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脫貧村裡的大忙人

記者 劉付明 通訊員 夏一丹

“縣醫院的張大夫又來了!”近日一大早,平輿縣高楊店鎮陳劉村重症殘疾人託養中心就熱鬧了起來,來往的患者家屬、護理員、保潔員等和前來例行查房的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張凱握手、打招呼,走廊裡洋溢著親切融洽祥和的氣氛。這一切,都源於大忙人張凱平時對患者的精心治療和悉心照顧。

張凱畢業於河南中醫藥大學,曾進修於武漢同濟醫院康復醫學科、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尤其擅長腦梗死、腦出血、腦外傷所導致的偏癱康復和截癱康復、骨折術後康復、頸肩腰腿痛的康復治療。作為一名黨員,他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強化自身黨性修養,對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2017年,高楊店鎮陳劉村重症殘疾人託養中心成立,當時康復專業的醫務人員緊缺,但這個特殊的群體又急需專業康復師對他們進行精心調理施治。得知這一情況後,張凱和科裡另外兩名醫師主動向所在黨支部和院黨委請纓,要求到陳劉重症殘疾人託養中心指導訓練殘疾人康復工作,並保證每週不少於一個工作日到託養中心查房和會診特殊病例,並協助託養中心的醫務人員工作。

“我知道重症殘疾人正在經受的痛苦,這個特殊群體不同於一般殘疾人,他們很脆弱,很需要我們的幫助。”張凱這樣說,也這樣做了。他下決心為健康扶貧和殘疾人集中託養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別看他個子大、人憨憨的,但嘮心裡話、治病時心細著呢!”住在託養中心的患者張心靈這樣評價張凱。張心靈今年52歲,腦出血後遺症5年了,入住託養中心時能坐不能走,說話不清,喝水嗆咳,生活質量非常差。張凱得知情況後,會同託養中心的醫務人員就她的身體狀況組織了會診,立即拿出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案,從日常飲食、用藥到肢體自我訓練、心理疏導等做了針對性的計劃。

之前,因為種種原因,張心靈錯過了最佳治療和恢復期。入住託養中心後,心理上的障礙和顧慮困擾著她,悲觀牴觸情緒很大,以至於不積極配合康復治療。“治療只是一種手段,我會積極溝通,及時瞭解她的心理狀態,打消她的顧慮,解開她心裡的疙瘩,讓她恢復自信慢慢站起來。”張凱同託養中心的同事這樣說。

於是,每次到託養中心查房時,張凱都會在張心靈的病房裡多坐上一會兒,同她嘮嘮家常、說說類似別的患者的現況、講一講外面的故事,逐步減輕思想壓力並增強她的康復信心。在張凱和託養中心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和耐心說服下,張心靈的思想壓力慢慢減輕了,漸漸地不再拒絕康復治療,現在的她已經能慢慢鍛鍊走動了。

貧困戶、重度殘疾人高彥紅置換骨關節回到託養中心後,他的情況一直牽動著張凱的心。通過互聯網+分級診療平臺,張凱時時關注著高彥紅的康復情況,通過視頻叮囑高彥紅要樹立信心、加強鍛鍊。每次到託養中心,張凱都會鼓勵高彥紅對生活要樂觀,並手把手示範指導護理員對其進行疼痛部位熱敷、使用空氣壓力治療儀進行按摩雙腿等日常護理常識。高彥紅的母親逢人就說:“俺家彥紅的腿能恢復到今天這個樣,多虧了健康扶貧好政策、縣人民醫院的好領導和好心的醫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