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今年不少同學是考執業中藥師的,相信對種類繁多的中藥一定眼花繚亂了,加上藥性相近的中藥材記憶起來總是很費勁。藥師菌整理了中藥彩圖圖譜,趕緊收藏起來再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硃砂

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導致汞中毒,損害中樞神經、腎臟、消化道。

功效簡介

清心鎮驚,安神解毒,用於心悸易驚,失眠多夢,癲癇發狂,小兒驚風,視物昏花,口瘡,喉痺,瘡瘍腫毒,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風,癲癇,瘡瘍腫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雄黃:二硫化二砷(As2S2),硫化物

特徵:條痕淡橘紅色,斷面具樹脂樣光澤,有特異的臭氣

【功能主治】解毒殺蟲,燥溼祛痰,截瘧。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自然銅:二硫化鐵(FeS2),硫化物

特徵:晶形多為立方體,集合體呈緻密塊狀,表面亮淡黃色,有金屬光澤,條痕綠黑色或棕紅色,斷面黃白色,有金屬光澤

方劑選用

1. 治療心氣刺痛: 自然銅火煅醋淬九次,研末,醋調一字服.(《衛生易簡方》)

2. 治療打撲傷: 自然銅(研極細,水飛過)、當歸、沒藥各2.5克.以酒調頻服,仍以手摩痛處.(《本草衍義》)

3. 治療跌撲骨斷: 自然銅(煅通紅,醋淬七次,放溼土上,月餘用)、乳香、沒藥、當歸身、羌活等分.為散,每服10克,醇酒調,日再服.骨傷用骨碎補25克,酒浸搗絞取汁沖服.(《張氏醫通》自然銅散)

4. 治療項下氣癭: 自然銅貯水甕中,逐日飲食,皆用此水,其癭自消,或火燒煙氣,久久吸之亦可.(《仁齋直指方》)

5. 治療一切惡瘡及火燒湯燙: 自然銅、密陀僧各50克(並煅研),甘草、黃檗各100克(併為末).上四味,一處研細,收密器中,水調塗或幹敷.(《聖濟總錄》自然銅散)

配伍效用

自然銅配伍沒藥 二者皆有活血止痛之功.且自然銅能接骨續筋;沒藥能生肌消腫,相伍為用,有活血止痛、接骨續筋、生肌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外傷所致之骨折疼痛、淤血腫脹等。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赭石:三氧化二鐵(Fe2O3),氧化鐵

特徵:一面多有圓形的突起,習稱“釘頭”,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有的可見圓形突起或凹窩,有的具金屬光澤

功能主治

平肝鎮逆,涼血止血。治噫氣嘔逆,噎膈反胃,哮喘,驚癇,吐血,鼻衄,腸風,痔瘻,崩漏帶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爐甘石:碳酸鋅(ZnCO3)

特徵:多孔,似蜂窩狀

煅爐甘石:白色、淡黃色或粉紅色的粉末,質鬆軟而細膩光滑

【功能與主治】解毒明目退翳,收溼止癢斂瘡。用於目赤腫痛,眼緣赤爛,翳膜胬肉,潰瘍不斂,膿水淋漓,溼瘡,皮膚瘙癢。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滑石:硅酸鹽類

特徵:蠟樣光澤,手摸有滑潤感,無吸溼性,條痕白色

【功能與主治】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溼斂瘡。用於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溼煩渴,溼熱水瀉;外治溼疹,溼瘡,痱子。用於小便不利、淋瀝澀痛等症,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用於溼熱引起的水瀉,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車前子等同用。對暑熱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鮮藿香、鮮佩蘭等同用;治溼溫胸悶、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葉等同用。此外,本品外用還能清熱收溼,用治溼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爐甘石,枯礬等同用。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硫黃:硫

