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年輕企業家從來不缺想法

张凯:年轻企业家从来不缺想法

嘉賓:久盛地板董事長

之所以要做《答飛所問》,之所以要問別人不敢問不能問之事,皆因我深知企業家的不容易。而這種不容易更促使我希望邀他們一起,坐下來,敞開心扉,聊一聊,說一說,吐露彼此最真實的想法。

《答飛所問》第二期嘉賓是張凱。從他回國,從基層開始接觸家族事業,到去年4月接班,這是他正式掌門久盛的第二年。這兩年,我發現他諸多方面的成長,對於一個本質十分低調的年輕人,他跨出的步子著實驚人,在當下整個青年企業家中,他的表現也是十分出眾,這些都讓我迫切想要同他做一番交流,希望他能作為代表,為我們提供一些青年人對於當下家居行業較為真實的想法和意見。

本文將會探討幾個層面的內容:

1、市場與企業

2、行業品牌與消費品牌

3、父與子

在張凱看來,目前家居企業普遍面臨的內憂外患,其中許多因素都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有些甚至會是長達兩到三年的持久戰。但他依然十分看好家居行業,看好實木地暖地板這一細分品類。無論是市場的發展,還是公司的發展,“人”的因素在他看來都是最為核心也是最為關鍵的。那麼究竟他是如何圍繞“人”來做文章,畫出久盛的野心藍圖?對於如上幾個層面問題,他又將如何權衡考量?請看《答飛所問》之張凱。

张凯:年轻企业家从来不缺想法

市場與企業:需求在機會也在

Q

魏曉飛

從目前的發展角度講,久盛做的不錯,2017年我們還拿下了全國實木地暖地板品類的榜首。但我也瞭解到,雖然久盛在實木地暖地板方面出貨量加大了,但利潤率卻下降了。為什麼?你如何看待過去幾年的發展,如何看待未來十年的發展?

A

張凱

應該說這是很多原因的疊加。首先這兩年,正值久盛轉型期,我們在終端的升級,產品的調整,服務的提升,包括品牌建設,消費端、市場層面都各方面都加大了力度,因此整體費用投入比較高。而這些都是為了確保久盛整個基本面的提升,包括在行業內競爭力的提升,在消費者選擇中影響力的提升,因此這種提升是相對久盛而言,同市場不完全相關,也不完全成正比。

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從宏觀層面來說,中國經濟受到房地產調控、政策等等影響,整體增長速度確實創了2013年以來的新低。未來,從消費角度來說,可能還有一兩年比較難熬的日子。但是對於家居行業而言,不是說沒有機會,市場發達區域可能相對飽和,但還有大量外圍區域,譬如中部地區、湖北湖南、西南西北,即使在目前這樣的市場行情下,從久盛的角度來看,整體增長速度還是很快,市場還是很大。

另一方面,我覺得今年我們感覺行情不好,其實是因為前幾年我們的發展太好。畢竟在房產、快消,服裝、汽車、家居等消費品行業裡,家居行業的增速還是快過平均水平。迴歸到本質,消費者的需求還在,只不過他們的需求有了提升,所以企業需要針對提升的需求點進行相應調整。

這個問題很尖銳,可能會得罪很多人,但我還是想問:為什麼大家心知肚明效果一般,但還是巨資投放高鐵、機場?做明星營銷?參加各式各樣的展會?

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我還是分三塊來說吧。

第一,很多高炮廣告,大部分的投放是為了給行業、經銷商、和品牌自己看的,我們不把它看作是為了效果流量,為了普通消費者,為了傳播。而是作為轉型期也好,某些特別的原因也好,企業對外發出的信號,是一種企業實力和決心的象徵。

譬如久盛,去年我們也投放了大量的高鐵、機場廣告,因為我們要告訴行業、經銷商,以及我們自己的團隊,我們要做些不一樣的事,我們要擴張。

第二、明星營銷。我也認同你說的,確實沒有太大的效果,尤其是當所有品牌都在做,明星營銷呈現出了氾濫的姿態。我認為做明星營銷也需要找到精準的主題,契合企業品牌、定位的主題,並能為企業的產品、服務所用的。

第三,展會。我所理解的展會,最初是在信息不對稱的年代,為了讓買賣雙方、品牌經銷商之間能尋找到匹配的對方,視作為這樣的一種渠道存在的。而現在,信息高度發達,其實展會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更多成為業內交流的場所,所以企業在參展時也應該有所取捨。

张凯:年轻企业家从来不缺想法

魏曉飛與張凱在久盛地板總部

2 行業品牌與消費品牌:斷舍離的過程

我們知道家居產品屬於大宗慢速消費品,具有快速記憶快速忘記的特色。但是現在很多家居品牌立志打造消費者品牌,這到底靠譜不靠譜?在家居行業,從行業品牌到消費者品牌,路有多長?

