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季度規模以上中小微企業運行情況

截止2018年3季度末,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微企業2.6萬家;1-3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397.8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較2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423.9億元,同比下降18.2%;吸納從業人員287.6萬人,同比下降1.9%。

分規模看,中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4923.4億元,同比下降0.4%;小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322.7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較2季度回落0.6個百分點;微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51.7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較2季度回落13.3個百分點。

分登記註冊類型看,內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564.4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較2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010.4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較2季度回落3.7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822.9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較2季度提高2.5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建築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增長較快,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716.2億元、1566.2億元和56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13.3%和10.9%。批發和零售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房地產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447億元、170.1億元和1035.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8%、4.4%和11.3%。

分功能區看,城市發展新區中小微企業發展較快,實現營業收入8785.3億元,同比增長10.9%;生態涵養髮展區實現營業收入1484.5億元,同比增長3.2%;城市功能拓展區實現營業收入20865.8億元,同比增長0.3%;首都功能核心區實現營業收入6262.1億元,同比下降6.6%。

附註:

一、統計範圍

統計範圍內的中型、小型和微型法人單位。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具有資質的建築業法人單位,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或從業人員期末人數50人及以上的服務業法人單位(其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為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或從業人員期末人數50人及以上的法人單位),以及重點房地產開發經營單位。

二、採集渠道

中小微統計數據是以政府綜合統計現有資源為主體,通過定期整合國民經濟各行業調查單位的統計信息,獲取統計資料。

三、標準劃分

中小微型企業劃型標準,依照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國統字〔2011〕75號《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的通知》規定執行。按照國家統計局要求,自2015年開始,鐵路運輸業、教育、衛生、自有房地產經營活動、金融業不劃分規模,因此中小微數據中不含這五個行業數據。

四、指標解釋

營業收入:指企業(單位)在報告期內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轉讓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總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利潤總額: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收入扣除各種耗費後的盈餘,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虧盈總額,包括營業利潤、補貼收入、投資淨收益和營業外收支淨額。

從業人員平均人數:指在報告期內(年度、季度、月度)平均擁有的從業人員數,包括在崗職工、使用的勞務派遣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