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前線的“偵察兵”疾控流行病學調查人--張凱


戰“疫”前線的“偵察兵”疾控流行病學調查人--張凱

今日頭條(李明 王歡)張凱是蒙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名流行病學調查人員,也是一名疫情應急處置人員。   

1月27日下午5點,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報告一例高度疑似患者王某,有與武漢返鄉人員接觸史,正在轉運傳染病區途中。接到指揮部指令後,張凱和其他流調隊員立即穿戴防護服,第一時間走進了蒙城縣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隔離區。經過近一個小時的調查詢問,直到患者王某再也回憶不到什麼有價值的線索了,流調組才走出傳染病隔離區。 前腳剛離開傳染病隔離區,流調組再次接到調查指令,患者王某家庭成員在縣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醫學觀察,流調隊員再次穿上新的防護服火速趕往縣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進行調查。完成調查已是深夜,帶著飢餓、疲憊的身體,流調隊員們又匆匆趕回到單位。   

流調費時費力,危險係數高,對密切接觸人群和部分疑似病例,需流調人員進入隔離區進行面對面交流。1月30日下午4點,為進一步核查王某及其親屬(疑似患者)的行蹤和接觸人群,張凱和流調隊員們再次進入傳染病隔離區,在長達4多個小時的詢問中,最終得到了疑似患者每一天的行動軌跡及接觸的人群,為進一步查找出更加詳細的接觸者,避免更多的人感染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流調結束,他們就得馬不停蹄趕寫流調報告,這些來自疑似病例流調的“一手素材”,將為各相關部門在醫治、消毒、管控、預防、處置等工作環節提供參考。   

目前,雖有一些高科技手段加持,但流調工作仍普遍以傳統的詢問方式進行。線索繁雜瑣碎,患者隱瞞或回憶不全;監控錄像保存時間太短、數據信息共享不足;密切接觸人員多,防護不足有暴露風險……這些都是他們要面對的一系列難關。   

張凱和他的隊員們正如福爾摩斯般的探案者,更是超能的“病毒捕手”。他們跟蹤病毒,關切每一例病患因何患病;與病毒賽跑,找到密切接觸人群儘早隔離觀察;回溯病毒來源,在病例間探尋聯繫,直至找出最初感染的“零號病人”和釋放病毒的潘多拉魔盒。   

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流調人員的身影。目前,張凱和他的戰友們已經連續25天奮戰在抗疫一線,用他們的專業、無畏追蹤病毒,與疫情抗爭。因為他們堅信:沒有過不去的冬天,沒有到不了的春天。他們將不畏艱險勇敢向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