张凯:年轻企业家从来不缺想法

答飛所問節目錄制

家居企業要從行業品牌做到消費者品牌,肯定有距離。

對於消費者品牌,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大量投放廣告,加速曝光,跨步走。還有一種則是基於品牌自身定位,通過服務等一點點去做到深入人心的消費者品牌,慢慢走。我個人認為對於家居產品來說,質量、環保還是第一位的。但很多家居品牌所謂快速發展,70%的增長都集中在壓縮成本這件事上。甚至,我們看到如今的家居行業,處於產能過剩、品牌過剩的狀態,傢俱領域更是如此。但我認為,一旦真正洗牌期到來,這類不能真正觸及消費者需求點的品牌都將淘汰,到50年後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品牌。

而消費者品牌,其實本身也沒有絕對的定義和界限,所以未來,我認為在家居行業會有兩種消費者品品牌的方向,一種是中高端,一種是低端,都只留下少量品牌。

對久盛而言,我們的定位是在於如何找準品牌價值。為此,我們應當考慮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包括功能需求、材種需求、設計價值等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了消費群體及其內在需求變化,也在對應這種變化做出調整。

像顧家、索菲亞這類家居品牌,我們認為是面向大眾群眾的消費者品牌。

而久盛要做的是面向中高端用戶的消費者品牌。這其中必然需要捨棄一些部分,也就是中低端的部分,以及頂端的部分。

张凯:年轻企业家从来不缺想法

久盛地板董事長張凱

但目前整個中國市場,三四線城市發展其實很快。我們要做中高端,是否意味著我們要放棄三四線市場?這些城市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定位、價格,是否和我們的定位有衝突?

表面上看和現實情況確實是有衝突,但反過來講,我們處於在消費升級過程中,所以一切都有可能。

為什麼現在三四線城市在中高端方面做的不好,實際上是有一部分中低端品牌轉化為中高端品牌,但是你說我們殺進三四線市場,我們一定要跟原先三四線城市的品牌同等價格同等材質進行比較,我們比較不了。因為我們的材質肯定比他們好,我們的價格也會高一點。我的選擇是消費升級,我希望紅星、居然進入這些城市,他們能夠帶動裡面一部分消費群體,原先有中高端需求的,能從中低端產品種轉化出來。

所以我的產品體系,不會因為我要進入三四線城市,我就對標三四線城市,當地賣得最好的產品、企業去做。我還是用我自己的產品體系進去,當然可能比一線城市,產品有一些差異,但是必須符合我的中高端的定位不做對標。

目前實踐效果如何?因為據我所知,有些做實木門的企業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北方市場賣不動,所以他們就建了一條適應當地市場的產品線,專門去做當地需求的產品。

我想對久盛而言,我們已經經過了這個階段。可能在之前,我們說要去北方賣實木地板,經銷商都覺得不可思議,但現在,經銷商認為,久盛如果不賣實木,那還叫久盛嘛?所以實際上,在實木這塊,我們已經走過了這個階段,目前在北方的發展特別明顯。

其實在做大做全品類方面,久盛也走過彎路。

因為西北地區對於強化地板需求很大,2009年,我們建了強化地板工廠,那時也是跟著市場走,而非跟著品牌定位走,因為我們想做全國性品牌,想把規模做大。所以別人做什麼,我們也做什麼,把價格壓低來搶市場。在一段時間內,我們確實把量做大了,但品牌本身還是沒有競爭力。這種模式在市場環境好的情況下還可以,但環境不好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做了。這一點在如今的定製家居領域反應特別明顯。

如今的久盛已經過了這個階段,我們目前要做的就是明確自己的定位,選擇能培育起來的消費中高端實木的市場,同時平衡賣場。

3 父與子:創新的前提是認同

《答飛所問》這兩期,我們都做的是青年企業家。因此有一個問題就不得不問,也就是父與子的關係。如今中國家居業已進入子承父業的高峰期,很多青年企業家開始接手家業,父與子,老一輩與我們新一代之間,性格、處事方式我相信都會有所不同,當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們如何解決?你覺得父親給你留下了哪些寶貴的東西?作為青年企業家,你認為你和你爸爸在做企業方面有哪些不同?你覺得你給久盛帶來了什麼?

