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以“中国人为使命”,建校25年戛然而止,中国人永远的痛

近代的中国多灾多难,经历无数的风雨,生活中的百姓也是历尽艰辛以博取一口饭吃,有这么一群人为了生活背井离乡下南洋。

在异国他乡数以千、万计的南洋华人,忍气吞声、含辛茹苦一辈子,为了下一代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能记住中国和家乡,不惜省吃俭用、义卖义舞,用血汗钱筑起的一所华人大学。可是这一所大学也如中国近代的命运,造物弄人演奏一曲可歌可泣的慷慨悲歌,不禁一声长叹。

这就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海外中文大学——南洋大学

一所大学以“中国人为使命”,建校25年戛然而止,中国人永远的痛

发端于小学未毕业的福建小子

南洋大学的创办人叫陈六使,1897年出生于福建厦门集美。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故名六使。六岁父母早丧,家境非常贫穷。1916年到新加坡谋生,在陈嘉庚属下工厂工作。后经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成为了东南亚的“橡胶大王”。

由于穷苦人出身,在陈六使1950年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及福建会馆主席的时候,加上他是陈嘉庚的族侄,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的事迹也深深影响了他。此时立志创办一所华人大学。

1953年,陈六使捐助五百万元,倡办南洋大学。并以福建会馆主席身份捐献了五百二十三英亩在新加坡的云南园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

一所大学以“中国人为使命”,建校25年戛然而止,中国人永远的痛

一呼百应,希望华人后代,机会进一所华人自己的大学

在陈六使发出创办一所华人大学的呼声之后,在华人中间犹如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群情激奋,可谓华人中上至富商巨贾,下至贩夫走卒都积极的响应。

陈六使之后,连瀛洲宣布献捐二十五万元。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以他本人及故弟胡文豹名义捐建双连学生宿舍一座。马来西亚的李光前赞助1953-1957五年总捐助十份之一(此数超过一千万元),鼓励社会人士参加献捐运动。马来西亚槟城林连登捐出五十万元,建筑南洋大学图书馆(行政楼)。陆运涛献捐南大理学院全部建筑费(约卅万元)。

一所大学以“中国人为使命”,建校25年戛然而止,中国人永远的痛

此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商界,学界,出租汽车司机,三轮车夫,小贩,吧女和理发师,都先后参加乐捐,义驶,义踏,义卖,义演等活动,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呼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但都希望能进点微薄之力,让自己的后代有机会进一所华人自己的大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当时1770名三轮车夫为南洋大学“义踏”,百乐门舞厅舞女为南洋大学“义舞”,一时传为佳话。

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中国才是自己的国家!

一所大学以“中国人为使命”,建校25年戛然而止,中国人永远的痛

时也,运也,李光耀的眼中钉

1956年南洋大学举行正式开学,3月15日举行开学仪式,新马各界期待的一天,终于到来。当南洋大学校旗在图书馆前升起时,千余观礼人群高喊“南大万岁”。执委会主席陈六使在致词时激动地说:“今日为海外华侨最光荣的日子,因为数百年前华侨南渡,经历无数的磨折与苦难,终于凭本身的力量与奋斗,今日建立起一间大学,而且这间大学就在今天开学了!”

正在陈六使激动万分的时候,南洋大学所在地的新加坡就悄悄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都和一个名字——李光耀仅仅联系在一起。

一所大学以“中国人为使命”,建校25年戛然而止,中国人永远的痛

李光耀祖籍潮汕的华人,可是在当时的华人中由于背景和经历的不同主要有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的分别。这种区别的来源也是很简单的:传统华人,大都是靠自己奋斗,创业,或富甲一方,或安居乐业。而海峡华人,则是靠给西方人做买办,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饭。所以英文比中文说的好,甚至不会说中文,比如李光耀。在他们心目中,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和他们没有关系。

因此,南洋大学的以华文教育为主,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宏旨,显然,与海峡华人以及殖民当局是格格不入的。李光耀认为,南洋大学毕业生未具备掌握英文的条件,他们未必能够在政府部门或私人领域谋得一职。并且新加坡弹丸之地,如果让华人势力过大,必然有碍于新加坡独立发展之路。

一所大学以“中国人为使命”,建校25年戛然而止,中国人永远的痛

因此,1956年南洋大学开课后,新加坡当局一直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1959年李光耀上台后也不承认南洋大学,认为南洋大学的中文教学环境不能被认可。1963年,李光耀政府宣布吊销陈六使的公民权。一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认南洋大学的学位,但一直对南洋大学的中国化教育如鲠在喉。

南大从1965年至1979年间,迫于政府的压力,在学制、课程、人事、教学语言、招生等方面,都有不少变更,最终已成为一所以英文为主要教学语文的大学。但是李光耀依旧不肯善罢甘休,强势推行英语教育,大量关闭华人小学中学,釜底抽薪,使南洋大学失去生源。

最终1980年南洋大学在政府的逼迫下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从此,南洋大学成为了历史名词!

风雨飘摇,戛然谢幕,可赤诚永存

一所大学以“中国人为使命”,建校25年戛然而止,中国人永远的痛

南洋大学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后,新加坡政府铲除了南洋大学全部遗址,南洋大学的所有痕迹全部被湮灭。政府禁止所有媒体提及南洋大学,今天很多新加坡人也已经不知道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建校25年,培养了一万多名毕业生。这些人都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精英,他们和中国人在一起,可能没有人能看出差别。如今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南洋大学校址上建立了一个技术学校,叫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更名为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

几年前,该校的新校长想借用南洋大学的名望和现在在世界各地已经身居高位的南洋校友的资源,提出恢复南洋大学的名字。结果遭到了绝大多数南洋校友的反对,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和南洋理工大学现在的英文环境风马流不相及。

的确,现在的所谓南洋理工大学只是一所普通的政府办的英文大学,和当年纯粹由民间华人从亿万富翁到小贩舞女们齐心合办的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南洋大学是根本不能比的。

一所大学以“中国人为使命”,建校25年戛然而止,中国人永远的痛

现在了解这所大学历史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这所大学,这所大学的创办人,还有这所大学的精神肃然起敬。

南洋大学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所海外中文大学,值得我们每个一个中国人记住。尤其是应该对这所大学的创办人陈六使及其千千万万的南洋华侨,当然更应该珍视的是这所大学的精神——虽然身世多舛,风雨飘摇,如今它已不再,可这份中国人永存的赤诚永不磨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