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包子店,必看核心餡料配方!

靖江蟹黃湯包製作技術配方及關鍵工藝 !

特點:

皮薄湯多,鮮香肥嫩。

靖江蟹黃湯包以數百年的悠久歷史名聞遐邇,是全國六大名包之一。湯包的製作原料講究,製作工藝精妙。具有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的獨特個性。

主料:

清白麵粉 1 公斤,光油雞 750 克,帶皮蹄膀 500 克,鴨掌 500 克,蟹粉 370 克,豬夾心肉 1.5 公斤。

調料:

熟大油 1.2 公斤,白糖 35 克,醬油 5 克,鹽 7 克,味精 10 克,料酒50 克,蔥、姜各 12 克,胡椒粉 5 克,香油 125 克,蔥、薑汁 500 克,涼水 500 克。

製作方法:

(1)制餡心。

①將鴨掌、油雞、蹄膀下入開水後撈出,用冷水洗淨除去血汙、毛樁。而後放入鍋內,加入冷水、料酒、蔥、姜,用大火燒開後,改用小火煨 至蹄膀和雞達 8~9 成熟、鴨掌爛時撈出(原湯留下待用 0。把雞和蹄膀分別拆骨,蹄膀皮剝下切碎,與雞骨、蹄膀骨一起放入原湯鍋內,用旺火將湯燒濃。然後加入味精、鹽、胡椒粉,篩去湯渣,湯涼後成凍。

②把豬肉去皮、骨,剁成細末,放入缽內,加入鹽、醬油、糖、味精

(2)制包皮。將麵粉放在面案板上,中間扒成凹窩,加入涼水搓成團後,搓成細長條,揪成 160 個劑子,擀成 160 個直徑 4.5 釐米的圓形皮子。

(3)包餡、蒸熟。皮子擀好後,用左手托住皮子,右手用刮子將餡心刮入皮子中間,右手拇食、食指、中指捏住皮子邊緣,從右向左捏成 28 個褶子,包子口捏成鯽魚口狀,放入籠屜用旺火蒸 5 分鐘見包子臌汽,手撳包子不沾手、有彈性、包口溼潤時即熟。

優質淮揚蟹黃湯包 3 步工藝(熬蟹油、雞湯凍、麵皮、成形)及 15關鍵

馮師傅說湯包

蟹黃湯包具有稠而不粘、油而不膩、皮薄如紙、湯多味美的特點。湯包柔如軟殼雞蛋,製作工藝十分複雜,最傳統的蟹黃湯包講究“放在盤裡如座鐘,夾在筷上像燈籠”,每個包子 33 個褶,還有“輕輕提,

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的食用要訣。怎樣才能做出優質蟹黃湯包?

共有 3 大步巧個關鍵點。下面我就為大家一一展示。

第一步----小火熬蟹油

原料: 活湖蟹 800 克。

調料: 蔥末、薑末、紹酒各 10 克,鹽、香醋各 4 克,白胡椒粉 3 克,熟豬油 50 克。

製作:

1、將活螃蟹刷洗乾淨,用繩子捆綁好,上籠大火蒸 20 分鐘至熟,取出放涼,去殼取蟹肉、蟹黃備用。

2、鍋入熟豬油,燒至三成熱,人蔥末、薑末炒香,入蟹肉和蟹黃,翻炒至出蟹油,加紹酒、鹽、白胡椒粉調味,打去浮沫,淋上香醋,起鍋裝盤即可。

六大關鍵:

1、螃蟹要選鮮活的、江南水質較好的湖裡出產,黃多,比較肥美的,這樣才能製出更多蟹油。一般而言,陽澄湖蟹最好,固城湖、高郵湖蟹效果也不錯。目前,多數酒店為了控制成本凡選單個重量低於 75克的湖蟹。

