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太陽能光伏產業砥礪前行發展迅猛

斗轉星移,歲月如梭,我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個春秋。如今,我國太陽能產業已經快速成長為世界工業之林中的一棵參天大樹,成為我國為數不多可參與國際競爭並取得領先優勢的產業之一。

改革開放40年,太陽能光伏產業砥礪前行發展迅猛

1984年,我國第一座離網10千瓦光伏電站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園子岔鄉建成發電,我國太陽能開發建設大幕由此正式拉開。該電站鑑證著我國太陽能發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巨大變化。

四十年砥礪前行,我國太陽能產業實現迅猛發展的背後與一代又一代太陽能人辛勤的付出和汗水,以及政策的鼎力支持緊密相關。

在改革開放40年太陽能發展過程中,受政策支持的多項重大太陽能光伏工程極大地推動了產業的發展。其中包括早期的“中國光明工程”“西藏阿里光電計劃”“送電到鄉”等國家計劃,以及後來的金太陽示範工程、光伏領跑者計劃等。

<strong>我國太陽能發電產業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78~2007年,這個階段主要是試驗研究,示範先行,產業發展程度低,基本沒有實現市場化運行,可以稱為“鐵器時代”。

第二個階段是2007~2010年,就是政策推動發展,積蓄能量,可以稱為“青銅時代”。2007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將太陽能發電列為重點發展領域。在一系列政策推動下,這個階段裝機容量每年以100%以上速度增長。到2010年,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91萬千瓦。

第三個階段是2011~2013年,產業開始規模化發展,可以稱為“白銀時代”。這個階段出臺了併網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標杆上網電價,將分佈式光伏項目補貼從容量補貼轉向電量補貼,並將光伏項目審批由核准制改為備案制,併網項目成為主流,太陽能發電裝機增長迅猛。到2013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超過千萬千瓦,達到1943萬千瓦。

第四個階段是2014年至今,產業進入大發展的“黃金時代”。由於補貼缺口和棄光問題的出現,2014年我國光伏開始實行標杆電價、補貼退坡以及光伏發電年度指導規模管理,加之光伏電站標杆上網電價與併網時間的掛鉤,各地連續幾年掀起了光伏搶裝潮。在搶裝潮的帶動下,光伏發電發展由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等光照資源大省擴大到中東部十多個省區,多重有利因素疊加,推動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實現了歷史性大發展。

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從2006年底的8萬千瓦增長到2017年底的1.3億千瓦,提前完成2020年1.1億千瓦的發展規劃。截至2018年9月底,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6474.3萬千瓦,新增裝機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締造了全球太陽能光伏發展的“中國速度”。

改革開放40年,太陽能光伏產業砥礪前行發展迅猛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節點上,回首來路,不難發現,我國太陽能產業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步步發展壯大,歷經風雨與滄桑,經受挫折與磨練,由稚嫩青澀變為成熟穩重,由默默無聞變為世界知名。展望去程,一代又一代太陽能人將沿著前輩們的奮鬥足跡,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能環寶,作為全球領先的NEI新能源交易平臺,打造了全方位的“能環寶服務”,覆蓋太陽能電站系統集成服務、儲能系統集成服務、多能互補集成服務、售電管理服務、智慧能源集控平臺以及新能源產品展示與諮詢服務等多個服務項目。其中,太陽能電站系統集成服務為公眾提供了良好的建站、發電、售電、交易、運維等服務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