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西安人唱着《西安人的歌》在永兴坊摔碗酒,成都人手牵手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贵阳人哼着“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抖音时代,眼见着“网红城市”一个个如花般盛开,昭示着各自的魅力和活力,而“底子很好的美女”宁波至今未入其列,难免惹人问上一句——

为什么?

我们昨天推送了“宁波是一个底子很好的素颜美女,但……她可以更光彩夺目。”(点击查看)一文后,得到了近段时间最多的一波留言。新老宁波人在这个话题上,显然都有很多话想说——包括宁波会玩新媒体、有创新有活力的年轻人还不够多,宁波的景点欠独特、辨识度还不够高,宁波在城市形象的宣传推广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等等。

今天,我们继续抛砖引玉,想从另外三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宁波还没成为‘网红城市’”这个事。

第一个角度,我们关注——吃亏的宁波话

今年,如果评选最火方言“洗脑梗”,抖音网红“多余和毛毛姐”的贵州蹦迪版“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应该会毫无悬念地荣登宝座。

谁也闹不明白,这么一个干干净净的男生,怎么就因为一顶橙色的假发解锁了内心的另一个隐藏的“毛毛姐”人格,使话题点击量竟超过 20 亿!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其火爆的背后,有一个内在的主因——方言的穿透力。

按照目前公认的分类方式,当今中国的方言大概能分为7种:官话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四川、重庆、贵州、湖北、云南、湖南西部、广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方言都非常相近,共同组成了广大的西南方言(西南官话)。同时,西南官话也属于北方语系,内部差异小,互相也能正常沟通,占到了汉族总人口的 75%以上。

剩下的六种,被归为南方语系,几乎无法跨方言沟通。

换言之,归属于北方语系的西南方言,天生就具备广大的群众基础。

网红学者马未都对方言的传播有着盖棺定论的描述:

“方言在传播中,最有力量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听懂。”

因此,从《疯狂的石头》到《火锅英雄》,西南方言总能掀起浪潮。

至于更为接近普通话的东北方言,其“网红”发迹史可以追溯到《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时代。

而宁波话所属的吴语系,受众不到全国人口的7%,且吴语系内部也是派系众多,难以互相沟通。因此,宁波成为网红城市的第一大天然阻碍,就是方言的穿透力不足。

许多初到宁波的外地人总是说宁波人排外,宁波人凑在一起总是说宁波话,显得不怎么合群。事实上,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当地人说方言时外地人听得懂,但本质上,他们与宁波人一样的,只是说自家的方言罢了。

第二个角度,我们关注——烟火气与书香气

当然,仅仅是方言,绝不足以捧红一座城市。

去年现象级小成本电影《无名之辈》的导演饶晓志,在聊起如何拍好一部荒诞喜剧电影时,提到了创作时必须锁定时间、空间、语言:

“最市井的人,就要用最市井的腔调。那种小人物的平凡和辛酸也能更恰当地流淌出来。”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的Philex 撰文说道, 重庆、成都能在过去的一年迅速成为网红城市,很大程度上源于“时间、空间、语言”共同组成的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西南地区表现为“生猛”。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比如地形,《疯狂的石头》里,谢小盟看着头顶的长江索道对着女生说道:“每当我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就强烈的感觉到,城市是母体,而我们是生活在她的子宫里面。”

而《火锅英雄》直接让“洞子”和“火锅”这两样本地人司空见过的事物,成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重庆最火的餐饮噱头。

总结起来,“西南滤镜”的生猛,就表现为扑面而来的潮湿、粗粝的市井气息。

而这样的表达方式,恰恰是当下掌控了话题风向、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年轻人们所喜爱的。这本质上是契合了如今的“反清新”潮流。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在近一年的内容生产领域,“日系”、“小清新”过气了,而不加修饰、直抵生活本源则火了。

以城市的角度来看,重庆、西安、成都之所以在过去的一年成为“网红城市”,与其散不开的烟火气不无关系。如Philex所写的:

“由那些湿漉漉的道路、剥落的墙皮、魔幻的地形、红通通的辣椒所共同构成的‘生猛’,说到底,是为那些希望嗅到生活的烟火气的人们,构建了一个精神的乌托邦。”

