片战争后,随着大量外来人口及外来文化,圣诞节逐渐被国人熟知,并且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浓重商业色彩的节日。

关于圣诞节,剖析一下究竟为什么闹到了要被抵制的地步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流行起了抵制圣诞节的活动。

一时间,大家围绕“中国人到底该不该过洋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此文章笔者意在从不同方向剖析为什么一个“洋节”让我们争论的不可开交,并非为哪方站队。

先说说反对方,也是抵制方。据我了解,持反对观点的大多是80后之前的中老年人群,以及一些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

反对方观点很明确:作为中国人,我们有的是传统节日,根本不需要一个去过外国人的节日,过洋节属于崇洋媚外,属于忘本,中国人不过外国节!

也许一些人觉得反对方语气太过激烈,有扣帽子嫌疑,或者笔者有意偏袒另一方而故意抹黑。其实笔者虽然是个90后,但印象中自己并没有多少过过圣诞日的例子。

从反对方的角度,甚至说是从老辈人的角度来说,圣诞节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是什么,过不过的和他们完全没什么关系,你可以看到,上街拿着牌子抵制的人,几乎都是年轻人。

而那些年轻人,笔者不客气的说,维护传统文化者少,标新立异者多。我朋友在网上抵制了一天圣诞节,转身就在平安夜给女朋友买了一个苹安果。

真正抵制圣诞节的,几乎都是老辈人。

而在笔者看来,他们抵制的也并非是圣诞节本身,而是在这个一切讲究利益,快节奏的时代,让他们觉得自己有种“疏离感”。

这种感觉我举个例子,比如妈爸们认为重中之重的八月节或者是五月节,在家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好饭,却接到了你不回来的电话;而在他们眼里完全不是个节日的圣诞节,却看到你在朋友圈里大肆庆祝。

于是他们觉得不解、愤怒、甚至是委屈,他们其实是最支持抵制的一方。当然,笔者的观点不能代表全部,我也看过老年人开开心心过圣诞的。

关于圣诞节,剖析一下究竟为什么闹到了要被抵制的地步

分析完了反对方的动机,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庆祝方的动机。

我有一个观点,和年轻不年轻, 有没有女朋友,中西文化都没有关系,这个观点仅出于我自己的感受。

那就是日期。

没错,时至今日,全世界已经统一了日期,但有些国家还保留着自己传统的历法,比如我们中国的农历,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都是按照农历来算的。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90、00后的年轻人,有几个能随口说上来今天是农历几月几号的?我们每年的端午、中秋、年、在公历算都不是一天,这就导致了如果不是我爸妈告诉我或者看新闻,直到节假日快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哦,马上要过节了啊。”

而圣诞节、元旦、情人节、不用计算,就是现在我们通用的公历上的时间,每年都一样,我不用去翻日历牌也知道什么时候过。

这种习惯积累几十年后,带来的惯性是很强大的。

从这个观点上来看,年轻人也并非是刻意去记住或者盼着西方节日的,你敢说你不知道周末是什么意思么?你敢说不知道元旦是几号?这些可都是西方的。

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网上争的这么厉害的原因,我觉得没那么深,真正过节的人家自己也就过了,不过节的压根儿就不会参合这种新闻,大家争论无非就是吃饱了拌拌嘴,商家搞搞噱头。

那些打着文化、种族旗号,大肆给人扣帽子的,不管是支持还是抵制,都不是什么好鸟。

不同节日各有起源,但流传下来的原因都一样,就是人们需要在苦难的日子里,铭记一个给自己带来慰藉、带来对亲人的思念、带来生活下去的希望的日子。

最后,不管今天你过不过圣诞,祝所有人快乐。(*^__^*)

关于圣诞节,剖析一下究竟为什么闹到了要被抵制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