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strong>贾大娟/文

最近好多朋友来咨询医疗险,而且大多不仅仅是要给自己买,还要给父母买。其实,大娟自己也在给父母选择合适的医疗险,深深感觉到每个人对于医疗费用的担忧。

我们都知道,与疾病相关的保险主要有两大类:重疾险和医疗险。重疾险保障合同中约定的疾病,主要解决收入损失补偿的问题;而医疗费用的问题需要通过医疗险来解决。


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感慨的是,现在支付宝和微信的保险业务推广力度真的很大,许多人也是从这样的渠道了解到了医疗险,特别是热度不减的“百万医疗”。

<strong>1

那么,“百万医疗”好不好?

当然是好的!

现在的医疗费用有多高,相信很多人都是有感受的。我妈妈前两年做了一个小小的胆结石手术,花了近万块。

更不用说,万一遇到花钱如流水的大病,有多少人能承受得起?多少人倾家荡产治病,一夜返贫;又有多少人倾家荡产都治不起,只有求助众筹。每次看到朋友圈里时不时出现的“XX筹”,我就在想,如果买了百万医疗,大概率就能解决问题了。

的确,<strong>百万医疗的出现,缓解了很多人对于医疗费用的恐惧。年轻人一年几百块,老年人一年一两千块,就能覆盖入院的大额医疗费用,何乐而不为呢?毕竟,我们也不希望一旦遇到这样的风险,必须把自己的所有隐私公布与众,以换来他人对自己的同情。在这个时候,医疗险是能够保留我们的尊严的。

不过,仍然有人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已经有医保了。”

对啊,既然医疗险是解决医疗费用问题的,与社保中的基本医疗保险功能相同,那为什么还需要购买医疗险?

这里就涉及到社保的局限性了,我们知道,社保是由政府主导的,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都可以享受到社保的福利。但是,社保的定位决定了其<strong>“广覆盖,低保障”的特性,只能覆盖最基本的医疗需求,对于一些花费巨大的治疗,医保无法完全解决。医疗费用最终得到医保报销,需要跨过四个门槛:起付线、自费药品、报销比例、封顶线。

来看看成都市的规定:


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资料来自2009年开始实施的《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

起付线不用多说,一般都不高(比如成都市三级医院为800元),报销比例如果不是异地报销,一般也能达到报销范围内的70%以上(各地不同)。而封顶线,一般会规定一年内的限额(比如成都市是上一年社平工资的4倍),这也是个问题。让人稍稍安慰的是,医保是保证续保的,第二年的额度又可以重新计算。

此外,大病统筹基金也会支付一定的额度。

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资料来自2017年开始实施的《成都市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实施方案》)

大娟认为,<strong>最不可控的就是这个“自费药品”。

根据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医保药品目录分“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 “甲类目录”的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在同类药品中价格较低,医保可以全部报销。“乙类目录”的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同类药品中价格较高,医保只能报销一部分,需要自付一定比例。

而许多未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的进口药、特效药等就属于丙类药,此类药品往往价格高,需要完全自费,比如《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卫,几年前就不在医保目录之内,需要患者自己全额承担。而这种开支,就是我们最担心的“无底洞”。


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而医疗险,解决了自费药品的问题,一年的额度一般又高达百万。<strong>一旦全家人都买了医疗险,瞬间觉得不焦虑了,有没有?

<strong>2

解决了“为什么要买商业医疗险”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医疗险可以选。百万医疗是唯一可选的产品吗?

当然不是。

在百万医疗出现之前,大多数人对医疗险是没有太多概念的,而保险公司开发的,更多的是中端医疗。直到2016年8月,众安在线推出首款“尊享e生”,百万医疗险正式成为“网红”。此后多家保险公司纷纷跟进,都推出了各自的百万医疗,这个险种出世仅仅两年多,就经历了数次迭代升级,可以说是更新最快的一种保险产品了。

百万医疗险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1万的免赔额。这样的设计,既分担了被保险人患大病时的经济负担,又大幅降低了理赔发生的概率,这也是低保费的重要原因。

不得不说,百万医疗的出现,把商业医疗险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它成功将高频的中端医疗险转换为低频的大病医疗险,对于被大病费用吓到的消费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福音。

那么,百万医疗和中端医疗的区别是什么?

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可以看到,百万医疗的费率,比起中高端医疗亲民太多了。

那么,中端医疗就不值得购买了吗?非也非也,相反,在就医的过程中,中端医疗能够享受到的各种服务,比如包含门诊责任,比如包含国际部和特需部,都是百万医疗无法提供的。就好比乘飞机,商务舱和经济舱都可以到达目的地,但是其中的体验就大不相同了。

所以,百万医疗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次中端医疗”,不能觉得保额有100万,就可以到特需部去住院,这样的结果就是保险公司拒赔。

在百万医疗和中端医疗外,还有专项医疗和高端医疗,功用各不相同。如果希望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全球化的诊疗支持以及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还可以考虑高端医疗。<strong>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strong>3

医疗险既然是这么好的产品,是不是就可以无脑买买买了呢?