特徵:呈脂肪光澤,用手握緊置於耳旁,可聞輕微的爆裂聲,斷面常呈針狀結晶形,有特異的臭氣

1.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2. 鎮咳、祛痰作用

3. 抗炎作用

4. 緩瀉作用

5. 其他作用 硫黃與皮膚接觸,在體溫下可生成硫化氫,有殺滅疥蟲的作用;並可能由某種微生物或上皮細胞的作用,而氧化成五硫酸,而具有殺菌和殺黴菌的作用.此外,硫化物尚有溶解角質及脫毛作用,可用於皮膚病的治療。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羚羊角

上半段中央有一條隱約可辨的細孔道直通角尖,習稱“通天眼”。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2.解熱作用

3.降壓作用

4.其他作用

5.有鎮痛作用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牡蠣

功效與作用:鹹,微寒。歸肝、膽、腎經。平肝潛陽;重鎮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主眩暈耳鳴;驚悸失眠;瘰癧癭瘤;症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漏;帶下。

1.強肝解毒牡蠣的肝糖元存在與儲藏能量的肝臟與肌肉中,與細胞的分裂、再生、紅血球的活性化都有著很深的關係,可以提高肝功能,恢復疲勞,增強體力。在牡蠣中所含有的牛磺酸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排除堆積在肝臟中的中性脂肪,提高肝臟的解毒作用。

2.提高性功能牡蠣體內含有大量製造精子所不可缺少的精氨酸、與微量元素亞鉛。精氨酸是製造精子的主要成分,亞鉛促進荷爾蒙的分泌。食用牡蠣可以提高性功能。性功能下降、陽痿、前列腺腫大、性器官發育不全等男性疾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亞鉛不足而引起的。

3.淨化淤血牡蠣的牛磺酸對於因淤血而產生的動脈硬化,和隨之引發的狹心症、心肌梗塞、腦梗塞都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4.恢復疲勞牡蠣中含有的氨基酸可以提高肝臟的機能、抑制乳酸的積蓄,幫助加快疲勞的恢復與體力的增進。另外,牡蠣中的牛磺酸與肝糖元不僅可以幫助肉體上疲勞的恢復同時對精神上疲勞的恢復也是十分有效的,內因性抑鬱症的改善與視力恢復的作用也已經得到了認可。

5.滋容養顏牡蠣因為含有鐵與銅,對於女性特有的鐵缺乏性貧血的治療是最相當有效的。另外,牡蠣含有大量、大多數人體內都缺乏的亞鉛。因此食用牡蠣可以防止皮膚乾燥,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分解皮下黑色素,產生白裡透紅的嬌嫩皮膚。因為可以促進激素的形成與分泌,因此對生理不調、不妊症、更年期障礙等也有很好的療效。

6.提高免疫牡蠣被稱作'海里的牛奶',富含十分優良的蛋白質,肝糖元、維生素與礦物質、含有十八種以上的氨基酸,在這些氨基酸中富含可以合成抗酸化物質的谷胱甘肽的氨基酸(谷氨基酸、糖膠)。食用牡蠣後,在人體內合成谷胱甘肽,除去體內的活性酸素,提高免疫力,抑制衰老。

7.促進新陳代謝牡蠣中含有的氨基酸,亞鉛等礦物質和維生素,會使血液的循環得到改善,女性的大敵,冷血癥與低血壓也會得到改善。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海螵蛸:烏賊科,乾燥內殼入藥

特徵:斷面粉質,顯疏鬆層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龜板

背甲及腹甲入藥。腹甲呈板片狀,盾片12塊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鱉甲

背甲入藥。具細網狀皺紋,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蛤蚧:壁虎科

特徵:有黃白色、灰綠色或橙紅色斑點散在或密集成不顯著的斑紋。全身密被圓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澤的細鱗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金錢白花蛇:眼鏡蛇科,幼蛇入藥

特徵: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環紋45~58個;脊鱗擴大呈六角形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蘄蛇:蝰科

1.頭在中間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習稱“翹鼻頭”。

2.背部兩側各有黑褐色與淺棕色組成的“V”形斑紋17~25個,其“V”形的兩上端在背中線上相接,習稱“方勝紋”。

3.腹部灰白色,鱗片較大,有黑色類圓形的斑點,習稱“連珠斑”

4.尾部驟細,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質鱗片,習稱“佛指甲”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烏梢蛇

