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區原科協主席張凱:他在大愛中“永生”

牟平区原科协主席张凯:他在大爱中“永生”

牟平區原科協主席張凱(左)

水母網8月17日訊(通訊員 小娛 王海鳳 陳海霞YMG記者 姜乾 攝影報道)8月15日,身蓋黨旗、躺在鮮花叢中的煙臺牟平區原科協主席張凱安詳而平靜,數百名生前好友、同事和各地群眾眼含熱淚為他送行。隨著張凱的遺體被運往濱州醫學院,他成功實現了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的遺願。他將繼續用他那雙充滿愛心的眼睛來關注這個世界,用他的遺體來助推醫學事業發展,他使自己的生命得以昇華,獲得了“永生”。

捐獻遺體為需要的人做最後的貢獻

“我想捐獻遺體器官。”今年6月6日,張凱來到牟平區紅十字會,在會議室火紅的黨旗下,張凱和妻子在遺體角膜捐獻申請登記表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將生命燃至最後一刻,將善舉進行到人生的終點。今年55歲的張凱是牟平區原科協主席、科技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於2011年4月不幸患上癌症。在與病魔頑強抗爭了7年之後,病情加重的張凱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但他並沒有怨天尤人、意志消沉,開始冷靜考慮自己的身後事。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只要自己的遺體器官還能發揮作用,我就捐出去,燒掉就浪費了。”性格豁達、意志剛強的張凱早就有捐獻自己遺體器官的想法,“只要能用的都捐,不管是遺體、器官還是眼角膜,讓我為需要的人做最後的貢獻吧!”

其實家裡人一開始並不同意張凱捐獻遺體,勸說他只捐眼角膜。“當生命走到盡頭,我還能為社會做點啥?與其化為灰,不如再做點貢獻。普通老百姓都能捐遺體,領導幹部更要帶好頭。”張凱堅決地說,他執著地堅守自己的承諾。望著日漸消瘦的張凱,家裡人含著淚接受了他的選擇。8月15日,張凱同志的遺願終得實現,牟平區紅十字會、科技局為他專門舉行了悼念儀式。區紅十字會會長王鵬飛在見證整個捐獻過程中幾次潸然淚下,他由衷地說道:“張凱確實令人欽佩,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唯物至上、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和偉大情懷。”

繳納黨費慰問金上交黨組織

“他就像我們的大哥一樣,平易近人,對我們關懷備至,工作更是兢兢業業,沒想到他走得這麼急,我們都很想念他。”張凱逝世後,他生前共事過的同志深感悲痛和惋惜。張凱生前先後在牟平區政府辦、文印所、賓館、科協工作,他常說:“作為黨員幹部,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把每一樣事情幹好,不讓群眾戳脊梁骨,是最基本的要求。”無論在哪個單位,他都盡職盡責、想事幹事,帶頭加班加點,帶頭衝在一線,帶頭服務基層服務群眾。

從2007年12月到牟平區科協任職後,為做好數字科普扶貧工程項目,張凱積極跑鎮街、跑村莊、跑農戶,積極向上級部門跑資金跑項目,先後在全區建設了80多個科普終端站點,打造優質果品示範基地、食用菌養殖等科普示範基地20多個,相關基地和技術能人先後獲得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單位、全國科普帶頭人等國家級榮譽3個,省級榮譽21個。而他自己,卻從不看重什麼榮譽,每當有這種機會,都主動讓給了單位的年輕人。

8月5日,前去探望張凱的牟平紅十字會人員送上1000元慰問金。此時的張凱說話已經非常困難了,面對病魔他依然剛毅平靜。他囑咐妻子在他身故後,將這1000元錢作為他的最後一筆黨費上交黨組織,為黨做最後一點貢獻。

熱心公益一生默默做好人

“人總有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力所能及地幫他們一把,雖然自己付出了一些,但也能收穫快樂和幸福。”張凱生前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堅強剛毅的人,內心總有著濃濃的“俠骨柔情”,他以愛心鋪路,默默地做了一輩子好人。在同事和朋友眼中,張凱性格爽朗、古道熱腸,有著極好的口碑。他對朋友如此,對素昧平生的人也是如此。同事病重,他主動掏腰包資助,並發動周圍的人為他捐款;每年的愛心捐助他都帶頭響應,即使病重期間也不例外;誰有困難,只要找到張凱,他都會毫不猶豫一幫到底。他熱心公益,先後6次無償獻血,資助過5名貧困學生,就是在爬山途中,看到礦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他也會順手撿起來,帶到山下垃圾箱中。

8月15日,在張凱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他的同事、親朋好友、幫助過的群眾自發前來送行。“張凱的這種行為弘揚了大愛無疆的精神,他為黨員幹部做出了表率,每一名遺體捐獻者都是無語良師,相信在張凱同志的示範帶動下,會有更多的人參與這項愛心公益事業。”牟平區紅十字會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