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也需要對號入座,你是否對號入座了?

最近發現了一個怪像,很多介於規模化和散養戶之間養殖群體更容易養殖失敗。這是什麼原因呢?我仔細分析了一下發現了一下幾個原因:

養殖也需要對號入座,你是否對號入座了?

一:這個群體有兩部分人發展而來,一個是養殖老手以前養個五七六千的,確實也掙到了錢,擴大規模到一到兩萬。一個是想通過養殖創業的年輕人。這是兩個很有意思的群體,在養殖業中也是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子。

一個是有豐富的養殖經驗一個是幾乎沒有養殖經驗。大家都知道不同的養殖規模不同的雞舍不同設備在管理上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是我很少講管理的原因。所以當有經驗的養殖戶擴大規模後各種條件都發生了變化,用老的經驗來管理新的事物,不與時俱進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只能說經驗也會害死人的----管理因人因規模因雞舍因環境而異,別人的的經驗和自己老的經驗可以借鑑但不可以照搬,去其糟粕留其精華。

然而另一群體是一個學習能力非常強的群體,他們有對養殖知識學習的渴望,在今天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這一張白紙寫的東西太多了,雜亂無章沒有頭緒,沒有實踐沒有系統的理論支持造成無所適從。

家有千萬帶毛不算,養殖是一個精細化的東西,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是第一點。

第二: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什麼呢?不瞭解藥理藥性和雞體本身內臟器官的一些生理特性,自己琢磨,胡亂用藥,特別是一味的考慮成本問題濫用原粉,有的開口都敢用原粉,我只能說哥啊高手在民間啊。現在每一個規模化的養殖場的預防保健的藥單上已經沒有原粉的存在了,這也說明了我們要向管理要效益而不是向藥費要效益。最近溝通的幾例後期死淘率高的客戶都存在這樣的誤區---後期內臟器官衰竭,不用藥還好,一用藥料也減了,死淘率也高了。其實很多雞的死亡的真正原因不是病死的,是被藥死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合理用藥。

第三:沒有選對合作的對象。選擇大於努力,選擇不對努力白費。就像東北地區養殖戶選著放養的龍頭,一定要選著有實力的,而不是選擇誰給你的更優惠更便宜,保底更高。其實這些都是虛的,法律都很難給你保證的。我的客戶就有被龍頭坑的,雞養的很好,保底很高,本來滿心歡喜的掙大錢,結果賣完雞龍頭無影無蹤。所以選擇技術人員也是非常重要的,臨床豐富的技術人員才會給你帶來正確臨床指導,系統的預防保健程序。

以上幾點是個人的一點見解,希望能給養殖失敗的網友帶來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