脊部高聳成屋脊狀,俗稱“劍脊”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麝香:雄體香囊中的乾燥分泌物。

特徵:剖開後可見中層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內層皮膜呈棕色,內含顆粒狀、粉末狀的麝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內層皮膜,質軟,油潤,疏鬆;其中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者習稱“當門子”,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鹹。(毛殼麝香,內層皮膜,習稱“銀皮”。麝香仁野生品,習稱“當門子”)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鹿茸: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花鹿茸:具一個分枝者習稱“二槓”,主枝習稱“大挺”,側枝習稱“門莊”,具二個分枝者,習稱“三岔”

馬鹿茸:側枝一個者習稱“單門”,二個者習稱“蓮花”,三個者習稱“三岔”。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牛黃:膽結石入藥

特徵: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斷面金黃色,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能將指甲染成黃色,稱“掛甲”。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全蠍

前面有1對短小的螫肢和1對較長大的鉗狀腳須,形似蟹螯,末節有銳鉤狀毒刺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斑蝥:芫青科

特徵:背部具革質鞘翅l對,黑色,有3條黃色或棕黃色的橫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殭蠶

略呈圓柱形,多彎曲皺縮,白色粉霜狀的氣生菌絲和分生孢子。斷面中間有亮棕色。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芒硝:含水硫酸鈉

特徵:暴露空氣中則表面逐漸風化而覆蓋一層白色粉末(無水硫酸鈉),斷面呈玻璃樣光澤,條痕白色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蟾酥

氣微腥,味初甜而後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斷面沾水,呈乳白色隆起。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地龍

呈長條狀薄片,第14~16環節為生殖帶,習稱“白頸”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石決明:鮑科,貝殼入藥(牡蠣也是貝殼入藥)

特徵:螺旋部頂處開始向右排列有20餘個疣狀突起。內面光滑,具珍珠樣彩色光澤。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珍珠

具特有的彩色光澤,破碎面顯層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海金沙:成熟孢子入藥

特徵: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縫滑落。撒於火上,即發出輕微爆嗚及明亮的火焰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青黛:爵床科馬藍、蓼科蓼藍或十字花科菘藍的葉或莖葉經加工製得的乾燥粉末、團塊或顆粒。

特徵:深藍色的粉末,體輕,易飛揚,微有草腥氣,用微火灼燒,有紫紅色煙霧發生.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兒茶:豆科,煎膏入藥

特徵: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遇潮有黏性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合成)冰片

具揮發性,點燃發生濃煙,並有帶光的火焰

天然冰片:具揮發性,點燃時有濃煙,火焰呈黃色。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五倍子:蟲癭入藥

(秋季採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殺死蚜蟲)

特徵:微有柔毛,斷面角質樣,有黑褐色死蚜蟲及灰色粉狀排洩物。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血竭:棕櫚科,果實的樹脂

特徵:表面暗紅,有光澤,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紅粉。破碎面紅色,研粉為磚紅色。在水中不溶,在熱水中軟化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乳香:橄欖科,樹皮的樹脂

特徵:滴乳狀、遇熱軟化。破碎面有玻璃樣或蠟樣光澤。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海藻:馬尾藻科

特徵:皺縮捲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氣囊黑褐色;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沒藥:橄欖科,樹皮的樹脂

特徵: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被有黃色粉塵,天然沒藥,呈不規則顆粒性團塊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冬蟲夏草:麥角菌科真菌

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屍體的乾燥複合體

特徵:有環紋20~30個,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靈芝:多孔菌科

特徵:呈傘狀,有光澤,具環狀稜紋和輻射狀皺紋,菌肉白色至淡棕色。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茯苓:多孔菌科

特徵: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嚼之粘牙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豬苓:多孔菌科

特徵: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嚼之粘牙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大薊:菊科

特徵: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兩面均具灰白色絲狀毛。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淡竹葉:禾本科

特徵:葉脈平行,具橫行小脈,形成長方形的網格狀。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紫花地丁:堇菜科

