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毅達“失聯”董事長被警示 信達證券大股東難當

本報記者 郝嘉奇 夏欣 上海報道

*ST毅達(600610.SH)高管集體“失聯”。不僅是上海市證監局、*ST毅達大股東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證券”),乃至*ST毅達4位獨立董事,都與其高管、其他董事和聯絡人失去聯繫。

1月23日晚間,信達證券對*ST毅達作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通過司法裁定強制劃轉股份的方式,取得其2.6億股股票,成為第一大股東,要求其配合辦理信息披露事宜,但其一直不予配合。“信達證券多次與上市公司其他股東、獨立董事聯繫,積極努力推進上市公司治理秩序的恢復,但目前尚未有明顯進展,結果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上交所和上海證監局也緊急發佈監管通報,要求*ST毅達儘快與監管單位建立有效聯繫,對公司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1月23日,*ST毅達獨立董事收到上海證監局《關於對張培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稱其作為董事長未配合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中國經營報》記者未能與*ST毅達取得聯繫,輾轉聯繫到公司獨立董事程小蘭。她告訴記者,公司四名獨立董事發布了聯合聲明,要求公司其他董事、高管、工作人員盡職負責,儘快恢復與上交所的聯繫,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1月23日,程小蘭等獨立董事聲明:“雖經多方努力,但至今也無法與公司新任董事長張培或負責信息披露的具體經辦人員建立聯繫。”

<strong>被迫成為大股東

信達證券出具的《*ST毅達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顯示,2015年4月,公司原大股東大申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2.6億股*ST毅達股票,出質給信達證券來融資,隨後陷入違約。

信達證券申請強制執行,法院裁定拍賣標的股份,2018年11月、12月兩度流拍。法院便將股份作價約5.05億元交付給信達證券以抵償*ST毅達債務。

記者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官網查到,上述融資產品名為“信達興融4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約3億元。據瞭解,最終出資人為信達證券母公司中國信達(01359.HK),資金來源是自有資金。

1月11日,信達證券公告稱,尚未能與上市公司取得聯繫。其是否會處置股權也備受市場關注。信達證券公告稱:“出於資管計劃清算的目的,不排除在本次權益變動後12個月內處置己擁有的權益股份。”

*ST毅達的獨立董事也無法與公司取得聯繫。程小蘭稱,自己1月10日致電*ST毅達2名聯繫人王強和黃新浩(職工監事),王強關機,發短信未回,打黃新浩電話未接,自己又通過微信與其聯繫,黃新浩告知因其已辭職,現在不知道也不瞭解公司情況。程小蘭1月22日對記者說,她沒有公司新的聯繫方式。

上海證監局日前向*ST毅達發佈監管函,要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履職盡責,整改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求公司7名董事和3名監事於1月25 日前與之聯繫,並提交盡職履責情況的書面說明。

<strong>兩度被立案調查

2018年,*ST毅達多次更換董事長。2月,公司董事長沈新民辭職,由原總經理黨悅棟代行董事長一職。7月,公司選舉郭學東任董事長。12月,選舉張培任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張培年僅30歲,且此前並無在公司任職經歷。*ST毅達公告顯示,張培1989年出生,大專學歷,2015年~2018年於新疆同喜金融諮詢有限公司擔任經理。

不過,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並無“新疆同喜金融諮詢有限公司”記錄。程小蘭表示,她要求公司向她出具張培的履歷情況,公司未出具,張培也從未與她聯繫過。她去年12月7日在《關於選舉張培擔任公司董事長的議案》表決時投出反對票。

程小蘭對記者說,去年8月,她便遞交了辭呈,但由於獨立董事人數少於董事會全體成員的三分之一,在新任獨立董事就任前,她需繼續履職,而到現在也無人願意接替。

此外,公司原總經理、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辭職後,尚無新人選上任。

*ST毅達因信披違規兩度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截至目前,兩起證券違法調查尚在進行中,公司存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公司總資產約4.4億元,淨資產約0.13億元。2018年前3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0元,淨利潤虧損約2174.1萬元。

此外,*ST毅達被上海文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起訴後,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銀行賬戶被凍結,資金週轉困難,已對正常經營構成影響。

《中國經營報》去年4月23日曾報道,*ST毅達全資子公司廈門中毅達環境藝術工程有限公司在未實施任何工程的情況下,虛增收入7267萬元,虛增利潤總額1063.89萬元,領到監管罰單。記者去年4月實地走訪發現,公司位於廣東、福建等地的苗木基地基本處於無人養護的狀態,資金鍊緊張情況下,許多工人因領不出工資選擇離職。

*ST毅達股價近日在2元/股線上波動,如公司繼續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2018年審計報告,其股票將在2018年年報披露後暫停上市。

信達證券出具的《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稱,公司沒有在12個月內對*ST毅達或其子公司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併的明確計劃,或上市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的重組計劃。但市場仍有傳言稱,信達證券或將借殼上市。

1月22日,信達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有關我公司對中毅達事項的信息請以公開披露的公告為準。”

<strong>券商處置權益頗棘手

金融機構被迫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情況雖罕見,卻也有先例。盈方微(000670.SZ)原控股股東曾將所持股份進行場內股權質押,在無力歸還資金的情況下,於去年5月將所持有的6900萬股和3725.96萬股分別劃轉東方證券和華融證券。兩家券商各持股8.45%、4.56%,成為盈方微第二和第四大股東。

此外,部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也對金融機構造成了損失。以太平洋證券(601099.SH)為例,去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額9.72億元,超過前年淨利潤10%。

9.72億元具體涉及9只股票,其中計提減值金額最多的是商贏環球(600146.SH)。融資方以商贏環球股票為質押物,在太平洋證券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因標的證券連續下跌,導致履約保障比例跌破處置線,融資方未履行購回義務而違約。太平洋證券預估可回收金額後,將賬面價值和預估可回收金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3.37億元。

《清華金融評論》刊文稱,目前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對象主要為金融機構,大多不具有長期從事實業經營管理的安排。金融機構被動成為大股東後,往往會再次轉讓所持股權,導致上市公司大股東再次變更,公司風險將再次放大,經營管理會缺乏穩定性。

東北證券分析師戴紹文認為,一家標的公司如果在一家券商進行股票質押出現違約,且質押股東股份被凍結,券商在操作上處於被動,潛在損失就將大概率增加。

*ST毅達去年三季報顯示,大申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2.6億股已被全部凍結,信達證券處置相關權益將較為棘手。

此外,正常情況下券商不會接受*ST類股票質押,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在標的公司在完成股票質押後“戴帽”。戴紹文分析:“如果質押股東的股份並未被凍結,券商在損失的控制上仍處於主動地位,但是在交易成本和標的物價值未來出現改善的可能性上,並不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