2、蟹有很濃的腥味,製作時要特別注意祛腥。薑末、紹酒、白胡椒

粉、香醋都有祛腥作用。其中,薑末可以適當多放一點。白胡椒粉要少放,以免制好的蟹黃產生辣味。紹酒要選江浙一帶生產的,酒精度在 7 度左右,祛腥效果最好,香醋不要淋多,也不要直接淋在原料上,而是要沿著鍋邊淋下去,使之遇熱迅速產生香味,否則蟹黃就會有酸味。

3、豬油要選用自己熬製的優質品,最好不要用成品豬油。因為成品豬油含水量較大,熬製蟹黃時容易產生水分,導致蟹黃香味不足。

4、炒蟹黃時,油溫不要超過三成,否則蟹黃就會被炒幹,熬不出蟹油。

5、熬製蟹油時,一定要小火熬,熬出的蟹油多,顏色也好看。火大了則很快將湯汁收幹,熬不出蟹油,蟹黃也會發苦,無法使用。

6、調味時,不要添加過多鹹味調料,即不要調全口。因為蟹黃還要與皮凍等一起製成餡料,鹽放多了則導致餡料過鹹,鮮味不足。

第二步----雞湯熬皮凍

原料:

活母雞 2500 克,豬肉皮 1500 克。

調料:

蔥、醬油各 50 克,姜、紹酒、蝦子、食用鹼各 20 克,蔥花、鹽各15 克,白糖 3 克,雞精、白胡椒粉各 10 克。

製作:

1、將母雞宰殺,去內臟,用清水洗淨,冷水下鍋,大火燒開,汆去血水,撈出,用熱水洗淨。

2、將豬肉皮洗淨,冷水下鍋,大火燒開,燒 5 分鐘至肉皮斷生,待肉皮捲曲時撈出。

3、在盆中放入 50℃左右的溫水 3 千克,加食用鹼調勻,放入肉皮,洗掉油脂,取出沖洗掉鹼味,去掉殘留的豬毛和油脂,漂洗乾淨。 4、將豬皮、母雞一同放鍋中,入清水 10 千克,放入蔥、姜,大火燒開,改小火燜制 2 小時撈出,用絞肉機絞碎肉皮,製成豬皮蓉。

5、將雞湯過濾,放入鍋中,下入豬皮蓉,大火燒開,改小火熬製 50分鐘,打去浮沫,待湯汁約剩 7 千克時,依次放入蝦子、醬油、鹽、白糖、紹酒調味,待湯稠濃時,調入雞精、白胡椒粉,撒上蔥花,2分鐘後起鍋,趁熱過濾,將湯汁放在盤中,並不斷攪拌,待湯汁冷卻,凝固後捏碎即成皮凍餡。

三大關鍵:

1、母雞要選隔年的農家雞,因為當年的母雞生長時間短,肉質嫩,鮮味不足,生長時間過長的母雞,肉質老,熬製時間較長,往往會出現豬皮已經熬好了雞肉的鮮味還沒有完全析出,影響成品的味道。 2、豬皮永水時要冷水下鍋,大火燒開,汆去血水後用熱水沖洗一次,再用熱鹼水洗掉油脂,去掉殘留的豬毛。用熱鹼水洗掉油脂是十分重要的步驟,很多師傅往往會忽略掉,或者洗不乾淨,這將直接導致蟹黃湯包十分油膩。用熱鹼水清洗油脂的道理與洗碗時去油脂的道理一樣,用冷水加食用鹼的效果遠遠沒有用熱鹼水的效果好,儘管用洗潔精的去油效果也很好,但這種方法不健康,也會使豬皮殘留洗潔精的味道。

3、熬製皮凍的另一個關鍵是把握皮凍的粘稠度,皮凍過稠則餡心易老,湯汁少,成本高;皮凍過稀則餡心難以凝固,容易破皮。一般加10 千克水能得 7 千克湯汁,因為生原料經過汆水、去油脂等加工後,重量會減輕不少,再經過 50 分鐘左右的燉制,湯汁變稠,就很容易凝固了,為保險起見,湯汁可以稍微濃稠代點。

第三步----高筋粉成形

原料:

紅牡丹牌高筋麵粉 500 克,皮凍蓉 400 克,制好的蟹黃 100 克。

調料:

陳村梘水 2 克,鹽 3 克,香醋 20 克,薑絲 5 克。

作:

1、將皮凍蓉和制好的蟹黃放入盆中,向一個方向拌勻,製成蟹黃餡備用。

2、將鹽、陳村梘水放入碗中,加清水 275 克凋勻,製成混合水。

3、將高筋麵粉放在案板上,逐次倒入混合水,揉和成麵糰,搓成粗條,放在案板上,用乾淨的溼毛巾蓋好,場制 20 分鐘。

4、將場好的粗條搓細,下重約 25 克的小面劑 30 個,均擀成直徑約

16 釐米,中間稍厚,周邊略薄的圓形麵皮。

5、取麵皮 1 張,放在手心,五指收攏,包入蟹黃餡 100 克,將麵皮對摺,左手夾住,右手推捏收口,成圓腰形湯包坯。

6、將湯包坯置於籠屜中,每隻間隔 3.3 釐米,置於沸水鍋上,旺火蒸制 7 分鐘即熟。

分鐘即熟。

7、將裝湯包的盤子用開水燙過、瀝乾,用右手五指把包子輕輕提起,左手拿盤隨即插於包底,配醋、薑絲,帶吸管上桌。

六大關鍵:

1、製作蟹黃湯包最怕破皮漏湯,所以麵粉一定要用筋度高的高筋粉。和麵時添加少量陳村梘水和鹽,場制 20 分鐘,可以有效增加麵粉的筋度。和麵時,也要一邊攪拌一邊加水,讓水和麵充分接觸,以增加麵糰的韌性。

2、製作麵皮時,一定要做到麵皮中間略厚,邊緣薄。這樣一來可以避免蒸好的包子裝盤時“掉底”’,二來可以避免食用到最後面皮被泡透,沒有咬勁。

3、給包子收自時要擰緊,千萬不能有空隙,否則蒸制時麵皮回縮,包子開口漏湯。

4、蒸蟹黃湯包時,蒸汽不能過猛,否則會衝破麵皮,導致湯汁外漏,因此最好用老式蒸籠。如果用蒸箱,蒸汽量控制在中等即可。

5、蟹黃湯包裝盤前,要用開水將盤子燙一遍,一再瀝乾水分,這樣既有保溫作用,又能避免麵皮與盤子粘在一起,夾不起來。

6、薑絲和醋必不可少,蟹黃湯包鮮味十足,客人吸完湯汁後,很難馬上嚐出餡料的鮮香,必須加點姜、醋調和一下。

變式

蟹黃湯包的麵皮變化不大,很多師傅在餡心上大下功夫,製作出了許多新餡心。

蟹黃湯包餡心的比例不是固定的,蟹黃和皮凍的比例有 4 種:1:1, 1:2,

1:3, 1:4 都是可以的,但我個人認為,1:4 效果最好,成本也好控制。

有的酒店除了添加蟹黃和皮凍,還增加一點肉泥,減少蟹粉的用量,製成皮凍湯包。或者添加

蝦仁工筍丁等,調整口味。

現在也有一種河豚蟹黃湯包很受歡迎,即將河豚肉製成蓉,調味後添加在餡心中,鮮美異常。

安蟹黃湯包餡料多樣

製作湯包餡心的各種原料要求新鮮,並按比例配成:豬五花肉、淨豬皮、大河蟹、豬筒子骨、淨老母雞的比例為 1:1:1:1:2。也有酒店配入蝦仁、海參、鮮筍、蝦米,調料為鹽、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蔥花、薑末、熟豬油。

靖江蟹黃湯包五花肉增香

餡心中除了蟹黃和皮凍,還添加少量豬五花肉,用醬油、白糖、蔥花、薑末、胡椒粉等調味。優質五花肉能有效增香,吸完湯汁後食用麵皮時香味更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