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早餐對於許多人來說是開啟一天的儀式感,因此吃貨們都很重視。比如前段時間,由於暫時還不能出門,就有人每天早晨在朋友圈發早茶圖片,靠“在線早茶”得到些許慰藉。許多人“曬”出的照片裡,都可以看到燒麥的身影。不料卻引起了網友的在線辯論,

辯題是好吃的燒麥到底是什麼餡


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北方朋友尤其是北京人表示:燒麥的老家就是北方,所以不包牛羊肉的燒麥沒有靈魂。湖南的朋友則表示:糯米餡的燒賣最好吃。廣東網友不服:鮮蝦豬肉乾蒸才能最好地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我國幅員遼闊,自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始以來,各種生活方式及飲食差異引發討論也不是第一次了。如今,相比起要一個標準答案或爭個正統,倒不如說大家是為了分享自己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


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事實上,若集結市面上所有的燒麥品種,餡料包括但不限於:豬肉、牛羊肉、鮮蝦、糯米、鮮筍、土豆、雞蛋……甚至於名字,在各地也有不同的叫法或寫法:燒麥、燒賣、肖米、幹蒸等等。沒有人敢說自己全部都吃過,自然要說哪種最好吃也無從談起。那麼多種類的燒麥,哪種是你的最愛呢?

呼和浩特:無燒麥,不青城

有傳說燒麥最初起源於清朝時的歸化城,即今天的呼和浩特市。雖然民間傳說不易考證,但當地一直有“無燒麥,不青城”的說法,而呼和浩特在蒙語中就是“青城”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呼市市民對燒麥的喜愛。


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呼市有“一兩燒麥一壺茶”的早餐文化,一兩就是一籠屜八個燒麥。呼市退休老人每天最愜意的事是約三五好友吃一兩燒麥,而後一定要喝上一壺磚茶解膩,喝茶時正好聊侃當地大街小巷的故事,絮絮叨叨好一陣,造成許多老店都要排隊等座,吃的熱鬧,等著也熱鬧。

呼市老師傅製作的燒麥皮褶皺如花邊,所以還有另一個名字“稍美”,意為“邊燒美麗”。羊肉餡的燒麥用胡麻油封味,有股特別的香氣,蘸山西老醋和託縣辣椒,酸辣過癮。哪怕早餐不習慣吃重口味的人到了呼市也忍不住一嘗,吃完再喝杯磚茶,其他茶不行。

四川:如川妹子般“膚白貌美”的玻璃燒麥


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成都的玻璃燒麥顏值極高,麵皮晶瑩透亮,出籠時在升騰的水汽中若隱若現,如同成都平原氤氳的空氣中滋養出的川妹子,膚白貌美。

玻璃燒麥的精髓就在於半透明的皮,做法是用上等麵粉加水和,麵皮要擀得越薄越好。最後把多張麵皮疊在一起,用擀麵杖敲壓邊緣,做出荷葉邊的形狀。餡倒沒有特別之處,就小白菜加豬肉,葷素搭配有營養。吃時蘸著油辣椒,似川妹柔美的外表下火辣的性格。

湖南:菊花燒麥裡沒有菊花


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若到了長沙,千萬別隻知道吃臭豆腐,長沙人最愛的菊花燒麥不容錯過。糯米餡的菊花燒麥非常鬆軟,米粒入口粒粒可數,只是名字比較騙人。

不要試圖從菊花燒麥裡吃出菊花,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燒麥開口處用蛋黃點綴成菊花瓣狀,顯得很雅緻。且鹹香的蛋黃跟糯米結合,帶來的是口味和口感的雙重享受。

潮汕:膠己人的饒平肖米


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燒麥到了潮汕,被膠己人叫做“肖米”,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會吃的潮汕人並不可能讓毫無特色的燒麥上桌,要入口才知道饒平肖米好吃在哪裡。

肖米的製作方法也略有不同,麵皮中間厚,四周薄,皮邊不規則所以呈現出千姿百態。餡料有豬肉粒,外加豆乾、海鮮,收口處要放一小塊豬肉丁,做成後個頭不小。豆乾的存在是亮點,它吸收了海鮮的鮮,又闢了腥,跟鹹香的豬肉搭配得相得益彰。麵皮有嚼勁,讓人吃得停不下來

廣州燒麥,一般都叫幹蒸

廣府人的幹蒸燒賣,又自成一派。幹蒸的麵皮因加入了雞蛋而淡黃色,餡以冬菇、豬肉為主,再加適量的魚子或蝦仁提鮮,比“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更讓人上頭。


中國燒麥圖鑑:不同的名字、餡料,是各自帶著地域特色的生活方式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時,幹蒸就風靡廣東各地,如今依然在粵菜酒家茶市佔據一番天地,是不少食客的心頭好。粵菜廚師敢於創新,在現代人八句話不離“養生”的今天,帶著枸杞的幹蒸更得人心。枸杞除了使幹蒸顏色更豐富、討喜,也比泡在保溫杯裡更容易讓人接受。一籠幹蒸,一壺茶,就可以構成廣東爺爺姐姐的早茶。

我不要我覺得,只要你覺得好,就是最好吃的燒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