特徵:葉片邊緣具鈍鋸齒,兩面有毛,蒴果橢圓形或3裂,味微苦而稍黏。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廣藿香:唇形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金錢草:報春花科(廣金錢草:豆科,密被黃色伸展的短柔毛)

特徵:用水浸後,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條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荊芥:唇形科

特徵:莖被短柔毛,葉片3~5羽狀分裂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薄荷:唇形科

特徵:揉搓後有特殊清涼香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半枝蓮:唇形科

唇形科特徵:莖方形、葉對生、有香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肉蓯蓉:列當科,帶鱗葉的肉質莖

特徵: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穿心蓮:爵床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茵陳

清熱利溼;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溼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等。藥理學研究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擴冠等作用。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梔子:茜草科

特徵:具6條翅狀縱稜。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瓜蔞:葫蘆科植物栝樓的乾燥成熟果實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牛蒡子:菊科

特徵:帶紫黑色斑點,味苦後微辛而稍麻舌。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薏苡仁:禾本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檳榔:棕櫚科

特徵:斷面可見棕色種皮與白色胚乳相間的大理石樣花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砂仁:姜科

特徵:密生刺狀突起,氣芳香濃烈。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豆蔻:姜科

特徵:呈類球形,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氣芳香,味辛涼略似樟腦。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益智:姜科

特徵:有縱向凹凸不平的突起稜線13~20條。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小茴香、蛇床子:傘形科

共同特徵:雙懸果,分果背面有縱稜5條。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酸棗仁:鼠李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山茱萸:山茱萸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連翹:木犀科

特徵:多數突起的小斑點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女貞子:木犀科

特徵:黑紫色或灰黑色,皺縮不平。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馬錢子:馬錢科

特徵:表面自中間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圓點狀種臍。紐扣狀圓板形,表面密被灰棕或灰綠色絹狀茸毛,有絲樣光澤。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菟絲子:旋花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牽牛子:旋花科

特徵:似橘瓣狀,加水浸泡後種皮呈龜裂狀,手黏有明顯的黏滑感。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枸杞子:茄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木瓜:薔薇科

特徵:外表面紫紅色或紅棕色,有不規則的深皺紋,味酸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山楂:薔薇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苦杏仁:薔薇科

特徵:藥材,呈扁心形。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桃仁:薔薇科

特徵:呈扁長卵形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金櫻子:薔薇科

特徵:倒卵形,有突起棕色小點,頂端有盤狀花萼殘基。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決明子:豆科

特徵:略呈菱方形或短圓柱形,兩端平行傾斜,平滑有光澤。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沙苑子:豆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補骨脂:豆科

特徵:呈腎形,略扁,表面具細微網狀皺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枳殼:芸香科

特徵:呈半球形,外果皮有顆粒狀突起。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巴豆:大戟科(大巴)

特徵:一般具三稜,有縱線6條。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吳茱萸:芸香科

特徵:五角狀扁球形,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葶藶子:十字花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丁香:桃金娘科,花蕾入藥

特徵:略呈研棒狀,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洋金花:茄科

特徵:喇叭狀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金銀花:忍冬科

特徵:呈棒狀,上粗下細,密被短柔毛。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二唇形。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菊花:菊科,頭狀花序入藥

分類:“亳菊”、“滁菊”、“貢菊”、“杭菊”、“懷菊”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西紅花:鳶尾科,柱頭入藥

特徵:呈線形,三分枝,取本品浸水中,可見橙黃色成直線下降,並逐漸擴散,水被染成黃色,無沉澱。柱頭呈喇叭狀,有短縫,在短時間內,用針撥之不破碎。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艾葉:菊科

特徵:羽狀深裂,有稀疏的柔毛和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氣清香,味苦。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羅布麻葉:夾竹桃科

特徵:淡綠色或灰綠色,先端鈍,有小芒尖。邊緣具細齒,常反捲,兩面無毛,葉脈於下表面突起。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番瀉葉:豆科

特徵: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稍有黏性。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蓼大青葉:蓼科蓼藍(與大青葉區別)

特徵:藍綠或黑藍色,葉柄扁平,偶帶膜質托葉鞘。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淫羊藿:小檗科

