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被稱為"海上的克勞塞維茨",他奠定了20世紀美國海軍的戰略理論,並對英國、德國和日本的海軍發展也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今天,十方來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海權"這個概念的提出者——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

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1840年9月27日,馬漢出生在紐約,他的父親丹尼斯·哈特·馬漢是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教授。1856年,馬漢說服了父親進入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學習。1859年,馬漢以班級第二名的成績畢業並進入海軍服役。

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1861年,服役於巴西艦隊的馬漢被晉升為海軍上尉,並經歷了南北戰爭。1885年,已經是上校的馬漢進入新成立的海軍軍事學院執教,出任海戰史和海軍戰略課程的講師。他成功的使這所學院發展成為美國海軍軍官和海軍理論專家研究海戰史和海軍理論的聚集地。

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南北戰爭中漢普頓海戰

1890年,馬漢將他在課堂上的教案彙編成《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一書,並在這本書提出了"海權"的概念,這本書一經出版變風靡全球,陸續被譯成德語、法語、俄語、日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各國語言,成為了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暢銷書。1892年,被任命為海軍軍事學院院長的馬漢,又出版了續編——《海權對法國大革命和帝國的影響1793-1812》,確立了"海權論"的理論體系。

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海權論》三部曲

1893年,馬漢調任美國旗艦"芝加哥"號巡洋艦任艦長,並前往歐洲進行訪問。1896年,臨近退役的馬漢再次回到海軍軍事學院擔任院長。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馬漢被召回軍隊轉為現役,成為海軍戰略委員會五名成員之一。1899年,馬漢作為美國代表出席了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1902年,馬漢成為美國海軍歷史學會主席。1906年,美國政府為表彰馬漢的功績,晉升他為非現役海軍少將。

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美西戰爭導火索——緬因號被炸沉

退役後的馬漢一直從事著海軍戰略書籍的寫作,並創作了有關海軍將領霍拉肖·納爾遜和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的人物傳記。他除了《海權論》前兩部之外最出名的著作包括有《美國海權利益的現在與未來》、《海權與1812年戰爭的聯繫》以及《海軍戰略》,其中《海權與1812年戰爭的聯繫》就是《海權論》三部曲中的第三部。1914年12月1日,74歲的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在華盛頓海軍醫院逝世。

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美國服役200多年的憲法號風帆護衛艦

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是馬漢理論的忠實擁簇者,任職期間,他經常就海軍建設問題請教馬漢,並積極的將馬漢的主張付諸實施。馬漢的建議和著作為美國海軍的擴充以及艦隊的發展做出了直接的貢獻。同時,包括英國、德國和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海軍部門也都是馬漢理論的擁護者,他們大量採用馬漢的理論與戰略,在船艇建造方面也借鑑了很多馬漢的理論。

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美國“大白艦隊”

馬漢著作的中心內容完全圍繞著"海權論"這一觀點。他認為"海權是統治世界的決定因素",而要能夠控制海權,就必須具備6個方面的條件:地理位置、自然環境、領土、人口、民族素質和政府機制。他認為,艦隊之間的對決要遠遠強於對海岸線和港口的防禦,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世界性強國,就需要具備在世界範圍內發動海戰的能力,同時馬漢還強調了航線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保持海外海軍基地力量的必要性,從而促使美國在夏威夷、菲律賓和古巴建立了軍事基地,並通過策動政變、獨佔開鑿權等方式建立了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絕對控制權。

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巴拿馬運河

馬漢著作中複雜的語言方式使人們很難將其完全理解,但是這都不妨礙他的這些書籍成為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海軍戰略理論。兩次世界大戰中主要強國的海軍將領們都以馬漢的著作作為教科書,而直到今天,馬漢幫助美國建設的遍佈世界的海上力量,仍然保障了這個國家世界性強國的地位。

二十世紀海軍理論創立者——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美國航母戰鬥群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