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這些事實讓謬論不攻自破

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这些事实让谬论不攻自破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8個非洲國家新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吸引了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被寫進聯合國有關決議,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國際合作倡議。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非洲國家的建設,西方輿論對此的各種片面、荒謬論調不時泛起,甚至出現了“新殖民主義論”等攻擊抹黑中非合作的說辭,其不僅沒有歷史根據,也完全罔顧“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和事實。

首先,與西方相比,中國並沒有殖民歷史和傳統。早於西方航海家們近一個世紀,鄭和艦隊就抵達東非,他當時所乘船隻要比哥倫布最大的船還高出數倍。然而,鄭和卻並未想要征服東非,他秉持著平和的心態,最終是“我來了,我看見了,我離開了”,完全不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後帶去了殖民、掠奪和殺戮。如,據歷史學家估算,哥倫布到達伊斯帕尼奧拉島25年後,原住民人口由上百萬劇烈減少到5萬,其雙手沾滿了美洲人民的鮮血。比較可見,中國文化較西方文化更為和平,不同於西方文化中“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的做派。

其次,“一帶一路”倡議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旨在助推非洲去殖民化。被西方殖民以來,非洲國家間的相互聯繫很少,都是與歐洲宗主國聯繫,即使是兩個接壤的非洲國家首都也不能實現直航,這導致非洲內部貿易只佔非洲各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不到15%。另外,殖民也令多數非洲國家的工業基礎薄弱,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面向出口的農礦初級產品,成為發達國家的原料供應地和工業品市場,在國際貿易中同樣處於不利地位。而“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糾偏西方殖民體系下非洲國家與宗主國之間分割的縱向聯繫,加強非洲內部的橫向聯繫。“一帶一路”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入手,以點帶線,以線帶片,讓非洲市場聯通起來,從而幫助非洲獲得內生髮展動力,實現工業化,真正脫貧致富。

以埃塞俄比亞為例,埃塞俄比亞曾是非洲大陸貧窮的國家之一,如今情況卻在發生變化。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埃塞俄比亞國內生產總值從2000年的82億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806億美元。中國對埃塞俄比亞的直接投資從2005年前的僅100萬美元增長到2015年的1.75億美元。兩條曲線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性。麥肯錫諮詢公司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總共為非洲帶來了數百萬計的工作機會,三分之二的中國企業為當地人提供技能培訓,二分之一的中國企業提供實習機會,還有三分之一的中國企業為當地引進了新技術。埃塞俄比亞投資委員會理事貝拉丘·菲克爾表示說:“我們沒有遭遇殖民主義,這個事實非常重要。”

對於“一帶一路”是否涉嫌“新殖民主義”,非洲民眾最有發言權。權威民調機構“非洲晴雨表”的調查結果顯示,非洲36個國家的受訪民眾,平均有63%的人認為中國對自己的國家產生了積極影響。四年多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為非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大量優惠貸款、技術與人員支持,並與非洲各國發展戰略積極對接,幫助非洲國家提升自主發展能力,擺脫資源陷阱,促使中非走進合作共贏的新階段。多數非洲民眾都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2018年4月,國際金融論壇、英國《中央銀行》雜誌與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聯合發佈《一帶一路5週年調查報告》。報告也顯示,在受訪的26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央行中,超過九成認為“一帶一路”項目將在未來5年內推動本國經濟增長,67%的受訪央行預計在未來5年內,“一帶一路”項目將幫助本國經濟增速提高0至1.5個百分點;25%的受訪央行預計,本國經濟增速將因此提升1.5至5.5個百分點。

總之,事實勝於雄辯。實踐充分證明,共建“一帶一路”讓參與國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發展,這也令西方輿論炒作的“新殖民主義論”不攻自破。

(參見:《中國與非洲合作是搞“新殖民主義”?荒謬!》《五週年!“一帶一路”再出發,習近平的這些提法意味深遠》《“一帶一路”讓越來越多非洲國家搭上中國快車》《打臉“新殖民主義”說!這些國家和機構這麼看“一帶一路”》《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外媒眼見為實》《魔鬼闖入者哥倫布,帶去美洲的掠奪與殺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