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未來車市何去何從

當大雪降下,冷風吹起,獨行狼死,群聚狼生。

——權利的遊戲

2018年車市即將收尾,從1-10月份走勢來看,今年汽車產銷創下28年來首次下降看似已成為大概率事件。創下多項奇蹟的中國汽車產業,為何今年陡然下滑?未來市場預期?企業將如何應對?

<strong>車市遇冷,影響原因複雜

目前,行業內對車市下滑的原因分析包括宏觀經濟影響、購置稅優惠提前透支市場、油價上漲等,而從產業發展來看,車企產品同質化嚴重、新產品推出週期變慢等原因不可忽視。

從產品同質化來看,又包括外形設計、發動機配置及內飾同質化等,主流車企打造的年輕運動風已導致消費者審美疲勞。


凜冬已至,未來車市何去何從


凜冬已至,未來車市何去何從


與此同時,當前市場競爭已日益激烈,部分企業新產品推出相對較慢,已落後日新月異的市場需求。以福特為例,據相關數據統計,2018年1-9月福特在華銷量已同比下滑46%,最大的原因仍在於其沒有給力的新車、產品更新換代較慢。


凜冬已至,未來車市何去何從


凜冬已至,未來車市何去何從


<strong>市場需求猶在,未來空間依然廣闊

當前階段,汽車產業已進入成熟、低增長時期,行業的下行趨勢將有利於淘汰落後產能,規範行業更加健康運行,並有助於刺激相關主體探索新的模式,打造新的希望。

從汽車保有量來看,2017年我國已達到2.17億輛,千人保有量僅為156輛,這離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市場的增程空間依然較大。

西部地區市場也亟待挖掘。目前,西部地區汽車保有量僅20%(人口占比29%),年均增幅快,未來空間巨大。

同時,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趨勢在引領汽車產業變革,汽車產品將加速升級換代、創新發展。伴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技術的普及,將大幅改善汽車的駕駛和乘坐體驗,提升安全性與科技感,將加速產品升級換代,帶來市場增量。


凜冬已至,未來車市何去何從


凜冬已至,未來車市何去何從


<strong>穩紮穩打,推進高質量發展

(1)降本增效。目前汽車產業鏈條從整車廠、零部件廠到經銷商都面臨“降無可降”的成本壓力,車企應以更全面、系統的視角去重新審視整個系統運作的成本與效率,而非在單個節點上不斷施壓。企業的降本增效可從核心業務架構調整、整體運營效率提升、突破現有業務邊界,識別新興利潤增長點等層面進行評估與設計,快速形成全面可行的優化方案。

(2)提倡新營銷。加強企業營銷手段創新,把握三四線城市的藍海市場及90後主流消費人群,如豫皖地區的三四線消費者熱愛豫劇和雜技,則可以用它們為載體,在唱打說演中,把品牌的理念和產品性能有效傳遞給消費者;借鑑電商“爆款產品打法”,將產品亮點短時間內讓90後用戶接受,而非逐漸滲透式營銷。

(3)強化品質管理。倡導企業務實求真、刪繁就簡的質量管理理念,持續將產品品質放在首位。注重培養全球戰略眼光、市場開拓精神、管理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將“工匠精神”納入企業質量文化建設,使其成為企業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立志於打造“百年老店”,實現持久經營與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