特徵:三出複葉,邊緣具黃色刺毛狀細鋸齒。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側柏葉:柏科,枝梢和葉入藥

特徵:葉細小鱗片狀,交互對生,貼伏於枝上,深綠色或黃綠色。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香加皮:蘿藦科

特徵:栓皮鬆軟,特異香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白鮮皮:芸香科

特徵:質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不平坦,略呈層片狀。有羊羶氣,味微苦。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黃柏(關黃柏):芸香科

特徵:斷面纖維性,呈裂片狀分層,深黃色。氣微,味極苦,嚼之有黏性。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杜仲:杜仲科

特徵:斷面有細密、銀白色、富彈性的橡膠絲相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肉桂:樟科

特徵:內層油潤,兩層中間有1條黃棕色的線紋,氣香濃烈,味甜、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牡丹皮:毛茛科

特徵:粉紅色,斷面平坦,發亮結晶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桑白皮:桑科

特徵:藥材,易縱向撕裂,撕裂時有粉塵飛揚。氣微,味微甘。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鐵皮石斛:蘭科

特徵:藥材,鐵皮楓鬥,呈螺旋形或彈簧狀,通常為2~6個旋紋。節明顯,嚼之有黏性。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鉤藤:茜草科

特徵:枝節上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鉤。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通草:五加科,莖髓入藥

特徵:斷面顯銀白色光澤,中部有直徑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沉香:瑞香科,含樹脂的木材

(沉香、瑞香,都有一個香字)

特徵: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見黑褐色樹脂與黃白色木部相間的斑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雞血藤:豆科

特徵:韌皮部有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數個同心性橢圓形環或偏心性半圓形環;髓部偏向一側。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蘇木:豆科,心材入藥(舒心:蘇木心材入藥)

特徵:表面黃紅色至棕紅色,具刀削痕,斷面略具光澤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大血藤:木通科(大血通紅)

特徵:斷面皮部紅棕色,有數處向內嵌入木部(血紅的車輪)。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槲寄生:桑寄生科,帶葉莖枝入藥

特徵:節膨大,嚼之有黏性(石斛也有黏性,槲和斛很像,所以都黏性)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木通:木通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白及:蘭科,塊莖入藥

特徵:有2~3個爪狀分枝,有數圈同心環節和棕色點狀鬚根痕,嚼之有黏性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天麻:蘭科,貴州產地

特徵: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芽或殘留莖基;另端有圓臍形疤痕,角質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鬱金:姜科(角質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薑黃:姜科(角質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莪術:姜科(角質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莪術:姜科(角質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射干:鳶尾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山藥:薯蕷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麥冬:百合科,塊根入藥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黃精:百合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浙貝母:百合科

大貝: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略呈新月形

珠貝:為完整的鱗莖,呈扁圓形

浙貝片: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切成的片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川貝母:百合科

松貝:外層鱗葉2瓣,大小懸殊,大瓣抱小瓣,習稱“懷中抱月”

青貝:外層鱗葉2瓣,大小相近,相對抱合,習稱“觀音合掌”

爐貝:圓錐形,有黃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百部:百部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石菖蒲:天南星科

特徵:葉痕三角形,左右相互排列。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半夏:天南星科,塊莖入藥

特徵: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佈麻點狀根痕,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天南星:天南星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香附:莎草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澤瀉:澤瀉科,塊莖入藥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蒼朮:菊科

特徵:呈不規則連珠狀或結節狀,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數棕紅色油室,可析出的白色細針狀結晶。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三稜:黑三稜科,塊莖入藥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白朮:菊科

特徵:不規則的肥厚團塊,有瘤狀突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黃色的點狀油室散在,氣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帶黏性。

記憶:白朮(足)和雞腿很像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木香:菊科,主產雲南省

特徵:放射狀紋理及散在的褐色點狀油室,氣香特異,味微苦。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南沙參:桔梗科

特徵:頂端具1或2個根莖,質松泡,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多裂隙。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桔梗:桔梗科