首先,企業的核心本質肯定是人。所以我父親給我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人的財富。他是一個很紮實、穩健的企業家,在他的影響下,整個久盛團隊潛移默化的文化也是務實、執行力非常強的。這種企業文化的存在,讓我不需擔心人的問題,因為留在公司的老員工和加入公司的新員工,都是認同這個文化,並執行力非常強的。

其次,矛盾當然也會有,也經歷了一個磨合的過程,而且我屬於那種有不同意見,會吵得很兇的,但這種矛盾是我們處事方法的不同,但我們的出發點是一致的,所以這種矛盾並非不可調和,而是一種彼此適應的過程。

作為青年企業家,我覺得我給久盛帶來最大的不同,就是野心和創新。雖然以前久盛也在發展,但沒有那麼大的野心。這種野心促使我們定位了久盛新的發展目標,2020年久盛的銷售業績要翻一番,並且要成為實木地暖地板主導者。這也給企業自身以及經銷商們帶來了發展的慾望,譬如之前老員工會說,現在大家年紀也大了,穩健、務實最重要,而現在,他們會說,我們還年輕,還有很多事可以做。所以我帶來的創新的想法和我父親的務實精神結合在一起,為企業發展引入了更大的驅動力,畢竟其實企業的競爭力,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問題。

张凯:年轻企业家从来不缺想法

樂居家居媒體集團總經理兼新浪家居總經理魏曉飛

到現在,你也已經接班久盛兩年,對於自己作為董事長的表現,你打幾分?

70分吧!

失去的30分在哪裡?

我認為我還處在一個學習的過程,所以應該說對於過去有10分是不足,對於未來還有20分的提升空間。

那麼其實現在應該是90分,對吧?

我認為很多事我還不是看得很清楚,所以有些項目、調整等我的反應還不夠快。但我其實比較感謝董事長這個職務,因為相對總經理,董事長要承擔的業務方面的細節的部分會少很多,這樣就讓我有了更多時間去思考,去觀察。

家居行業一直喜歡湊熱鬧,扎堆做事。現在的青年企業家其實也有這樣的趨勢。你如何看待行業對於青年企業家的一種近乎於急不可待的“扶持”,你覺得這種做法對於青年企業家本身,是一種“捧”,還是一種“殺”?作為一個二年級的董事長,您對青年企業家有什麼建議?

談到捧和殺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這其實反映的是企業、經銷商對於新生力量、新鮮血液的一種期待,因為他們本身渴望有些改變,也覺察到了有些老一代固化的思維,所以他們期待青年企業家接班人能夠為企業帶來不同的東西。而如果這個青年企業家的想法能夠恰好對應到企業、經銷商的期望,那麼這種企業的升級、轉型,將會是非常順暢的。譬如我接班後,2017年,久盛許多老經銷商甚至拿出了他們三五年賺的錢,跟著久盛一起投入一起轉型。

我始終認為年輕人不缺想法,因為現在的青年企業家很多都有很高的學歷,出國留學,見過世面。但他們缺的是什麼?缺的是落地的部分。想法高於現實,往往就會變成不能實現的空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年輕人需要先認清現狀,所以的美好的改變,也都應該一步一步去實現。包括很多時候,可能身在其中反而看不清楚,那麼就跳出來,把全局摸透。

畢竟存在即合理,我們需要認可企業原本發展基礎的部分,然後10%、10%的去做調整。譬如我在對於久盛實木產品的調整中,也是這樣做的。我們認識到當下年輕人對於淺色系地板的喜好,但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把原有的產品都換了,畢竟他們也有他們存在的基礎,有廣大的用戶基數。那麼我們在這樣的基礎上來開發年輕人喜歡的產品,到現在已經調整了40%的比例。

飛說不渴

魏曉飛的採訪手記

今天家居市場,可預見的相對低迷,其實正給予了年輕企業家成長的機會。所謂亂世出英雄,年輕企業家起來的速度,他們對市場的判斷,會加速整個行業洗牌的過程。因為年輕企業家的很多想法,同父輩,或說行業傳統的打法不太一樣。他們加快了企業和行業的新陳代謝,也在不同邏輯下給了渠道很大的變化。而在華東,張凱就是冒尖的一位年輕企業家。從2012年我倆在三亞年會的見面,到今天的促膝長談,張凱在這六年間的成長有目共睹。某種意義上,他是在企業成長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才真正浮出水面,掌管大局。也正因此,他更清楚自己的定位。他並非在意外部給到的光環,而是考慮清楚自己能為企業帶來什麼新的東西,這樣的定位恰恰也是我所認為的,被急不可待的行業如雨後春筍般推出的年輕企業家們,所需要學習和深思的地方。

张凯:年轻企业家从来不缺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