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說,用魔幻的筆法寫出了一個家族三代女性的愛恨與追尋

點擊上面藍字 訂閱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題記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三代女性的愛恨與追尋

——關於《艾娃的憂傷》

文 |經典君

如果一個長著翅膀的女孩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你會怎麼對待?

少女艾娃·拉文德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

艾娃的出生帶著傳奇色彩。像一切傳奇故事的開頭一樣,總有著奇特的預兆。

她生於1944年3月1日的晚上,那天的天氣格外晴朗,鳥兒卻表現得十分反常。

白日漫漫,艾娃的母親開始經歷分娩的陣痛,烏鴉叼來堆積如山的櫻桃核,使勁兒擲向房子的窗戶。

麻雀落在姑娘們的頭頂,偷走散開的髮絲,帶回去築巢。暮色昏沉,晝伏夜出的猛禽聚集在草坪上進食,獵物的哀嚎很像母親的尖叫。

終於,一位護士拿著冰涼的針筒趕來,緩解了母親撕心裂肺的痛苦。在陷入麻醉的夢幻之前,她看到碩大的羽毛從天而降,輕柔地拂過臉頰。

艾娃剛剛出生,就被護士匆匆地抱離產房進行檢查,一份匿名的診斷報告存入了檔案,簡單地把問題稱作“輕微的身體異樣”。

不久,虔誠的信徒們便簇擁在醫院的窗口,沐浴著柔和的燈光,手持點燃的蠟燭,懷著敬畏之心唱起讚歌。

凡此種種,皆是因為來到世上以後,艾娃甫一睜開雙眸,便舒展斑駁的翅膀,猶如撐起緊緊包裹的羽繭。所有醫生都無法解釋其中的奧秘,而艾娃的雙胞胎弟弟亨利顯然沒長翅膀。

在許多人眼中,艾娃是神秘的化身,就像一個瑰麗的傳說,又如一則奇妙的童話。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有時,她又被當作畸形可怕的怪物,抑或基因突變的異類,而最大的不幸,莫過於被誤認為超凡脫俗的天使。

艾娃母親將她視為一切,父親則視若無睹。而每次見到艾娃,外祖母都會想起曾經失去的舊愛。

但是,艾娃本人在內心深處,卻始終明白。

【其實,我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兒】

一個長翅膀的女孩誕生在現實的人間,儘管她自認平凡,但是艾娃不得不面對兩個巨大的疑問:

我從哪裡來?

以及更加重大的困惑:世人要如何對待這樣一個女孩兒?

十六歲的艾娃想要探尋自己的由來,發掘家族的歷史,由此開啟了塵封的族譜。

美麗卻沉默的外祖母,足不出戶、等待愛人的母親薇薇安娜,“只說必要的話”的弟弟亨利,還有家裡徘徊不去的三個幽靈,艾娃一一追溯他們的過去,由此瞭解了自己家族那神話與現實交織的傳奇故事。

艾娃逐漸長大,愈發渴望青少年的生活,她晚上偷溜出家門,與同齡人接觸,家人對此一無所知。然而鄰居納撒尼爾卻把一切都看在眼裡,他迷戀艾娃和她的翅膀,深以為艾娃就是下凡的天使。

最終膨脹的慾望衝破了道德的束縛,在夏至夜慶典的當晚,大雨傾盆而下,納撒尼爾“好心”邀請艾娃進來避雨……

遍地是紅色,到處是羽毛,艾娃的命運會迎來怎樣的結局呢?

…………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虛構的生活越是令人陶醉,殘酷的現實便愈發令人心痛。

這當然是一個故事,來自美國新生代魔幻現實主義作家蕾絲萊·沃頓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艾娃·拉文德奇異而美麗的憂傷》(後文簡稱《艾娃的憂傷》)。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就像書名暗示的一樣,奇異、古怪而且美麗,在蕾絲萊·沃頓魔幻現實主義、抒情的散文的文字下,人類愛情的痛苦和激情縈繞包含在這令人迷醉的世代傳奇中。

作為匍匐於大地的高級生靈,人類從未放棄過飛翔的希望和夢想,無論是中國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還是西方神話傳說或宗教中長著翅膀的天使,都可以看成這一夢想的體現。然而,假如生活中真的有人長了翅膀,那又如何?

