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集體榮譽感可轉化為進步的動力

追求集體榮譽感可轉化為進步的動力

榮譽感是人追求名譽、聲望的一種情緒體驗。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有多個層次的需要,榮譽就是人們的一種精神需求。工作崗位上的人都渴望工作上有所成就,學生們都希望自己德智體全面發展,在學校得到老師的表揚,在家裡受到父母的稱讚。

一個人在工作中或者在學校裡,由於個人努力,得到大家的表揚、承認和重視,那麼,就會感到愉快,感到自身的價值得到承認,為了獲得這種承認就得去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以求做出更好的成績。這就是個人榮譽感。如果渴求和追求的是自己所在的集體比別的集體更優秀,那麼就是集體榮譽感了。小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兩種榮譽感都存在,都應該追求。

每一個人只要是在社會中生活,就會有對榮譽的渴望,這是十分正常的心態。小學中每學年都要評選三好學生,在班集體中又有一些優秀者擔任班幹部、隊幹部,這些都是榮譽。老師在班級內經常表揚同學,受表揚的同學也獲得了一種榮譽,這是自己的優良行為或者是學習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認可。在這種認可中好行為會得到加強,這是榮譽對於人的正面效應。

有榮譽感可以有如下表現:

1.在學習上有動力。比如爭創三好,學習成績要好,必須經過不懈的努力去爭取,因此容易持久。

2.能夠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也就是說,把對榮譽的追求轉化為積極的努力。

當一個小學生第一次戴上紅領巾,成為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時,心中的自豪感、榮譽感油然而生,許多小學生都有過這種心理體驗:右手高舉過頭,行莊嚴的少先隊隊禮,心中暗暗下著決心:我一定努力做個合格的少先隊員。當一個小學生學習成績優秀,期末考試獲雙百的好成績時,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常常在這種榮譽之後會暗想:繼續努力,爭取下次考試仍舊考出優異成績。這些都是榮譽感給人帶來的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