等等,在下手之前,你必须知道的是,大陆商业医疗险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保证续保。虽然大多数产品在宣传的时候都表示“可续保至100岁”云云,但是我们要知道,<strong>“保证续保”和“可连续投保”是不同的。

真正的“保证续保”,应该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只要消费者申请续保,保险公司就得承保;二是续保费率需要按照原有的费率,不能涨价。

而这是做不到的。为什么?我们来看看这个“不可能三角”:


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这张图可以理解为:出于保险公司保证盈利水平(至少不容许亏损)的基本要求,如果允诺健康险产品不停售,并且不歧视理赔过的个人,那么保险公司出于“求生欲”,势必要拥有调整费率表的能力。其他任意两角的形成同理,也势必让第三角成为不可能。而我们对于医疗险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能歧视理赔过的个人,那么其实就只剩两个选择了:要么涨价、要么停售。

我们知道,除了年龄增长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高,还有一个可怕的医疗通胀在等着我们。美世2017年最新的《全球医疗成本调研报告》指出,2017年全球的医疗成本涨幅是9.7%。中国今年的医疗通胀率更是超过了全球和亚洲的平均,达到了11%。

单看一年的数据可能觉得还好,但是如果保持这个涨幅,6年后的医疗成本将会是现在的2倍!显然,为了盈利而生的保险公司,不可能背负这每年10%通胀的风险,一般会在合同中约定,采用整体调整保费的方式进行承保。如果实在无法承担,就会停售。

有人一定听说过,香港保险就可以保证续保,在一定程度上,是的,一般会约定保障被保险人可以续保到一定年龄,不根据健康情况的变化而停止续保。但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香港保险可以保证继续投保,但是不保证费率不变。而且,香港保险的免赔额和保费,可不像百万医疗这么亲民。

百万医疗这样的产品,保额高,保费低,虽然有1万的免赔额,但大多数人觉得也可以接受。热卖是有道理的。

但是,百万医疗目前还是较新的产品,处于前期最风光的时候,参保的健康用户越多,医疗险亏损的概率就越低。但是,如果几年后理赔案件逐渐增多,一定会出现产品停售的情况。

所以,在购买之前,你一定要知道,<strong>这款产品是可能发生停售的,也是可能整体费率上涨的。如果你的代理人或经纪人为你讲清楚了这一点,你才能够做到“明明白白消费”,而不是在出现上述问题的时候,觉得“保险是骗人的”。

<strong>4

明白了这些原理之后,最后的问题就是,怎样挑选一款合适的百万医疗?

大娟觉得,有这样几点需要关注:

第一,关注保障内容。医疗险是保障类保险中最复杂的,涵盖门诊、住院、手术、人工器官、外购药、垫付等,建议按照自己需求选择产品。

个人觉得,目前在售的支付宝渠道(人保承保)和微信渠道(泰康承保)的百万医疗产品,以及平安、太平、安盛出的某几款,都算是保障内容较好的产品。

第二,关注续保条件。虽然可能停售,但是在此之前总是要连续投保的。如果每年投保前,保险公司都要重新核定,那这款产品当然是不合格的,如果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就会有无法投保的风险。比如这样的:


我正在挑选“百万医疗”,给自己、给父母,你呢?

还有一种情况,是承诺“如果停售,无缝衔接其他产品”,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条件。但是风险点在于,如果身体发生了状况,也没法买别家的产品了,无论这个新产品条款和费率怎样,也只能接受了。

第三,关注增值服务。有的可以垫付,有的不行;有的提供智能核保,有的不行;有的支持外购药,有的不行,等等。

第四,关注免赔额差异。大多数百万医疗都是每年1万免赔额,支付宝好医保则是6年共享1万免赔,这点是有优势的。有一些产品,如果不出险可以逐年降低免赔额,还有一些产品参考了中端医疗,逐年降低部分免赔额,另外还有社保报销费用抵扣免赔额等等。

<strong>5

当然,这一切一切的前提,都是“消费者的身体情况符合健康告知,或者能够通过线下核保,最终可以顺利被承保”。一般来说,医疗险的核保,比寿险和重疾险都要严格,如果身体存在无法投保的状况,那谈再多也就没有意义了。

总之,医疗险不是一种简单的保险,购买时一定要擦亮双眼,看清各项保险责任、投保须知、免责条款等,不要被保险公司的宣传语所误导。

另外,理赔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保险公司是怎么理赔的?会不会惜赔?消费者在什么情况下能够顺利获得理赔,什么情况下可能遭到拒赔?大娟的后续文章会有介绍,敬请期待。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平安健康,让手上的保单永远保持废纸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