毫無疑問,無論對長翅膀的人來說,還是對旁觀者而言,這都是一個不可想象的巨大考驗,它將由此透出人生百態、世間萬象,進而反射出人生常態和常態人生所難以表現出的很多問題,甚或是本質問題。

蕾絲萊·沃頓為了與這一美麗而富有“魔幻”色彩的想象與人物形象相適應,作者動用自己的想象能力,處處營造出“魔幻”的環境、氛圍和格調,從而使得這部作品充滿了瑰麗的想象和誇張,成為一部典型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比如,書中寫到艾娃的先祖乘坐“法國號”去往美國的故事,“法國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輪船,其初航時間也確實比“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晚一週,所以“法國號”上的乘客全都提心吊膽,直到望見美國才安心。但是蕾絲萊·沃頓在書中卻這樣描述這一事件:“瞧見美國的土地映入眼簾,船上的乘客集體鬆了口氣,結果導致風向發生變化,旅途又延長了一天。

”。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又如,胡氏家族(艾娃的外曾祖母一家)的孩子住在隔音很差的公寓裡,因為左鄰右舍都講不同的語言,所以他們也掌握了好幾種語言,“四姐弟皆會講法語和英語,除此之外,伊米蓮(艾娃的外祖母)還會講意大利語,雷尼會講荷蘭語和德語,瑪爾格會講西班牙語。”

比如,胡氏家族的“媽媽”(艾娃的外曾祖母)沒有名字,沒有故事,也沒有存在感,從丈夫失蹤開始,她便漸漸消失,化作“虛無縹緲的輕煙”,等到失去兩個孩子以後,乾脆徹底消失了,“

僅僅在被單之間留下一小撮幽藍的灰燼”。

這樣的敘述方式正是典型的魔幻現實主義敘述方式,這在《艾娃的憂傷》一書中是隨處可見。

在國外,有許多讀者將這部《艾娃的憂傷》與《百年孤獨》進行比較:兩書都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品,都講述了家族幾代人的故事,前代人的言行對後代人的命運都會產生影響;《百年孤獨》比較關注家族中的男性成員,《艾娃的憂傷》則主要關注家族中的女性成員,等等。

但是,相比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晦澀難懂,蕾絲萊·沃頓《艾娃的憂傷》明顯更具親和力,《艾娃的憂傷》在作者優美、詼諧文字下,呈現出巨大的想象空間、濃厚的神秘色彩和極佳的閱讀體驗,如果馬爾克斯還活著,一定會驚歎《艾娃的憂傷》一書奇妙的故事和瑰麗的想象。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艾娃的憂傷》是一部關於家族傳奇的故事,也是一部關於愛和愛情的故事,但又並非一般的愛情故事。

蕾絲萊·沃頓在其個人小站的介紹中曾提到,她自己也像書中的薇薇安娜、艾娃和亨利一樣,出生在太平洋西北地區,跟黃水仙有著奇妙的不解之緣,“唯有長久地浸泡在冷雨中,才能獲得真正的美麗”。於是,在一場漫長而冰冷的暴風雨中,她思考了愛的邏輯,或者更確切地說,她思考了愛的缺乏邏輯,然後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書《艾娃的憂傷》。曾經有人請蕾絲萊用不超過十個字來概括這本書的內容,

蕾絲萊便借用了書中的一句話:“愛會使人變傻。”

其實,“愛會使人變傻”,這是很多人並不陌生的一個“愛的邏輯”,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愛的缺乏邏輯”。愛何以使人變傻?變傻之後的愛值得讚美嗎?更重要的是,愛的主人公是不會一直傻下去的,或者說,傻只是一個階段而已,很快便會明白過來,變得不傻,那麼不傻之後還有愛嗎?