再说直白一些,到底什么是烟火气?就是热闹。

人类作为群居动物,聚到一起,因一件事情而让生活多一些“折腾”,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而中国人的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也无一例外努力烘托这样一种气氛。

返过头来看宁波,似乎相较之下就是缺这么一点烟火气。举个例子——

2018年12月31日23点,宁波天一广场举行跨年活动,广场上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年轻人,迎着凛冽的寒风,追寻着“不一样烟火”。但现场没有主持人,没有音乐。

当新年倒计时开始时,广场中间的LED大屏幕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以至于许多人来不及拿出手机拍照。倒计时结束后,也没有灯光与烟火,广场上的年轻人都难掩失望的表情。

与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的“生猛”、“酸爽”、“火辣”、“彪悍”比起来,宁波的性格,就显得比较“模糊”。同时,宁波的书香气也与烟火气形成了天然的矛盾。

但这并不应该妨碍宁波营造一种更加新潮、更加时尚的热闹。台北的101大楼跨年、上海的外滩跨年,都是现代都市与摩登气息的完美结合,颇值得宁波学习与借鉴。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宁波人与宁波城市,也许需要更多的娱乐精神。

第三个角度,我们的关注是——缺一首城市BGM

在仔细探究西安、成都、南京等城市的网红养成记时,不难发现,一首耳熟能详的城市主题曲,对一座城市的营销传播有着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这种城市营销方式,其实是传统打法。比如十几年前大连的城市宣传片《大连之恋》由刘欢主唱,成都的城市宣传片由张艺谋操刀。

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城市BGM——即城市音乐——为拳头的城市营销,成为了无往不利的神器。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西安人的歌

范炜与程渤智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伴着《西安人的歌》,西安永兴坊摔碗酒爆红,创下近亿人次的播放量;王力宏的《南京,南京》成为南京美食的必备BGM;赵雷的《成都》则吸引了无数文艺小青年手牵手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眼看别人起朱楼、眼看别人宴宾客,许多城市也按耐不住想火的念头。珠海、遂宁、沈阳等城市,也纷纷举办城市主题歌征集大赛,但似乎没有很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宁波要诞生一首城市BGM,应该怎么做呢?

“凭我20年的经验,从征歌活动中,要想选出优秀的作品,成功率真的很低。作为一个城市主题歌曲的征集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城市主题歌曲的目的是宣传城市,扩大城市的影响力,范围最好是越大越好。一首歌,如果要全国人民都喜欢是不可能的,每首歌曲必须要有针对性,比如青年、中老年、小孩,每个层次不同,语境、情趣、情感也就不同。歌曲必须要有一个原则,就是忠于人性,任何凌驾于人性之上的作品都是失败的。城市主题歌曲,不是口号,不是精神。好的城市主题歌曲,必须要有真心、真诚,如果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质的话,就很难做出好的作品,而作为一个城市主题歌曲的选择,就更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著名音乐人小柯的这些话,很值得宁波在寻找属于自己的BGM时思考。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事实上,宁波在城市形象传播时候遇到的以上三个方面的弱点,并非都无解。

其中看起来最难解的方言问题,运用得好,有时候也是能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的,比如当年的“警察与妓女(政策与机遇)”,再比如下面这个流传甚广的段子——

有人问我:“宁波话里螃蟹怎么说?”我说:“哈”。她重复:“你们螃蟹怎么说?”我说:“哈”。她无奈地问:“那鱼怎么说?”我:“嗯”。她奇怪地问:“虾怎么说呢?”我说:“嚯”。她又问:“那鸭怎么说呢?”我说:“啊”!她又重复:“鸭怎么说?”我说:“啊.....”她很同情地看看我:“多好的一个孩子,可惜是个哑巴。”

而城市的烟火气、娱乐精神等等,其他城市其实已有成功的实践,是可以学习和营造的。

至于城市音乐,也许忽然有一天就从草根中生长出来了呢?

对于宁波为何还没成“网红城市”以及如何成为“网红城市”这个话题,我们继续期待大家活泼泼的留言。

宁波这三个弱点,挡住了成为“网红城市”的路?系列报道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