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助力傳統金融賬戶變革!

近年來企業工商註冊已隨著“多證合一”、“最多跑一次”等政策不斷得到優化,企業工商註冊時間大幅縮減,而拿到營業執照後距離企業正式經營還差一步“賬戶設立”。繁瑣的資料填寫、長時間的現場等待都為企業開戶帶來了體驗極差的開戶感受。中國人民銀行對此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優化我國銀企開戶流程”工作,先後下發一系列關於加強客戶身份識別(銀髮〔2017〕235號)、優化企業開戶服務 (銀髮〔2017〕288號 )、試點取消企業銀行賬戶開戶許可證核發(銀髮〔2018〕125號)等文件,全國對公賬戶管理體制面臨巨大變革。

搭建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助力傳統金融賬戶變革!

徐 濤

浙江省易得融信軟件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10年以上連續創業經驗,電子信息工科背景,浙江大學EMBA,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GELP成員。目前主要致力於互聯網金融的技術創新。12年創立易得融信,經過多年實踐探索與技術創新,以最有效的方式定位產品,帶領團隊攻克包括不同網絡間數據互聯、金融客戶身份聯網核查、銀行賬戶數據比對等難題,專注於數據應用為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

2018年11月16日,由CTOA首席技術官領袖聯盟、ITShare主辦,熠韻商務諮詢有限公司承辦,以“科技賦能,規範融合”為主題的2018FinTech領袖峰會在上海召開,易得融信創始人兼CEO徐濤,帶來精彩的主題演講——搭建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助力傳統金融賬戶變革!

<strong>演講內容:


我今天帶來的分享,就是如何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的技術,幫助商業銀行應對賬戶管理體系監管變革所帶來的內部管理的挑戰。

搭建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助力傳統金融賬戶變革!

我們講到賬戶的概念,大體分為兩類,對公和對私。1994年人民銀行發佈的《賬戶管理辦法》出臺,對私賬戶萌芽。13年餘額寶誕生後,傳統商業銀行遇受巨大壓力,傳統銀行民生銀行最早開始發個人的虛擬戶,就是後來的二類戶,那會兒還沒有明確的說法。15年P2P開始爆發,央行推出392號文,標誌個人賬戶管理進入規範期的狀態。再後來整個中國對私賬戶體系進入成熟期,比如儲蓄的一類戶,線上二類戶和錢包的三類客的體系。

搭建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助力傳統金融賬戶變革!

從2013年到2018年,特別是雙創政策出臺以來,中國每年企業新增20%。對照個人賬戶發展歷程,看整個對公發展歷程,還是處在探索期與規範期的過渡狀態。

搭建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助力傳統金融賬戶變革!

易賬戶平臺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商業銀行的櫃面壓力,降低銀行運營成本,有效提升對公開戶業務效率。還能幫助商業銀行健全賬戶管理體系,實現企業賬戶管理高效化、智能化,並通過大數據處理,幫助領導層決策、幫助營銷人員實現精準化營銷。我們的客戶覆蓋了包括中農工建交在內的一百餘家商業銀行。

搭建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助力傳統金融賬戶變革!

回顧賬戶的金融屬性,無外乎存貸匯三種,不論哪個場景都跳不開。我們希望將易賬戶打造成一個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平臺,藉助這次20、30年一遇的賬戶管理剛性改革契機,能夠為中國的賬戶改革貢獻我們應有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