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欲殺大臣,大臣說我有免死鐵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個字

在古代,大臣們最想得到的御賜之物有兩樣,一是尚方寶劍,可先斬後奏;二是丹書鐵券,可免死。如果要二選其一,估計多數大臣都會選丹書鐵券,畢竟能比別人多一條命。丹書鐵券又被稱作免死牌,是皇帝頒發給有功之臣的一種特權憑證,有了它就相當於給自己上了一道保險。水滸裡面的小旋風柴進,因為祖上有陳橋讓位之功,宋太祖趙匡胤特賜免死鐵券,柴氏子孫永久免死,所以柴進才能在宋朝橫行無忌,大肆包庇朝廷要犯,武松和宋江就是託了柴進的福。這說明柴進手裡的那塊免死牌還是很有權威性的,即使幹著對抗朝廷的事,宋朝官軍也對其無可奈何。

朱元璋欲殺大臣,大臣說我有免死鐵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個字

到了明朝,朱元璋也效仿前代帝王,設立了丹書鐵券制度,並在法律上做了嚴格的規定。明朝只有兩種人有資格獲得丹書鐵券,一是有軍功卓著的武將,二是被封為公、侯、伯爵的重臣。首批獲得朱元璋御賜免死特權的,共計34人,其中6個公爵、28個王侯。根據爵位不同,鐵券的尺寸也不同。由於丹書鐵券可世襲,為了防止後代偽造,朱元璋下令,把獲賜者的功績刻於鐵券之上,因此每一枚丹書鐵券都是私人定製,獨一份。然後從中切斷,一式兩份,一份賜給大臣,一份保存在皇宮內府之中。使用時須將兩塊鐵券拼在一起,斷面和文字相互吻合,辨明真偽之後,方可生效。

朱元璋欲殺大臣,大臣說我有免死鐵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個字

洪武二年,朱元璋的重要謀臣朱升,察覺到朱元璋的性情變得刻薄猜忌,擔心發生誅殺功臣的慘劇,於是向朱元璋提出告老還鄉的請求,朱元璋以封爵挽留,朱升卻不為所動堅持辭官,提出的唯一請求,就是希望朱元璋能夠賜給其兒子朱同一枚丹書鐵券,將來好保全性命。朱元璋恩准之後,朱升才安心離去。朱升千算萬算,卻沒有料到,朱元璋御賜的免死鐵券,最後卻成了催命符。洪武十八年時,朱同升任禮部侍郎,此時,戶部侍郎郭桓勾結他人,私吞鎮江府稅銀,數額巨大。朱元璋對於貪官極度痛恨,下令將六部侍郎以下官員盡皆處死,各省官員一萬餘人被斬。朱同遭遇誣告也捲入其中,儘管他擁有免死鐵券,但最終解釋權卻歸朱元璋所有,最終難逃一死。

朱元璋欲殺大臣,大臣說我有免死鐵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個字

朱同並不是個例,手握免死鐵券的34位王公大臣,命運同樣悲慘。其中韓國公李善長一人獲賜兩張免死鐵券,按照規定,李善長可以免死兩次,其子免死一次,但他的最終結局卻是全家老小七十多口同時被處死。被譽為開國第一功臣的徐達病逝後,他的免死鐵券也未能保佑兩個兒子,一個被建文帝所殺,另一個被朱棣所殺。胡惟庸和藍玉案發之後,朱元璋藉機將眾多大臣劃歸胡藍兩黨,滿朝開國重臣盡遭屠戮,胡惟庸案被殺者三萬餘,藍玉案被殺者一萬五千餘。有大臣手拿免死鐵券喊冤,但朱元璋卻說一點都不冤,因為每個人的免死鐵券上都刻著這樣一句話“朕本疏愚,皆遵前代哲王之典禮,茲與爾誓,除謀逆不宥。”意思是說,其他罪都可免死,唯獨謀逆不宥。

朱元璋欲殺大臣,大臣說我有免死鐵券,朱元璋你漏看了5個字

雖然其中不乏被冤屈者,但歷來皇帝都忌諱功高震主,為了給繼承者掃清潛在威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又豈是一個鐵券能夠保全的了。三十四人中唯有湯和與華高二人得以善終,卻是因為此二人有個特別之處,為人謙恭謹慎不戀財物,最重要的一點是二人都沒有後代,加之年事已高,已無爭權奪利的念頭,對於朱元璋來說基本無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