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需要補上“信任”這一課

新能源汽車是一些互聯網造車企業的機會,也最終是大部分企業的墳墓。

一聽互聯網造車這個詞彙,就讓我們聯想到PPT造車、生態、融資等。如果還靠以前互聯網企業瘋狂砸錢、瘋狂融資的老路,互聯網造車或將不像之前的互聯網企業一樣成功,或許只給你留下一堆拼搏的回憶或成功經驗失靈後的感嘆。

蔚來、小鵬、車和家、FF、電咖、前途、威馬等造車新勢力,或多或少的都帶有互聯網的基因,卻缺乏造車的資質與多年來厚重的造車積澱。如果說互聯網的流量、廣告、用戶、大數據等能夠計算出、看得到,那麼,多年來積累的造車經驗,則很難用這些搞定。同樣的零部件、同樣的車間、同樣的工人,你都會生產出整體性能和穩定性有不少差距的汽車,雖然現在全球汽車零部件採購越來越便利,汽車生態圈越發完善,更像當年李書福提的“一個沙發加四個輪子”造車的時代。然而,正因為這句話,讓吉利摸索了20年才“摸索”到——這個沙發不是一樣的車發,這四個輪子也絕非等閒之輩。

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需要補上“信任”這一課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汽車雖然造型相似,但內容卻大不同,這就是汽車業帶給人們特別是男人們的魅力。

汽車意味著便利、實力,未來會是高科技的天下,什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新能源、無人駕駛等,都可以統統裝進來,但是基礎的性能與整體匹配能力,卻有著很多很多的門道。國外企業動輒上百年曆史,而且活的相對滋潤,說白了是自己的品牌獲得了信任,一提到奔馳、寶馬、奧迪、邁巴赫等,都相信準沒錯,不管什麼產品,也是八九不離十。而實際上,這些車企也經歷了多次的召回,多次的風險,這個中經驗與教訓,外界人想死也無法猜透。所以,很多民營車企開始與國際品牌合作造新能源車,大眾與江淮,福特與眾泰、比亞迪與戴姆勒、吉利與沃爾沃、長城與寶馬等。為什麼聯姻?他們還不是看到這一領域的高風險?!

新能源造車新勢力需要補上“信任”這一課

所以,造車新勢力首要解決的便是信任問題。不單是一款車有多高的性能,更重要的是你的團隊、你的技術、你的工廠、你的性能匹配、你的穩定性、你的供應鏈等,在這方面,可以說身在國外的賈躍亭深諳此道,他不斷的在強調這些要素,當然如果全是真的,就更好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斷強化自己的根基,然後讓產品更加經得起磨鍊,品牌大廈才能巍然屹立,任何的營銷才是活水源頭。

麥當勞、肯德基等餐飲企業,處在食品安全頻發的行業中,歷經多次危機仍然沒有傾倒,這與其建立了強大的信任體系有關,供應鏈、精準製作、過期食品廢棄、衛生、文化等,都在追求食品安全最高水準。這種食品安全理念與行為,已經深入企業的骨髓;這種信任,才有可能影響到客戶心智。

路漫漫,加油幹,信任之路很盤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