應該說,《艾娃的憂傷》雖然篇幅不算大(245頁的故事),但蕾絲萊·沃頓卻在其中描摹了各種各樣的愛,而這種描摹最突出的特點是基本省略過程的精雕細刻,主要呈現愛的不同結果,這是與經典現實主義愛情小說的一個極大不同。後者經常是在不短的篇幅裡敘述一個首尾完整的愛情故事,而《艾娃的憂傷》卻在不長的篇幅裡完成了多個愛情故事的敘述。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書中的種種愛情故事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超現實性,或者說,與一般的現實故事相比,作品中的愛情故事大多具有某種誇張色彩。這些誇張不僅提高了故事的可讀性和吸引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故事連續性或細節的缺乏,而且也放大和強化了生活中某些本質的方面,從而讓人更能看清愛的本來面目。所謂“愛的邏輯”或“愛的缺乏邏輯”,這部作品確實是有著獨特的表現和概括的。

本書所探討的愛,還不僅僅是愛情,而是有著更廣泛的內容。書中寫薇薇安娜對艾娃的各種擔心,“她擔憂自己無法保護我遠離那些曾經傷害過她的存在,包括死亡、恐懼、痛苦與愛”,“尤其是愛”。為什麼“尤其是愛”呢?她認為:“如果不愛,無論發現何種情形,無論結果多麼糟糕,我都不會傷心。”顯然,這個“愛”的具體所指並非狹義上的愛情,這說明,一方面,她的這番道理當然也是適用於愛情的;另一方面,愛的悖論不只存在於男女之愛上。聽起來,薇薇安娜的說法似乎有些冷酷,但若非對愛有深刻體驗或曾經為愛所深深傷害者,是不會有如此富有哲理深度的入木三分之語的。

實際上,對人類而言,愛的存在一方面是動人而美麗的,世界因為愛而變得豐富多彩,乃至充滿溫馨和浪漫,讓人顧盼流連,樂而忘返;但另一方面,多少冷漠、無情、殘酷乃至殘忍亦皆因愛而生、由愛而起,令人不寒而慄,使人對愛產生懷疑。

就本書而言,傻到極致的愛,令人窒息的愛,無疑是納撒尼爾對主人公艾娃之愛了。這也是這個故事令本書頗為別緻而富有特點的原因所在。就其結果而言,我們顯然已經感受不到納撒尼爾對艾娃的絲毫愛意,剩下的只是殘忍和恐怖。然而,就過程而言,我們又不能不說,其開始同樣是美麗而迷人的。

當“納撒尼爾·索羅斯抵達位於山腳的房子,邁下出租車,環顧安靜的街區。這位外表虔誠的男人看到了什麼呢?他瞥見一雙點綴著棕色斑點的翅膀掩映在隔壁庭院的丁香花叢中,朦朦朧朧,若隱若現”,也就在“那一刻,一種嶄新而陌生的感覺攪亂了他的內心”。

但他了解到真實的艾娃,“接下來,他攥緊我的羽毛,開始哭泣,‘天哪,你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兒!’他哀嘆道,‘到頭來,你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兒罷了!’悲鳴聲在他的胸中咯咯作響。”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這樣的愛再次證明“愛會使人變傻”,而且這裡顯然不僅僅是所謂“變傻”的問題,而是變得極為殘酷、殘忍而令人髮指了!這就真的是“愛的缺乏邏輯”了,這樣的邏輯雖然讓人難以接受,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無處不在、時時上演的,雖然不一定有這麼極端和殘酷,但這一邏輯的真實性卻是毋庸置疑的。

這個故事的結局也不像經典現實主義小說那樣,具有確定的意義或指向,而是頗具象徵性,有著多重寓意或內涵。可以肯定的是,艾娃的飛翔象徵著自由與解脫,但是艾娃的實際命運如何,作者並未詳細交代。

她可能放下了一切痛苦,勇敢地繼續生活,像正常人一樣上學、戀愛、結婚,擁有自己的家庭,因為這本書的開頭就是一封艾娃寫於2014年的信,她也曾提到自己花了許多年才看完納撒尼爾的日記。

不過,艾娃也可能決定孤獨地度過一生,她已經不再拼命追求所謂的正常的生活和正常的感情了。

當然,艾娃也可能死了,然後像胡氏家族的三個弟弟妹妹一樣,主動選擇了以幽靈的面貌在世上游蕩,保護自己所愛的人。

艾娃的命運等著你來揭開!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談到《艾娃的憂傷》,就不能不提作者蕾絲萊·沃頓。

