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沒到傷心處!他的故事催人淚下

失敗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個非常沉重的打擊。當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努力過、堅持過,滿懷期待的想通過自己的不懈努而獲得成功。可結果慘敗而歸!一切的努力付之東流,有時真會讓人萬念俱灰!但是有些人會越挫越勇,失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成長過程。

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沒到傷心處!他的故事催人淚下

江西省新華書店(圖)

有個朋友,他叫小高,江西南昌人。90年代初,他在江西省新華書店發行部工作(合同工)。後來聽幾個農村一起玩朋友說,在海南島種反季節瓜菜很掙錢(冬天種瓜菜,海南島冬天溫暖),95年冬天去海南島種辣椒的,掙到了投資額的3倍左右。

小高年少車輕狂,有股拼搏精神的闖勁,很想自己創業。聽朋友一說,便決定辭去新華書店工作,要和朋友們一起去海南島種反季節瓜菜(種辣椒)。朋友們一聽,很不理解,那麼好一份農村人都羨慕好工作說辭就辭!朋友們勸小高考慮清楚。但小高意志堅定:說他女朋友父母因為他窮,極力反對女兒與他交往,他要想辦法掙錢改變現狀。

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沒到傷心處!他的故事催人淚下

海南島海景(圖)

於是,小高便辭去了新華書店的工作,準備去海南島創業。當時小高女朋友想跟小高一起去海南島,因為她父母逼她去相親。小高沒答應,他跟女朋友說:“都是大男人在一起,就你一個女孩也不方便,等我掙到錢回來迎娶你”。

1996年9月,小高和朋友們各帶8000元去海南島創業。那會8000元對於出身農村的小高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數目了,那時小高家境也比較貧窮,必竟在農村嘛。家裡拿不出那麼多錢,小高爸媽還問別人借了5000元湊足8000給他創業(好父母啊)。

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沒到傷心處!他的故事催人淚下

海南三亞市風光(圖)

來到海南島三亞市,他們承包了15畝地種辣椒,他們辛勤的耕種,刨地、施肥、拔草、打農藥、遇到颱風半夜起來,在風雨裡排地溝裡的水等,其間付出的辛酸不言而喻。辣椒也在他們精心的培育下,長得一片嫩綠、鬱鬱蔥蔥,長勢良好。看到辣椒長得那麼好,他們極其開心。

然而,等辣椒上市時,由於96年那年,大陸內地的氣候溫暖,內地的瓜菜長勢良好。再加上很多聽說95年在海南島種辣椒很掙錢,都來海南島種辣椒,整個海南到處是辣椒地,導致辣椒上市價格低廉,0.3元左右1斤(95年1.8元到2元1斤)。

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沒到傷心處!他的故事催人淚下

大片辣椒地(圖)

十幾畝地的辣椒要請人採摘、要請車拿到集市上去賣,賣辣椒的錢還不夠這些費用,入不敷出。所有投資的錢全部賠光光。因為還欠海南島當地人一部分地租,最後被當地人趕了出來,剩下大部分辣椒歸當地人所有。小高看著自己精心呵護一大片辣椒地,心如刀絞;想著自己孤注一擲的投資付之東流,身心幾近崩潰。然後他們灰溜溜的離開了海南島。

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沒到傷心處!他的故事催人淚下

辣椒碩果累累(圖)

回到家鄉後,小高得知的女朋友也變心了,被她父母逼著已相親了;自己工作也辭掉了,錢也賠光了,給本就貧窮的家境雪上加霜。小高當時是悲痛萬分、傷心欲絕!小高回到家鄉時,距離96年大年三十還剩20幾天,他沒好意思回家,在朋友家、親戚家到處流落,直到大年三十下午很晚時,才禿廢的回到家中。

小高哥對他說:“聽說你早回到家鄉,幹嘛不回家?要是你今天大年三十還不回家的話,以後回來了趕你出去,虧了就虧了嘛,你的人生還長著呢,怕什麼”!

小高父母說:“那麼早回到家鄉都不回家呀,你又不是在外面吃喝嫖賭把錢弄光了,是投資做事情把錢虧光了,爸媽又不會怪你”。

小高聽到這些,當時眼淚就嘩啦嘩啦往下掉(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沒到傷心處!)96年大年三十除夕夜全家人因為他而心情沉重。

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沒到傷心處!他的故事催人淚下

大年三十除夕夜(圖)

那一年,96年,對於小高來說,是人生最慘痛的經歷!工作、金錢、女友,人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半年之間全都失去。這一連串的打擊讓小高意志消沉、心如死灰,經常直直髮呆,差點精神失常。

小高經禿廢了好長一段時間後,生活的壓力讓他慢慢清醒過來。這次慘敗的經歷是他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

後來小高南下廣東邊工作邊學習技術,在此其間還清了家裡所有的債務,也有些積蓄,在經過長時間考查,多方面瞭解,仔細斟酌後,覺得條件成熟。於2006年7月,開始了人生第二次創業,開了家塑膠玩具加工廠。這次創業比較順利,掙取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如今已有好幾百萬資產吧!雖然沒有太大成就,但小日子也算過得去了。

誰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沒到傷心處!他的故事催人淚下

塑膠玩具廠(圖)

小高現在談起以前的慘敗,眼睛也都會一下子發紅,可見當時對他的打擊有多大!可是人生漫漫,誰沒有失敗過?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喪失了鬥志!

朋友們,你們曾經有過失敗嗎?失敗時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歡迎在評論區說說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