特徵:形成層環棕色,皮部類白色,有裂隙(金井玉欄)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黨參:桔梗科

特徵: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黑手黨)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續斷:川續斷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巴戟天:茜草科

特徵:皮部橫向斷離露出木部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玄參:玄參科,主產地浙江

特徵:斷面黑色,微有光澤;氣特異似焦糖,味甘、微苦。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地黃:玄參科

塊根入藥,主產地河南,四大懷藥之一。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黃芩:唇形科

特徵:老根中心枯朽狀或中空。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丹參:唇形科,主產地四川

特徵: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栽培品外皮緊貼不易剝落。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紫草: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軟紫草)或內蒙紫草(硬紫草)的乾燥根

特徵:軟紫草質鬆軟;內蒙紫草質硬而脆。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蘿藦科:徐長卿、白前、白薇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秦艽:龍膽科

由多數小根糾聚而膨大,麻花狀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龍膽:龍膽科,味甚苦。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柴胡:傘形科

南柴胡:頂端細毛狀枯葉纖維,質稍軟易折斷,斷面不顯纖維性,有敗油氣。

北柴胡: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片狀纖維性,氣微香,微苦。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藁本:傘形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防風:傘形科

特徵:根頭部有明顯密集的環紋,習成“蚯蚓頭”,斷面菊花心。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川穹

【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羌活:傘形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當歸:傘形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白芷:傘形科

特徵:有多數皮孔樣橫向突起,習稱“疙瘩丁”,斷面白色或灰白色,顯粉性,皮部散有多數棕色油點,形成層環棕色。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三七:五加科,主產雲南

主根:“三七”,支根:“筋條”,根莖:“剪口”,鬚根:“絨根”

特徵:有瘤狀突起,斷面微呈放射狀排列,味苦回甜。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西洋參:五加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人參:五加科,主產東北

特徵: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

蘆頭:根莖

蘆碗:莖痕

艼:不定根

籽海(林下山參)——播種在山林野生狀態下自然生長

園參——園子裡束縛的栽培人參,栽培的叫園參。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遠志:遠志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黃芪:豆科

特徵:木部淡黃色,具放射狀紋理及裂隙,顯菊花心。嚼之微有豆腥味。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葛根:豆科

特徵:纖維性強,味微甜。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苦參:豆科

特徵:多破裂反捲,易剝落,味極苦。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地榆:薔薇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板藍根:十字花科菘藍(大青葉同一來源植物)

特徵:根頭略膨大,味微甜後苦澀,有縱皺紋、橫長皮孔樣突起及支根痕。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防己:防己科

特徵:斷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狀紋理——車輪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延胡索:罌粟科,塊莖入藥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升麻:毛茛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黃連:味連

形如雞爪,有的節間表面平滑如莖杆,習稱“過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黃連:毛茛科

特徵:雞爪狀,有過橋

雞爪狀——味連

過橋長——雅連

過橋短——雲連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赤芍:毛茛科,多野生

特徵:表面棕褐色,粗糙,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易折斷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附子:毛茛科

常有加工品:黑順片、鹽附子、白附片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白芍:毛茛科,主產浙江

特徵:表面類白色或淡紅棕色,斷面射線放射狀,不易折斷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草烏:毛茛科,塊根入藥

特徵:釘角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川烏:毛茛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威靈仙:毛茛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太子參:石竹科,塊根入藥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商陸:商陸科

特徵:木部隆起,形成數個突起的同心性環輪——羅盤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川牛膝:莧科,主產四川。

特徵:黃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數輪同心環狀。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懷牛膝:莧科,主產河南

特徵:外周散有黃白色點狀維管束,斷續排列成2-4輪。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何首烏:蓼科,塊根入藥

特徵: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異性維管束,形成雲錦花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細辛:馬兜鈴科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綿馬貫眾:鱗毛蕨科

特徵:密被排列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鱗片,有黃白色維管束5-13個

執業中藥師須看的中藥彩圖圖譜


金毛狗脊:蚌殼蕨科

特徵:金黃色絨毛,近邊緣1~4mm處有一條棕黃色隆起的木質部環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