蕾絲萊·沃頓,是美國新生代魔幻現實主義作家,波特蘭州立大學文學碩士,曾在中學教授閱讀與寫作。她出生於太平洋西北部,現居住於西雅圖。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蕾絲萊·沃頓獲得美國筆會中心文學獎

《艾娃·拉文德奇異而美麗的憂傷》是她的處女作,甫一上市便廣受好評,獲得美國筆會中心文學獎、太平洋西北圖書獎等多個文學獎項,入圍莫瑞獎以及安德烈·諾頓獎決選名單,版權輸出至西班牙、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多國。

談到為什麼選擇寫作這樣一個有創意的職業,蕾絲萊·沃頓表示,寫作需要成堆的內在動力、決心,所有努力並不總是會帶來幸福。但是她是其中一個幸運兒。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艾娃·拉文德奇異而美麗的憂傷》各種版本

她希望帶著真誠寫作。雖然,她不得不面對成人責任的壓力,為了生活努力。如今,作為一名中學教師,蕾絲萊·沃頓努力平衡“日常工作”和找時間寫作所帶來的所有責任。

她的真誠和努力也贏得了媒體和讀者的激賞,《艾娃·拉文德奇異而美麗的憂傷》被《出版人週刊》《學校圖書館期刊》《衛報》《舊金山紀事報》《書單》聯合推薦!同時也備受英美各大書店青睞!

  • 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推薦“五本青少年必讀小說”之一!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 Goodreads(相當於美國豆瓣)書評網站4.1分好評!(滿分5星)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 美國亞馬遜4.5星高分!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這是一部被寓言和傳說包裹著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講述了幾代人的命運,可謂引人入勝、精彩絕倫。蕾絲萊·沃頓為小說創造了一個殘酷但輝煌的結局。這是一個成年人和青少年都能欣賞的故事。

——《出版人週刊》

這部小說以絕佳的方式,展現了奇異和美麗。這個幾代人的故事考察了愛,以及愛和被愛的衝突面——慾望、絕望、沮喪、沉迷、自愛和勇氣。本書佈局精巧,節奏感強,書中的人物神秘而富有人情味兒和同情心。這是一本獨特的書,強烈推薦給那些尋求不凡體驗的讀者。

——《學校圖書館期刊》

艾娃用優美的語言,講述了一段詩意、詼諧又誠懇的家族傳奇。沃頓這部處女作中有太多太多的憂傷,其中大部分來自艾娃的家族歷史。請翻開書頁,準備閱讀一個神話與現實、慾望與愛情、生者與幽靈交織錯雜的精彩故事。

——《書單》

這個由作家蕾絲萊·沃頓創作的有關愛與愛情的故事,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罕見而完美。

——埃倫·克萊因,為書喝彩書店

它就像書名所暗示的那樣,既奇怪又美麗,每個書迷都應該閱讀,不管他們的年齡。

——貝基·基羅加·柯蒂斯,圖書圖書書店

在一個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的跨代故事中,如果要回憶蕾絲萊·沃頓的這部處女作其中一個主題的話,我會說我想起了艾娃·拉文德的愛情和失去塵世情感。少年的生活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不斷改變,沃頓在書中提到的挑戰,希望大多數青少年都永遠不會面臨。她寫一個愛、背叛、出生、謀殺、感情和痛失的故事,並用散文包裝它們,光彩照人以至於讀者們沒有注意到這是一個極為殘忍的故事。不過女主人公回首生活時,她流露出來的幽默和智慧讓我們知道她是一個倖存者。

——書架意識(星級評論)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這本書在國外社交媒體ins曾掀起熱潮,達人曬圖不計其數,引發國外社交媒體熱潮推薦!

这部小说,用魔幻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家族三代女性的爱恨与追寻

一個生來就長著一對巨大的翅膀的女孩,

一個家族的傳奇與命運,

三代女性的愛恨與追尋,

…………

讓我們一起期待翻開蕾絲萊·沃頓這本誠意之作,迎接一個巫術、幽靈與神蹟共存,現實、幻想與神話交錯,一個關於愛戀、背叛、人性以及重生的絕妙故事。

推薦

長按識別二維碼可購買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