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的境界

《高山流水》的境界

《高山流水》之曲,清脆而靜美,純淨而靈動,歡悅而致雅。在這其間,人的愁緒與山河相融,其脈搏與自然同律,互相振頻同奏,可謂是人間至高享受。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高山流水》蘊涵天地之浩遠、山水之靈韻,可謂中國古樂主題表現的最高境界。

其實,現流傳於世的《高山流水》樂曲並非伯牙原著,乃是後人“心嚮往之”而作,但已足見神韻。

《高山流水》之妙,不在於曲樂之美,而在於生命互相照見。

“揮弦一曲幾曾終。歷山邊,猶起薰風。門外客攜琴,依稀太古重逢……”

在這裡,有人與物的和諧,也有人與天的合一,最重要的是有人與人的靈魂相碰。

剎那間,萬物的存在有了理由,人的存在有了意義,靈魂的存在有了實證。

高山有了流水,就變得靈秀溫婉,氣象萬千;倘若無流水,便似乎孤獨而悲愴,氣色頗顯不足。

高山流水之情誼,如山載水流,水潤山脈,互為依附、恩典,千年不變。

高山流水之情誼,代表著大賢大德之交,其交在於賢德之同心、在於靈魂之契合,一見便能永恆;因而不同於小人相交,重在錢財酒肉,利盡則人散。

然而,知音不易得,實在可遇而不可求。

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開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其以文載道,告之於眾:修“高山流水”之德,遇“高山流水”之知音,傳“高山流水”之道,此為人生一大快事。

今人浮躁,凡事只求眼前,交友只考慮利益,縱然豐富了物質,卻缺失了精神。由此,便也失去古人高級趣味的體驗,實為人生一大憾。

人生在世,尋尋覓覓,到頭來,往往我們內心深處最想要的莫過於“高山流水遇一知音”,共同相忘於江湖。

當然,求知音並非一定在當世,當世有則幸甚,無則便寄情於後世。

自古許多名家高才,都是在當世寂寞無比,百年之後卻獲知音無數。

知音不會受時空所轄,其高德才情,自會超越時空,尋得“同道”之人,與之相交,互為光亮、或共同撐起一片星空。

如果你是一盞燈,你就會照亮另一盞燈;如果你是一個孤獨者,你一定會懂得另一個孤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