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首腦會晤,“兩島方案”能解決領土爭端嗎?

俄日首脑会晤,“两岛方案”能解决领土争端吗?

安倍與普京在G20期間會晤。圖/新京報網

1月22日下午,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莫斯科舉行會談。這是兩人任內的第25次會談,也是他們同意以《蘇日共同宣言》為基礎加快和平條約締結談判後的首次正式會談。

<strong>圍繞“北方四島”,俄日陷入歷史循環

由於本次會談極可能為兩國未來關係奠定基調,因此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然而,從公開信息看,兩國首腦在會談中除再次確認簽署和平條約的意願,並表示接下來將為達成雙方均能接受的解決方案開展耐心細緻的工作外,仍未提出解決領土爭端的具體可行方案。換言之,俄日領土爭端解決的“歷史循環”仍在繼續。

俄日領土爭端自十七世紀末沙俄勢力擴張至太平洋後就已開始。雙方先後圍繞南千島群島(俄稱庫里爾群島)、薩哈林島(即庫頁島,日稱樺太島),以及中國東北地區展開爭奪,並簽署《俄日友好通商條約》(1855年)、《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交換條約》(1875年)、《朴茨茅斯條約》(1905年)等條約,規定雙方權益。

二戰末期,蘇聯對日宣戰,佔領之前歸日本管轄的“南千島群島”,從而形成導致俄日至今仍未簽署和平條約結束戰爭狀態的關鍵癥結,即爭議領土“北方四島”問題。雙方解決爭議領土的談判進程則進入“談判-立場反覆-再談判-再反覆”的循環。

二戰結束後,蘇日曾就爭議領土、和平條約問題展開談判,並於1956年發佈《蘇日共同宣言》,宣稱“在簽訂和平條約後向日本移交齒舞島和色丹島”。

冷戰期間,蘇日關係受制於兩極對峙格局,無力在爭議領土解決問題上取得實際進展。蘇聯解體後,日本與俄羅斯圍繞領土問題展開多次談判,但均未能形成各方都接受的方案。

俄日首脑会晤,“两岛方案”能解决领土争端吗?

俄羅斯民眾舉行集會,反對將南千島群島交給日本。 圖片來源:法新社

<strong>日本希望通過“讓步”打破僵局

長期以來,日本對待爭議領土的態度比較堅定,認為俄羅斯應歸還“北方四島”,並在1993年《東京宣言》提出“先解決四島歸屬問題,再簽訂和平條約”的基本原則。

在實踐中,日本一方面堅持四島均屬日本,需整體歸還;另一方面希望通過經濟援助與合作推動俄羅斯改變立場做出讓步。

相比之下,蘇聯和俄羅斯立場官方表達前後並不連貫,有時承認此前相關協議,與日本展開磋商;有時否認(蘇)俄日間存在爭議領土,認為領土問題已經解決。

近年來,俄總統普京與日首相安倍晉三曾多次談及爭議領土與和平條約問題,也表達過解決問題的良好意願。此次會談之所以引起各方關注,重要原因就在於日本談判立場發生重大變化,既改變長期堅持的“四島一併歸還”方案,回到1956年《蘇日共同宣言》提出的“兩島方案”,希望通過借“讓步”和俄羅斯困境來打破僵局。

俄日首脑会晤,“两岛方案”能解决领土争端吗?

南千島群島遠景圖 圖/新京報網

<strong>“兩島方案”能否成突破口?

但俄羅斯接受“兩島方案”也需克服重重困難。

一方面,對日“歸還領土”面臨強大國內壓力。2018年11月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4%俄羅斯受訪者反對向日本移交領土;莫斯科近日還爆發了數次小規模示威遊行,反對政府在領土問題上對日媾和。普京在和安倍會談後表示,任何對日領土爭端解決方案都以公眾支持為前提。

另一方面,對日“歸還領土”可能引發重大安全隱患。俄羅斯擔心島嶼“歸還”後被美國用作威脅俄羅斯的前沿陣地。普京2017年與安倍會晤時曾明確表達這一擔憂,認為《美日安保條約》讓齒舞島和色丹島歸還日本後,可能成為俄羅斯的安全隱患。

正是由於存在類似困難和擔憂,俄羅斯官方向外界傳遞了看似矛盾的信息,在與日本確認將就相關問題開展談判的同時,也通過不同渠道表達相反立場。

在此次普京與安倍會談之前,俄羅斯外長、副外長先後在不同場合否認政府向日本“歸還領土”,宣稱俄羅斯基本立場不發生變化。

事實上,如果考慮到俄羅斯當前所處國際環境,俄羅斯看似矛盾的立場會更加容易被理解。俄羅斯近年來受到西方國家日益擴大的政治、外交、經濟孤立和制裁,政府內外政策都承受著巨大壓力,以領土議題為抓手增強日俄互動,對它突破西方孤立和制裁政策具有積極意義。不管領土談判是否取得突破,俄羅斯與日本接近,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普京政府的政策主動性。

今年2月,俄日外長將舉行會談繼續商討解決領土爭端問題。如果雙方能由此建立常態化機制,俄日或能邁出處理兩國領土爭端問題“歷史循環”的實質性步伐。

□馬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